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人順利回歸 3大優勢成新地標 東風着陸場成唯一着陸選項?

編輯︰許可

  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艙首次史東風着陸場降落,大家除了對這陌生地方充滿好奇,也可能會問為甚麼要放棄沿用多年的四子王旗着陸場,以及東風着陸場有甚麼優勢?

東風着陸場東西寬度大 更具可控性

  專家指出,過去的神舟飛船都是從固定的高度返回,但到太空站階段,也就是從神舟十二號開始,它在軌時間變長,運行軌道受太空站軌道規劃影響,高度變化範圍較大,所以不一定是從固定高度返回。

  高度的變化,意味着飛船返回着陸點範圍也會變化較大;因為軌道走向,這變化主要體現在東西方向上,而東風着陸場面積是四子王旗的10倍,其東西方向的寬度大得多,而且大都屬於平坦開闊無人區,降落更具可控性和便利性。

  事實上,當局已在測試可重複使用的新一代載人飛船,2016年的縮比試驗船、2020年的1:1試驗返回艙,也是在東風着陸場陸降落和回收。

  延伸閱讀:神舟飛船新降落點 東風着陸場在哪裏?

神舟十二號的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既是「天宮」首批訪客,也是降落東風着陸場的第一批太空人。(網上圖片)

  有報道則認為,東風着陸場另一個優勢,是它靠近酒泉發射中心,能獲得的保障力度更大,特別太空人的搜救工作方面。

  中國太空站設計壽命在10年以上,並長期有人駐守,這將令隨機性風險增加。為了保證萬一出現緊急情況能及時把太空人接回地球,從神十二號開始,載人飛船的發射任務都會是「滾動待命」。

東風着陸場開啟「常態化待命搜救模式」 

  具體而言,神舟團隊每次任務都會帶同兩艘飛船進入發射場,前一艘「正選」發射升空,後一艘會在場內待命,並具備8.5天內應急發射的能力,要需要便迅速升空,展開救援。以神舟十二號任務為例,神舟十三號就是「備份」和應急救援船。

  正因應急救援船可能隨時出動,地面着陸場也必須全天候候命,也就是官方所稱的東風發射場「首次開啟着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

  報道指出,神十二號太空人着陸後搜救工作,是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救援分隊負責;該支隊伍組成時間不算太長,是中國唯一專業化航天搜救力量,過去已完成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返回艙、嫦娥五號返回艙等重大搜索回收任務,而神舟十二號是他們首度執行搜索太空人任務。

新一代載人飛船除了負責太空站任務外,亦會載着中國太空人登月。圖為2020年降落在東風着陸場的試驗返回艙。(網上圖片)

  報道稱,從隊名可以判斷,這支搜索救援分隊基地就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故以「東風」為主着陸場,隊伍既不須像執行「嫦五」任務般「奔襲千里」(「嫦五」在四子王旗着陸」),更能依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強大軟硬件設施,做到365天24小時隨時待命、做到「艙落人到」。

取代四子王旗 東風着陸場將成中國航天唯一選項 

  那麼,東風着陸場會否完全取代四子王旗着陸場的地位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接受央視訪問時,表明了根據太空站階段的航天任務特點,東風着陸場將是「唯一」的着陸場。所以可以預期,東風着陸場日後將頻密地出現在航天新聞中。

  最後再說一點,飛船是否可能因為意外原因,不能在東風着陸場降落呢?理論上是有的,所以當局仍會在陸上和海上安排了若干個應急着陸區,每個着陸場區都有相應的應急搜救預案和搜救力量。

酒泉衛星發射場配套足,能為東風着陸場提強大保障。(網上圖片)

  如果出現極端特殊情況,飛船更可能選擇外國應急着陸,而依據國際航天救援合作有關規定,落點所在國有責任和義務並本着人道主義精神,幫助中們搜索返回艙、救援太空人,而中國也會派出境外應急搜救及後續處理工作組,負責後續相關工作。

  當然,以中國目前的航天科技水平,出現這些情況的機會微之又微。

  延伸閱讀:中國航天員首次著陸東風著陸場專家稱東風著陸場面積大、選擇範圍長

第13屆珠海航展開幕 中國空軍多款新型戰機亮相

「太空速遞」再出發 中國天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

2:15

航天員回家!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任務圓滿完成

神舟飛船新降落點 東風着陸場在哪裏?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兩發火箭合作 月球軌道對接 中國2030年載人登月方案敲定

「胖五」火箭或有「登月版」 實力超強

1:56

「羲和號」衛星升空 中國進入探日時代

設計壽命90日 祝融號卻能運作10年?

中國航天|太空站第一課開講 全程直播靠「天鏈」

中國太空人順利回歸 3大優勢成新地標 東風着陸場成唯一着陸選項?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