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7-28
你認得相中的建築物嗎?只要你乘車路經吐露港公路往大埔,一定可以眺望到這座香港回歸紀念塔。位於大埔海濱公園的回歸紀念塔,跟公園於1997年同步開放,以紀念香港回歸祖國。
香港回歸|《新界專條》中國租借土地予英國99年 新界村鄉群起反抗
香港回歸以來,很多人尤其大埔居民都到訪過香港回歸紀念塔,但可會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一切要回到1898年6月,當時的滿清政府和英國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沙頭角海至深圳灣以南的土地和島嶼租借給英國99年,於7月1日實行。這些原屬中國的領土和領海變為港英政府管治下新增的界域,被稱為「新界」。
消息傳到新界居民耳中,他們都不願意接受英國人統治,大班新界鄉紳號召各村鄉居民反抗英軍。1899年4月3日,數名警察進入大埔新墟(即現在的太和)時,遭大埔鄉民圍困,英方人員撤離。翌日,布政司、駐港英軍司令率領百多名英兵乘船抵達大埔,平息事件。當時這批英軍上岸的地點,正是現在香港回歸紀念塔的位置。
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舉行升起英國國旗儀式,宣布正式接管新界。新界村鄉居民跟英軍在大埔林村谷一帶發生多次戰鬥,惟都被英軍擊退。
延伸閱讀:回顧香港歷史「1997」的來由
香港回歸|新界鄉民保家園齊奮戰 建香港回歸紀念塔留印記
兩日後,約1,200名新界村鄉居民在八鄉石頭圍村附近與英軍戰鬥,但被擊敗。英軍更炸毀了錦田吉慶圍和泰德圍的圍牆,並將吉慶圍的連環鐵門作為戰利品,運回英國。之後,英軍援兵陸續抵達,會合主力軍,於是錦田、屏山等新界村鄉居民遂紛紛向英軍投降,並被要求遞交請求歸順的「請願書」。至此,新界村鄉居民的抗英行動告終,當中超過500人死亡。
九七回歸,在大埔建成的香港回歸紀念塔,正是紀念當年一班奮戰抗英、保衛香港的鄉民。
回歸紀念塔塔高32.4米,遠看像一座火炬,分為上下兩層,呈螺旋形設計。很多人愛從塔下水池旁邊、或海濱長廊仰望這座外觀突出的回歸紀念塔,更多人會登上紀念塔,遠眺八仙嶺、馬鞍山和吐露港的景色,感覺心曠神怡,忘記煩憂。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五大地標今昔對比
作為大埔地標的香港回歸紀念塔,不僅記錄了香港回歸以來的變遷,也是大埔居民的聚集地,尤其每年的中秋節,大埔海濱公園都會舉行綵燈展,當晚上回歸紀念塔亮起五光十色的燈光,在映照下份外有中秋氣氛,正是賞月的好去處。
還有個多月便是中秋節,今年揀選賞月地點時,不妨考慮到大埔海濱公園,順道探訪這座極具歷史意義的香港回歸紀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