香港身份證70年演變 曾因打指模惹個人尊嚴爭議?

撰文︰華思齊

  新一代智能香港身份證2018年推出,相信不少人已經更換。如今辦理身份證要登記指模,聽起來理所當然,但在1949年身份證剛推出時,「打指模」這個環節卻曾經軒然大波,認為此舉有損華人尊嚴。此話何解?

 1949年登記人口 香港身份證制度實施

  原來打指模和個人尊嚴扯上關係,是因為舊社會普遍認為,只有罪犯和簽賣身契的人需要在文件上打指模,認為此舉極不吉利。

圖片是1968年市民拍攝身份證照片的情況。(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
圖片是1968年市民拍攝身份證照片的情況。(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檔案處)

  當時一些華人商會及社團群起反對,建議以簽名取代打指模,但港英政府未有接納,認為打指模是無法取代的天然防偽,有其必要。最終立法局在1949年8月17日三讀通過《1949年人口登記條例》,而香港身份證亦伴隨人口登記而來。

50年代|硬卡紙身份證 專車落區登記資料

1969年,流動車駛入新界偏遠地區,為元朗廈村村民登記身份證。(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
1969年,流動車駛入新界偏遠地區,為元朗廈村村民登記身份證。(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檔案處)

  最早期簽發的身份證以硬卡紙製造,設有黃、粉紅和淺藍3種顏色。為了便利市民登記身份證,港英政府還出動流動車隊行駛全港各處,特別是偏遠地區,為市民拍照及登記個人資料。

香港第一代身份證以硬咭紙製造,上面載有持證人的姓名、住址、工作地址、職業等資料。翻查文獻,初期的人口登記制度非常嚴格,除了要求市民申領身份證,更改住址、家庭人數有變、甚至轉換職業,均須上報政府;就算沒任何變動,每月都要提交報告表明「無異動」。(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香港第一代身份證以硬卡紙製造,上面載有持證人的姓名、住址、工作地址、職業等資料。翻查文獻,初期的人口登記制度非常嚴格,市民一旦更改住址、家庭人數有變,或者轉換職業,均須上報政府;就算沒任何變動,每月都要提交報告表明「無異動」。(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60年代|膠面身份證 男女證件顏色各異

60年代推出的膠面身份證,當時的報章為它改了一個花名做「夾心身份證」,因為有兩片膠片夾着一張戴有個人資料的紙張。它的面積是2吋半乘4吋半,比昔日的硬咭紙身份證耐用及便於攜帶。(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60年代推出的膠面身份證,當時的報章為它改了一個花名做「夾心身份證」,因為有兩片膠片夾着一張戴有個人資料的紙張。它的面積是2吋半乘4吋半,比昔日的硬卡紙身份證耐用及便於攜帶。(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60年代開始,身份證由硬卡紙改為膠面設計,體積縮小,更加便於攜帶。當時男士的身份證為藍色,女士則是紅色,並首度向兒童簽發身份證。

  雖然「抵壘政策」在1974年始實施,事實上由60年代開始,港英政府已對非法入境者採取「曖昧」態度,名義上入境條例嚴禁非法移民入境,實際上人事登記處依然會向抵達市區的非法移民辦理身份證,以滿足香港製造業對低廉勞動力的殷切需求。

  延伸閱讀香港工業與70年代流行文化 陳寶珠 許冠傑唱出「工廠妹」「打工仔」心聲

70年代|設「永久居留權」 綠印黑印作區分

從圖片可見,這張1973年簽發的第一代膠面身份證上蓋有綠色印章,顯示持證人尚未取得永久居留權。(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從圖片可見,這張1973年簽發的第一代膠面身份證上蓋有綠色印章,顯示持證人尚未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1971年,港英政府就香港居民身份和權利作出清晰劃分,衍生出「永久居留權」的概念。非本土出生的華人或居港之英國人,只要在香港住滿7年或以上,便可獲永久居留權。為配合政策轉變,港英政府開始於膠面身份證上蓋上不同顏色的印章以茲識別:非永久居民會獲蓋綠色印章,而永久居民則是黑色印章。後來更於1973年底,推出第二代膠面身份證,把成人和兒童證件的樣式統一。

