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7-22
本文為「國策通識」專題第6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何為「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是甚麽?
近年,每當出現綠色議題,都會經常伴隨「雙碳」一詞,究竟是甚麽意思?
「雙碳」其實是「碳達峰、碳中和」的簡稱。
從古至今,人類活動一直都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像是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作為生產動力等,此過程中,會釋放出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對環境構成嚴重影響,加劇全球暖化。
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世界各國開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包括1994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及2016年的《巴黎協定》,基本形成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2020年9月,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宣布,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那麼,到底甚麼是「碳達峰」以及「碳中和」?
官方有給出定義:所謂碳達峰,是指「碳排放量在達到峰值後不再增長,並逐漸下降的過程。」
而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時間内,每一個對象未來『排放的碳』和『吸收的碳』相等。」
即是在一定時間内(一般指一年),人類活動主動及間接排放的碳總量,與植樹造林、植被恢復、工業固碳等行動所吸收的碳總量相互抵消,從而達到「淨零排放」的終極目標。
總的來説,要實現碳中和不外乎兩個關鍵步驟:一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二是增加溫室氣體吸收。
「雙碳目標」要如何實現?
碳達峰是碳中和的前提,兩者之間,必須先達到碳達峰,再實現碳中和。
那麽,到底要如何實現碳達峰?
2021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下稱《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主要目標。
就實現以上目標,《方案》提出,要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將碳達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並就開展國際合作和加強政策保障作出相應部署。
不可再生的傳統能源一直被視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因此,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是重要的一步。
數據顯示,在2023年,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佔比達到50.9%,首次超越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
其後,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繼續增長,截至2024年2月底,已達到16.2億千瓦,佔全國發電裝機容量比重達到54.6%,持續超越化石能源,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也不斷推進。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940萬,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現時,一系列綠色低碳的生產及生活方式正不斷實踐。
要實現碳中和,在減碳之餘,還要保護及修復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增加對溫室氣體的吸收,亦即是固碳。當中,森林的固碳作用尤為顯著。
截至2024年3月,全國森林覆蓋率由10年前的21.63%,增加到24.02%,森林儲積量由151.37億立方米,增加至194.93億立方米。
據統計,近20年來,通過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中國已為全球貢獻了約1/4的新增綠化面積,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最多國家,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