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市新「臭」風:百年徽菜臭鱖魚聞臭吃香

編輯︰莫利
撰文︰禾末

  臭鱖魚又名為「臭桂魚」,是中國八大傳統菜系之一「徽菜」的招牌菜,已有200多年歷史。雖然經過醃製和發酵的鱖魚帶有一股臭味,但是烹調過後,吃起來卻出奇地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或許正是由於它的「反差」魅力大,所以近年被適當宣傳後,竟然在網絡上洗去臭鱖魚「臭」的第一印象,「翻紅」成為大家都爭相試吃的美食。

古法醃製臭鱖魚 傳承200年歷史

  作為淡水魚的鱖魚,在國內有不同的製法,唯安徽的鱖魚討論度最高,皆因它太「臭」。相傳在200多年前,長江一帶的魚販在每年入冬時,都會把包括鱖魚在內的名貴水產,用木桶裝運到徽州山區出售。魚的肚皮朝下,採用「一層魚、灑一層鹽」的辦法,層層往下碼,並且上下翻動,以防鮮魚變質。直至七、八天過去,抵達目的地後,那些魚的魚鰓仍是紅色,而且魚身不脫鱗,只不過會散發一陣似臭非臭的氣味。不過洗淨烹調過後,又會神奇地「消臭」,鮮香無比。

  在實際操作上,根據古法醃製方式,將鱖魚宰殺並處理乾淨內臟後,無須沖洗就可以直接搽上丁香、甘草、八角、小茴香、花椒、香葉等香料粉,以及鹽和蒜蓉,然後放入木桶內,加蓋用石頭壓住密封,放於25℃-28℃的溫度下,醃製5-6天即可。屆時醃魚的顏色會發白,並且散發出獨特的臭味,用清水洗乾淨後,就可以拿來做菜。

醃製前的鱖魚
在技術改良下,現時很多餐館售賣的臭鱖魚,大多都是醃製一日即可食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臭鱖魚味重色重 盡顯徽菜特色

  每當逢年過節,安徽人家家戶戶都會煮上一道臭鱖魚。先在鍋中倒入鹹豬油,待油溫慢慢升高,就把醃好的臭鱖魚塊下鍋,用文火煎至兩面金黃,然後撈出。順勢在同一鍋內放入薑片、蔥段、蒜末爆香,再次下鱖魚塊,以及倒入高湯、少許白糖、醬油,燜煮10分鐘左右,接着轉大火,待湯汁收汁,就可撒上青紅椒圈和紅油,就算完成,過程非常簡單。

安徽臭鱖魚味重色重,充分展現傳統徽菜的特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帶「體味」的臭鱖魚肉多刺少,魚片醇滑爽口、肉質細嫩,加上味道豐富的芡汁,非常適合下飯。不過始終臭鱖魚屬於重口味的菜,味型和榴槤還有臭豆腐差不多,評論兩極化,並非人人都喜歡和敢於嘗試。

臭鱖魚疫市翻紅 「游」出黃山

  在過去,臭鱖魚基本只能在飯店裏食到,不過近年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受衝擊巨大的餐飲行業紛紛積極謀求轉變。臭鱖魚作為徽菜的招牌菜,亦推出可攜帶的翻熱熟食包裝。不需要坐在餐廳堂食,只需把半成品的料包倒入鍋中煮熱,等待幾分鐘,就能一嗜絕美的味道,如煮泡麵般簡單,連廚房小白都適用,讓臭鱖魚在疫市下翻紅。

  兩年來,主力生產臭鱖魚的安徽黃山市,已經漸漸形成一條完整的臭鱖魚產業鏈,包裝技術逐漸成熟,品質亦有保障,售後服務更完善,吸引到國內不少消費者。當地臭鱖魚的年產值在去年達到約40億元人民幣(約48億港元),帶動5萬多人就業。

  不僅如此,有徽菜餐廳及臭鱖魚生產商家,還藉助互聯網宣傳,通過各大短視頻平台吸引粉絲,擴大臭鱖魚在年輕消費群體當中的知名度。有徽菜餐廳商家粗略估算,線上銷售已佔其整體銷售的20%,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擴大。

臭鱖魚熟食工廠
跨境電商的發展,令臭鱖魚伴手禮、休閑熟食、預製菜,深受海內外年輕人喜愛,加上高科技保鮮冷鏈技術崛起,讓臭鱖魚可以「游」得更遠。(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人多不接待 菜式不外賣 不走尋常路的太二酸菜魚

  延伸閱讀:春暖花海|花海中舞龍 安徽慶中國文化節日二月二龍抬頭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旅遊風物

春天必打卡!全國賞花地圖 這4個人間仙境不能錯過

影視時尚

2025亞洲電影大獎|劉青雲憑《爸爸》奪影帝 湯唯獲「卓越亞洲電影人大獎」

編輯推薦

中國無人機專利佔全球70% 低空經濟正在騰飛?

2:04

「空中的士」成出行新方式? 一文看清「低空經濟」發展趨勢

1:43

「不出南山區可造完整無人機」 深圳如何從電子城變無人機之都?

2:26
當代中國-智慧生活-無人機送外賣

咖啡「從天而降」 上海試推無人機送外賣

2:13

灣區打卡|無人機表演成潮流 遊深圳廣州觀賞光影秀

廣州首條無人機醫療專線

7分鐘送抵!廣州首條醫用無人機專線開通 醫療物資空中速遞

1:47
當代中國-中國科技-智慧生活-廣州空中的士

坐「空中的士」觀光 廣州打造5G空中智能交通體驗中心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美國紐約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比不上美國?西方權威媒體都在誇大美國表現!

中美關係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邁向多極化 美阻中國崛起令人疲憊 財政難持續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西方看中國科學崛起 聚焦分析兩指標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老太太上電車」下一句是甚麼?

  「老太太上電車」這一句是老北京的歇後語,流行民國時期的北京,現在已很少人這樣說,你知道下一句是甚麼嗎?

  在民國時期(大約上世紀20至40年代),北京流行一款有軌電車(俗稱鐺鐺車),是當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電車沒有自動門,上下車全靠售票員「銅哨子」來指揮:哨子響一聲,表示乘客上了車,司儀可以開車,而哨聲兩響,則是提醒乘客注意下車或緊急停車。

  因為司機靠聽哨子聲開車或停車,乘客如果動作慢一點的...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