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談判港元貶值 實施聯繫匯率穩物價

撰文︰華思齊

  港英政府在1983年推出聯繫匯率制度,把港元與美元掛鈎,以穩定港元匯價。為什麼曾經受到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不把貨幣與英鎊掛鈎,而是跟美元掛鈎呢?

香港貨幣歷史 曾與英鎊掛鈎

  其實貨幣掛鈎不是新鮮事,早在1930年代已在香港歷史上出現,而最初港元的確是與英鎊掛鈎。

  根據香港歷史,開埠初期,香港主要交易貨幣是白銀,貨幣也和白銀等值。後來全球發生白銀危機,港英政府在1935年進行貨幣改革,同時頒布《貨幣條例》,將港元與英鎊掛鈎,最初每16港元兌1英鎊。

  與英鎊掛鈎,是因為香港屬外向型經濟,商品及服務貿易佔本地生產總值3倍,一旦海外市場波動,港元亦受波及。為穩定貨幣供應,發鈔銀行必須購買英鎊「負債證明書」,才可印鈔。

1983年港元貶值,股市插水,圖片記錄了聯繫匯率實施前一個月,金銀證券交易所經紀們的緊張氣氛。(圖片來源:Getty)

回顧香港貨幣歷史 兩度與美元掛鈎

  政策推行近40年,1972年英國政府決定讓英鎊自由浮動,當年今日(1972年7月6日)才改與美元掛鈎。不過,由於73年發生石油危機,導致美元弱勢,措施只是實行兩年,港元就改為自由浮動。

  70年代中,香港經濟起飛,通脹亦嚴重;81年股災,加上中英開始就香港前途談判,市場反應憂慮;每次兩國會面結束,傳媒報道傳譯的一字一句,都牽動社會情緒,引發信心危機,導致港元大幅貶值。

  延伸閱讀金融大鱷狙擊港元 政府動用外匯基金擊退炒家

1983年港元大幅貶值,很多人到銀行提款,盡可能花掉手中港元。超市貨品大幅加價20%,市面出現搶購潮。圖片攝於1983年9月北角一超市,距離聯繫匯率實施尚有1個月。(圖片來源:Getty)

港元大幅貶值 超市搶購銀行擠提

  1981年,每5.13港元可兌1美元,及至1983年,要9.6港元才可兌換1美元。貨幣貶值,市民紛紛到銀行提款,盡可能花掉手中港元,把港元換成美金的人亦很多。超市貨品大幅加價20%,市面出現搶購潮,糧油、奶粉、洗衣粉等日用品均被搶購一空。有銀行因擠提而被政府接管,全城陷入恐慌。

80年代初香港通脹嚴重,1983年港元兌美元匯價比兩年前貶值近一半。市民擔心糧油食品會因港元貶值價格上漲,紛紛到超市搶購。圖片攝於1983年9月,大米被焦慮的市民搶購一空。(圖片來源:Getty)

聯繫匯率制度 1983年10月實施

  為穩定社會民心,港英政府在1983年10月17日落實聯繫匯率制度,把港元匯價定在每7.8港元兌1美元左右水平,一直沿用至今。

  延伸閱讀雷曼事件13周年 美國次按危機引發金融海嘯

1983年9月25日的《工商晚報》,報道了港元貶值、超市搶購日用品的情況(右上);另一則新聞(左上)則引述副金融司指外匯市場「瘋狂」及「完全不受控制」,呼籲市民對港元保持信心,毋須狂換外幣。(網上圖片)

  80年代至今,縱然香港經歷多次股災、金融危機,亦曾受投機活動狙擊,由於香港擁有龐大外匯儲備(截至2020年12月達4,916億美元),港元匯率安然無恙,金融體制順利運作。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1:51

六合彩 刀仔鋸大樹的橫財夢

香港漫畫黃金20年 「陳浩南」「老夫子」深入時裝、語言文化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當年今日香港國際機場取代舊啟德創造經濟新機遇

當年今日 香港國際機場取代舊啟德 迎經濟新機遇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科學園緊追全球創科發展

香港科學園 緊追全球創科發展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左)1926年從拔萃男書院遠眺九龍塘「花園城市」。(右)2023年的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為何能保持低密度發展?這片天價洋房區 昔日曾淪「爛尾樓」?

1960年代太古針對不同受眾在報章刊登了各式各樣的廣告,構圖精美,訊息簡潔,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廠街 銅鑼灣糖街 兩大洋行之爭?北角差點有糖廠?

香港舊地名|老虎岩、雞寮在哪兒?「淺灣」「賊灣」原來都是荃灣?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