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壘政策」實施 移民湧入造就香港經濟

撰文︰華思齊

  1974年今日(11月30日),改變不少人的命運,皆因香港歷史上有名的「抵壘政策」,就是在這一天實施。上圖這位女士,是抵壘政策結束前,最後一位到金鐘維多利兵房登記的非法入境者,稍後即將成為香港居民。

「抵壘政策」源自棒球術語 進入市區可申請居留

  「抵壘政策」一詞源自棒球術語,意思是球員只要及時觸碰「壘」,便不用出局;而當年實施的抵壘政策,則容許進入市區範圍(九龍界限街以南)的非法入境者申請成香港居民。

  其實在1950年代之前,內地人可自由進出香港;及至新中國成立,移民湧入,港英政府才實施出入境管制,要求內地居民必須持有有效證件方能進入香港,惟執法未算嚴謹。

1980年10月抵壘政策廢除後,港英政府限定內地內地非法入境者須在3天寛限期內,趕到金鐘紅棉道的維多利兵房辦理手續申請居留。根據1971年立法局通過的《人民入境條例》,所有非本地出生的華人,包括非法入境者,只要連續居港滿7年,都可以獲得香港永久居留權和自由出入境權。(圖片來源:《從救濟到融合 香港政府的難民政策》)

兩地經濟差距大 抵壘政策具吸引力

  6、70年代,內地先後出現「三年困難時期」及文化大革命,重推「上山下鄉」,一些知識青年為逃避農村的艱苦生活,紛紛偷渡香港。當年香港和內地經濟差距大,1978年廣東省農民人均收入僅77.4元人民幣,一河之隔的香港,農民的年收入卻高達13,000港元,不少內地人抱着改變命運的想法,放手一搏。

  當時內地人偷渡香港主要取道3條路線:經西邊的屯門后海灣、東邊的大鵬灣往東平洲,或中線梧桐山抵港,前兩者均為海路。他們在黑夜中望着香港的燈光,抱着水泡破釜沉舟,默默划,默默踢……有的成功抵壘做了香港人,有的未到市區被抓要遣返內地,也有的在偷渡期間葬身大海。

  延伸閱讀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當時內地人偷渡香港主要取道3條路線,(左起)經西邊的屯門后海灣、東邊的大鵬灣往東平洲,或中線梧桐山經陸路抵港。(圖片來源:《香港百年歷史回顧》網上截圖)

1980年廢除抵壘政策 改實施「即捕即解」

  抵壘政策的實施,某程度鼓勵內地人偷渡;而據當年被遣返的人表示,回內地後懲罰不算嚴厲,因此不少偷渡者屢敗屢試。6、7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這班新移民為香港來帶來大量廉價勞動力,造就經濟發展,令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

  然而,隨着新移民泛濫,港英政府對非法入境者的態度開始由歡迎變為負擔。文革結束後,鑑於內地政局不明朗,偷渡者大幅急升,1977年偷渡香港的內地人不足1萬,1978年已增至超過2萬人,同年合法和非法入境者的數目更首次超出香港出生人口。基於移民數字開始影響香港承受能力,立法局遂於1980年10月23日三讀通過《1980年人民入境(修訂)(第2號)條例》,取消抵壘政策,轉為實施「即捕即解」,拘捕及遣返所有非法入境者。

  延伸閱讀迎接改革開放 中斷30年九廣直通車復開

1984年10月24日的《大公報》報道了「即捕即解」取代「抵壘政策」的消息,左下方亦有說明非法入境者領證的方法。(圖片來源:香港舊報紙)

  抵壘政策廢除後,港英政府給予3日寛限期,讓已抵港的非法入境者在3日內到金鐘登記申請居留;又實施新法例,要求全港市民攜帶身份證出入,否則將被罰款1,000元,歷時6年的抵壘政策宣告結束。

 

相關標籤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改建減座回顧香港大球場萬人逼爆場面

改建減座 回顧香港大球場萬人逼爆場面

2:09

兩鐵合併|九廣鐵路與地鐵合體 「港鐵」掀香港鐵路史新一頁

1:39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1:57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工展會由推廣港貨展覽到戶外展銷嘉年華

工展會 由推廣港貨展覽到戶外展銷嘉年華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左)1926年從拔萃男書院遠眺九龍塘「花園城市」。(右)2023年的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為何能保持低密度發展?這片天價洋房區 昔日曾淪「爛尾樓」?

1960年代太古針對不同受眾在報章刊登了各式各樣的廣告,構圖精美,訊息簡潔,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廠街 銅鑼灣糖街 兩大洋行之爭?北角差點有糖廠?

香港舊地名|老虎岩、雞寮在哪兒?「淺灣」「賊灣」原來都是荃灣?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