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水利建設 三峽大壩17年建成

撰文︰潘少權

  滾滾長江東逝水。2020年中國新聞報道,長江汛情嚴峻,令人擔心三峽工程能否頂得住,國內國外有人危言聳聽,結果洪峰已過,三峽巍然不動。

  原來三峽工程的設計標準可正常應對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甚至可以抵禦萬年一遇洪水再加10%。行洪防洪能力方面,在百年一遇的洪水面前,還可以保護下游河段的安全。

三峽大壩不但可以抵擋萬年一遇的洪峰,大壩的混凝土還保證500年不變形。
三峽大壩不但可以抵擋萬年一遇的洪峰,大壩的混凝土還保證500年不變形。(圖片來源:Getty)

  三峽工程的目的,是要解決長江千百年來水患問題。早在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已提出,但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1年,為確保長江中游的江漢平原和武漢等城市的安全,國務院批准修建荊江分洪工程,三峽工程才被重提。

當年修建大壩需要將長江截流,但因為要保證長江的的航運暢通,因此截流工程分了三期進行,保證不影響江水的流動。
當年修建大壩需要將長江截流,但因為要保證長江的的航運暢通,因此截流工程分了三期進行,保證不影響江水的流動。(圖片來源:Getty)

  在時任總理周恩來的主持下,開始了三峽工程的勘探、設計、論證工作,並邀請蘇聯水利專家參與。當時在興建與否產生很大爭論,在考慮國力、技術和國內國際形勢等其他因素,毛澤東決定暫緩三峽工程,決定先修建葛洲壩水電站,作為三峽水電站的實驗工程。

在2002年11月6日上午9时48分,當卡車向三峽導流明渠龍口傾倒了最後一批石料,江水被成功阻隔之後,正式代表長江三峽工程截流成功。(圖片來源:Getty)
在2002年11月6日上午9时48分,當卡車向三峽導流明渠龍口傾倒了最後一批石料,江水被成功阻隔之後,正式代表長江三峽工程截流成功。(圖片來源:Getty)

  葛洲壩水電站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區,1971年開工,1981年截流至1988年全部建成。三峽工程經過多年爭論,在1991年華東水災造成數千萬人受災,數以千萬公頃農田被掩,華東平原變成一片澤國下,令三峽工程上馬迫在眉睫。

三峽工程讓不少當地人需要搬遷,但為了解決洪水氾濫的問題,很多人都忍痛離開家園。(圖片來源:Getty)
三峽工程讓不少當地人需要搬遷,但為了解決洪水氾濫的問題,很多人都忍痛離開家園。(圖片來源:Getty)

  1992年在全國人大通過興建議案,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其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需17年,最後於2009年年底全部建成,比計劃提早兩年。

為了解決截流的問題,當時的科研團隊提出了一個「人造江底,深水變淺」的理念,成功讓三峽工程開展。
為了解決截流的問題,當時的科研團隊提出了一個「人造江底,深水變淺」的理念,成功讓三峽工程開展。(圖片來源:Getty)

  中國新聞以至世界新聞,把三峽工程稱之為自人類創造文明以來,對自然進行一次最大規模的改變。

耗時15年才完成建造的三峽工程,仍是迄今世界上最大型的水利建設工程。
耗時15年才完成建造的三峽工程,仍是迄今世界上最大型的水利建設工程。(圖片來源:Getty)

  整個工程中,因需要而需搬遷徙置的人口超過120多萬人,亦可說自人類自有史以來,在和平年代最大規模的遷徙。

以往未有三峽工程之前,部分長江流域的水深連兩米都不到,機動船無法行進,加之河中灘多水急,以背拉鐵船載送遊客的縴夫成為到時最需要的工作。
以往未有三峽工程之前,部分長江流域的水深連兩米都不到,機動船無法行進,加之河中灘多水急,以背拉鐵船載送遊客的縴夫成為到時最需要的工作。(圖片來源:Getty)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婚前性行為

改革開放下的戀愛春風

三峽遷徙百萬人 長江淹沒千年古城

由鄧小平坐新幹線 到高鐵香港段通車

2:18
當代中國-977年高考恢復,大學收生結束文革時的推薦入學制,重新按成績招生。

改革開放高考恢復 學生勤儉珍惜機會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