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鄧小平坐新幹線 到高鐵香港段通車

撰文︰華思齊

  從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決心建立現化鐵路網。由1999年首條中國高鐵線動工至20189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 廣深港高鐵頭班車G5736早上7時開出。清晨5時,西九龍站開幕,第一批手持車票乘客衝過彩帶一幕,成為歷史定格 

中國高鐵里程達38,000公里

  廣深港高鐵全長141公里,連接香港與廣州,短途行駛至福田、深圳北及廣州南等6個站點,連接京廣高鐵,可直達北京、上海、武漢、長沙等主要城市。線路開通後,把以往香港乘火車到北京的時間,由24小時縮短至9小時 目前全國鐵路總長度超過14萬公里,當中38,000公里由高鐵覆蓋。中國的高鐵夢,用了40年去追

列車開通首日,幾十名東莞市民乘坐第一班往香港的高鐵列車「打卡」。(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列車開通首日,幾十名東莞市民乘坐第一班往香港的高鐵列車「打卡」。(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鄧小平訪日體驗為實現中國高鐵夢鋪路 

  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首次體驗新幹線列車的速度。當時有人問他感受,他說:「(列車)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正適合坐這樣的車。 不過改革開放初期,缺乏外匯及資金,加上當時中國鐵路的速度及運載能力落後,這個夢一直未能實現 

首條中國高鐵線 實現鄧小平經濟理念 

  90年代隨著廣深鐵路多番提速改造、99年秦瀋客運專線動工,加上2001年北京成功申辦奧運,國家終於出現建設高鐵的契機 2003年通車的秦瀋客運,是中國高鐵的試驗田,由我國自行研發的高速機車「中華之星」試行,儘管試驗期間創出時速321.5公里的紀錄,但亦發現很多技術和可靠性問題 翌年,國務院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鐵道部向全球多家高鐵制造商啟動招標,以市場換取技術,盼引進外國經驗,優化自身不足,吸引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龐巴迪等頂尖企業競投

武漢動車基地是內地最大動車檢修基地之一,站內排滿數十列高鐵列車,狀甚壯觀。(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武漢動車基地是內地最大動車檢修基地之一,站內排滿數十列高鐵列車,狀甚壯觀。(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世界級「中國高鐵」時代開始 

  憑藉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從實踐中學習,幾年間,中國已掌握世界級的高鐵建設技術。2008年,我國自主建設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通行,標誌中國正式進入高鐵時代;2017年面世、運營時速達350公里的「復興號」,更成為全球最快列車上世紀,國土之內還未有高鐵,短短20年,中國已是全球規模最大、鐵路系統最先進的高鐵大國。由落後到領先,由引入到輸出,中國高鐵向世界展示中國速度,亦見證中國飛躍,更實現了鄧小平的現代化構想。 

營運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列車。(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營運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列車。(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三峽遷徙百萬人 長江淹沒千年古城

當代中國-中國科學-原來三峽工程的設計標準可正常應對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甚至可以抵禦萬年一遇洪水再加10%。

世界最大水利建設 三峽大壩17年建成

2:18
當代中國-977年高考恢復,大學收生結束文革時的推薦入學制,重新按成績招生。

改革開放高考恢復 學生勤儉珍惜機會

大哥大 一個時代的象徵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