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3/03/2022
2015年今日(3月23日),「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逝世。他一生曾到訪中國達30多次,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與五代中國領導人會面,跟中國結下不解的緣份。
李光耀推動新加坡經濟改革 將英文定為第一語文
李光耀生於1923年9月16日,祖籍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新加坡前任總理,曾任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
1935年,12歲時考入當地頂尖的萊佛士書院,後獲獎學金赴英國留學。1949年畢業,獲得Double First Honour學位,成績斐然。1950年於倫敦取得執業律師資格,後回新加坡做律師;1954年,成立人民行動黨,積極推動新加坡自治;當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後即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
新加坡獨立後,他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但更重要是要決定國家「第一語文」。二戰後,許多國家獨立,但這些國家社會上有多種語言,前殖民宗主國語言加上不同地方方言,使得語言習慣複雜,政治上亦十分敏感。
當時,新加坡的學校分中文、英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學校,以中文學校人數最多。李光耀在立國後,堅持把英文列為「第一語文」,受到國家中佔人口最多的華人反對。
延伸閱讀:李光耀破冰之旅 鄧小平回訪取經 改革開放借鑒新加坡經驗
李光耀實行雙語政策 新加坡跟國際接軌
他本來就是華人,為何不把中文列為「第一語文」呢?
一個多種族國家,華人又佔多數,若把中文變成主流,肯定破壞國家團結;新加坡身處東南亞,若以中文成為官方語言,又必然帶來東南亞國家猜忌;自己又是個小國,要和國際接軌,自然要學好英文;由此可見李光耀的政治智慧和遠見。
為了維護各種族自我認同和傳承文化,他又致力推動各種族自身的母語教學(華人而言就是華文),確保新加坡人既掌握英文,又學好母語,所以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可說是劃時代,而且非常成功。
「大時代的歷史洪流塑造了我的語言觀,也引發了我對雙語教育政策的思維。」──李光耀
李光耀曾經指其「雙語政策」,是新加坡建國基石之一。
延伸閱讀:李光耀:中國統一不可避免
鄧小平借鑒李光耀管治新加坡 對改革開放具啟示作用
他的影響力不止在新加坡,對於中國改革開放亦有啟示性作用。
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當時在李光耀的管治下,新加坡各方面都發展迅展。他更對鄧小平坦言,新加坡華人多是來自中國廣東、福建的不識字苦力的後裔,而中國大部分國民都是有學識的文人或官家後裔,因此預言中國未來會做得更好。同年底改革開放,後來鄧小平曾多次表示改革開放借鑒「新加坡的經驗」。
延伸閱讀: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李光耀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肯定,早已預示中國將會快速崛起,足見其廣闊的國際視野和透視世界局勢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