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環保篇|盤點中國污染治理4大領域成就

編輯︰莫利
導讀
新中國成立75載,風雨兼程,滄桑巨變。「非凡75年」系列專題,梳理中國在科技、政經、文體、環保4大領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突破和發展。

  本文是環保篇第2篇文章,帶你了解這些年來中國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城鎮化、工業化、全球化進程,但一連串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

  《環境保護法》1989年正式出台,1990年代又修改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出台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初步形成。

  其後,特別是1998年長江大洪水和2000年北方大面積沙塵暴天氣,更加引起政府和公眾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

  如今,中國在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就,以下就為大家一一梳理。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中國在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已取得了顯着成就。
現時的中國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垃圾更少。(當代中國製圖)

非凡75年|天更藍:大氣污染治理

  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中國不少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曾持續受霧霾困擾,被形容為「十面霾伏」。

  2013年是一個轉折點,從這一年開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始實施,「藍天保衛戰」開啟。

  其後,全國強力推動空氣污染治理。從減少污染物排放,到嚴控新增高污染行業;從史上最嚴環境保護法,到污染信息公開,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措施推動中國環境空氣質素逐步改善。

中國在空氣污染治方面取得了顯着成就,圖為北京西二環一座立交橋附近街景,上圖及下圖分別於2013年和2022年拍攝。
圖為北京西二環一座立交橋附近街景,上圖及下圖分別於2013年和2022年拍攝。(網上圖片)

  以大家比較熟悉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內地稱「細顆粒物」)為例,從2013年到2023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從一度高達72微克/立方米的水平,降至30微克/立方米。

  大氣污染治理並沒有停步,中國國務院在去年底又印發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

  這亦是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後,中國發布的連續第三個以「十條」形式出現的國家大氣環境治理頂層設計文件。

  延伸閱讀319個藍天|「十面霾伏」變萬里晴空 中國空氣質素改善全球最快

非凡75年|水更清:水污染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的治理亦是中國環保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量重化工企業沿河、沿湖、沿江布局等原因,令到中國許多地方水污染情況嚴重。

  國家近年來陸續在多方面採取措施,例如2015年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加強對工業污水排放的監管;

  2016年起推行建立河長制、湖長制責任體系,明確了省、市、縣、鄉4級河湖長作為責任人;2018年起,還在全國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的專項行動等。

中國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顯着成就,圖為江蘇蘇州對平江河等河道治理前後對比。
近年來,江蘇蘇州對平江河等河道進行清淤,清除大量的沉積淤泥、垃圾,現時河道已清澈見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網上圖片)

   如今,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亮眼成就。2023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9.4%,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比2012年提高27.8個百分點;

  截至2023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70%;

  大江大河及重要湖泊水質,亦顯著提升。長江幹流連續4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幹流連續2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

非凡75年|山更綠:植樹造林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資源,75年來,中國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如「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等,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恢復。

  尤其是,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癌症」,威脅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代人數十年的治理,中國大片地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中國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顯着成就,圖為毛烏素沙地治理前後對比。
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地,橫亙陝西、內蒙古、寧夏三個省區。從衛星對比圖上可見,如今的毛烏素腹地,綠色已成主色調。(網上圖片)
中國在植樹造林方面取得了顯着成就,圖為河北張家口黃羊灘治理前後對比。
2006年的河北張家口黃羊灘是一片延綿萬里的荒漠(上圖),經過14年治理,種下超過1,000萬棵樹,成為草木豐茂的林場(下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8.6%,增長到2023年的24.02%,是75年前的大約3倍。人工林保存面積為13.14億畝,居全球第一。

  現時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最多的國家。過去10年,中國為全球貢獻了約1/4的新增綠化面積,居世界首位。

  延伸閱讀治沙之路|六位老漢 三代傳承 甘肅「八步沙」荒漠變綠洲

非凡75年|城更淨:塑膠治理及垃圾分類

  除了空氣、水資源、森林等自然環境質素得到改善,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塑膠製品和各類垃圾,亦是環境問題的關鍵部分。

  中國從2008年開始就推出「限塑令」,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並在商品零售場所,實行有償使用制度。

  僅2011至2020年10年間,中國就累計實現了1.7億噸各類廢塑膠的材料化回收利用,成為全球最大的廢塑膠循環利用單一經濟體。

 安徽省的界首市是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這裏每天都在上演「變廢為寶」的故事。
「兩個礦泉水樽就是一件T恤」「進來一只舊電池,出去一只新電池」,安徽省的界首市是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這裏每天都在上演「變廢為寶」的故事。(網上圖片)

  不單止實行塑膠治理,近年來中國不少城市也在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制度。

  現時,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2.6%,有46個重點城市已率先建立比較完備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

  例如,上海作為垃圾分類的先行城市,自2019年起推動普及垃圾分類。對比上海垃圾分類實施前,目前可回收物增長1.9倍,乾垃圾減少15.6%。

圖左為上海工作人員在中轉站整理可回收物;圖右為虹口區一個小區的垃圾房實現智能化改造。
圖左為上海工作人員在中轉站整理可回收物;圖右為虹口區一個小區的垃圾房實現智能化改造,可以自動噴淋除臭、紫外線殺菌、滿溢識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中國的城鎮生活垃圾清運率,也已基本達到100%,行政村的生活垃圾置體處系覆蓋率亦已超過90%。

  當然,中國在塑膠治理和垃圾分類方面,還面臨一些挑戰,例如不同城市間存在差異性,還有公眾參與度和執行力等問題,這都需要各方繼續共同努力,以進一步改善。

  延伸閱讀:1千萬個|循環速遞箱全國投放 環保包裝真的有效?

  75年來,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中國的環境保護理念逐步清晰,政策法規亦持續完善。

  中國正持續努力,並透過加強利用科技創新,繼續推動環保事業,以及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延伸閱讀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01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動車

非凡75年·環保篇|5組數據解讀 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何領先世界?

2:52
新中國成立75年,逐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中國消費者協會

改革開放|消費維權意識覺醒 原來從河北省小縣開始?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1:35
花朝節漢服潮

漢服潮|穿漢服祭花神 農曆二月花朝節是甚麽?

2:30

御花園有幾種花?一文看清故宮賞花地圖

深圳春季賞花全攻略 15大花海公園2大花展 地鐵通達|建議收藏

深圳賞花2024

踏春正當時 4個深圳賞花勝地 打卡必去!

1:43
雲南羅平油菜花田

春暖花海|雲南最美油菜花田 盤點羅平旅遊必去打卡位

1:36

春暖花海|世界僅存!嘉陽蒸汽小火車 從虧損古董變旅遊熱點

1:15

春暖花海|西藏旅遊必到林芝花海 600年古樹背後的中國文化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中國科技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國已成西方眼中科學超級大國

沉默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預測中國經濟增長 不能忽視這種詭異的「沉默」

中國萬里長城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從圍牆文化 解讀中國為何不會完全開放資本市場

2001年3月16日
國家地質公園

首批國家地質公園正式掛牌

「啞子」有多少歇後語?

  啞子,就是啞巴,即不能說話的人。若不能說話,所有感覺都說不出來,只有自己承受,當中的酸甜苦辣的確不好受。

  不知是否因為這樣,有關「啞子」的歇後語有不少。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意思就是吃了超苦的黃蓮,想大喊出來卻做不到,當中的苦味只有自己才知道。

  「啞子學發音」又會得出甚麼結果呢?啞子不能說話,發音只能依依呀呀,那就有「啞子學發音——噏得出就噏」,表示那些口不擇...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