圖左為第一代膠面兒童身份證,因為尺寸小,因此又有「餅乾仔」的稱號。圖右為第二代膠面兒童身份證,其樣式與成人證件統一。(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圖左為第一代膠面兒童身份證,因為尺寸小,因此又有「餅乾仔」的稱號。圖右為第二代膠面兒童身份證,其樣式與成人證件統一。(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80年代|《中英聯合聲明》 電腦證件過渡回歸

港英政府於1980年10月底取消「抵壘政策」,此前非法入境香港的移民只要成功到達市區,便可申請成香港居民。政策結束前,政府給予仍未登記人口的非法移民3天寛限期,讓他們辦理身份證,導致金鐘華人延期居留辦事處大排長龍。(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港英政府於1980年10月底取消「抵壘政策」,此前非法入境香港的移民只要成功到達市區,便可申請成香港居民。政策結束前,政府給予仍未登記人口的非法移民3天寛限期去辦理身份證,導致金鐘華人延期居留辦事處大排長龍。(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隨着過剩的新移民開始對社會資源構成壓力,1980年「抵壘政策」結束,港英政府改以「即捕即解」措施,遣返被捕的非法入境者,並立法規定年滿15歲人士必須攜帶身份證出街。

  延伸閱讀由「回鄉介紹書」到「回鄉卡」看回鄉證件60年演變

第一代電腦身份證由帶有防偽水印的先進保安紙張製造,資料由噴墨打印機編印,相片亦經過影像處理。(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第一代電腦身份證由帶有防偽水印的先進保安紙張製造,資料由噴墨打印機編印,相片亦經過影像處理。(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1983年,港英政府為快加查核身份證的真偽,推出第一代電腦身份證。不過一年後,由於《中英聯合聲明》簽訂,香港正式進入回歸過渡期,第一代電腦身份證變得不合時宜,港英政府遂於1987年修訂《人事登記條例》,並為市民更換能夠過渡至1997年回歸之後的第二代電腦身份證。

第二代電腦身份證分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香港身份證」兩種,與第一代電腦身份證主要不同的地方,是英式徽號由另一圖案取代。(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第二代電腦身份證分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香港身份證」兩種,與第一代電腦身份證最主要不同的地方,是英式徽號由另一圖案取代。(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2000年代|智能身份證面世 過關借書更方便

2003年開始使用的第一代智能身份證,加入微型晶片記錄指模模板等個人資料,防偽功能高。(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2003年開始使用的第一代智能身份證,加入微型晶片記錄指模模板等個人資料,防偽功能高。(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香港回歸之後,特區政府為配合社會發展,在2003年簽發第一代智能身份證,把個人資料儲存於晶片,並刻蝕在身份證不同物料上,既可作為電子證書在公共圖書館借書,配合入境處2004年起在邊境口岸設置的「e-道」過關設施,大大縮短了市民出入境的時間。

第二代智能身份證上的相片,採用了具立體感的激光影像專利技術印刷,是亞洲首次有證件使用這項技術。(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第二代智能身份證上的相片,採用了具立體感的激光影像專利技術印刷,是亞洲首次有證件使用這項技術。(圖片來源:香港入境處)

  2018年,隨着新的智能身份證系統推出,第二代智能身份證面世,防偽特徵和個人資料保障功能雙雙升級,將有助促進香港公共服務電子化及電子商貿發展。

  延伸閱讀從羅湖到深圳灣 東西邊境關口全覆蓋 便利港人北上

2:09

香港老店|露天茶座變豪宅 雍雅山房的前世今生

盂蘭勝會

盂蘭節不是農曆七月十四?

2:37

由萬金油大王到報業大亨 胡文虎香港星洲建虎豹別墅

1:33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回歸紀念塔為了誰來興建?

香港回歸紀念塔為誰而興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宋皇臺與消失的「聖山」|日軍炸山擴建啟德機場 宋皇臺石一分為三?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鬧市曾有企鵝出巡?糖街有糖廠?東角何來角?

2:14

龍年|九龍何以命名?以界限街還是獅子山為界?九龍有新舊之分?

油麻地戲院

集體回憶|逾90年歷史油麻地戲院 曾首創一票全日睇「鹹片」 現活化成粵劇基地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