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開花!「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 刻畫植物「神與魂」

編輯︰紀小廷

  歷經45年編纂,紀錄3萬多種植物的信息,配有9千多幅插畫……《中國植物志》堪稱中國最權威的植物「身份證」。而「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正是為該書作畫的靈魂人物。

  擇一事,終一生。曾孝濂一輩子與山川草木對話,為自然萬物畫像,他說自己無懼生老病死,「為這件事而來,做這件事而去」。

從學徒到工匠 參與《中國植物志》9000插畫

  上世紀50年代,為了摸清生物資源的「家底」,中國進入生物資源大普查的時期,國家下達了《中國植物志》、《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的「三志」編寫任務。而其中的《中國植物志》,就相當於是為中國植物立傳記、畫肖像,是國家級的重要項目。

  1959年項目啟動時,20歲的曾孝濂剛被錄取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他沒上過大學也非科班出身,但自幼酷愛畫畫,上級見他能畫兩筆,便將他安排到了植物分類實驗室,負責畫植物標本。

  延伸閱讀:《中國植物志》為中國植物建「戶口簿」和「身份證」

曾孝濂07
曾孝濂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雲南豐富的植物和森林,給了他很多作畫的靈感。(網上圖片)

  畫植物標本,相當於是用畫筆做解剖,要準確再現植物的結構、狀態、細節。曾孝濂從學徒做起,剛開始那幾年,每天的生活三點一線:到標本館查資料、看標本;到植物園寫生;再到圖書館學習插畫技法。聽起來枯燥,但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

  幾年後一次偶然機會,曾孝濂來到雲南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參觀,這次參觀徹底改變了他的觀念,他意識到畫植物不僅要畫得像、畫得準,更重要的是要表現它的生命力量,正如他多年後在採訪中總結的:呈現生命力的狀態,是準確之上的更高標準。

曾孝濂03
曾孝濂和團隊夥伴為《中國植物志》畫了9,000多幅的植物插畫,所作畫作準確精細之餘,又能體現植物的生命力。(網上圖片)

“面對一個活生生的物種,對它那種生命狀態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那種生存的欲望和強烈的表現,不實際看到很難畫出來,甚至不可能畫出來。生命力的狀態是在準確之上的更高標準。”——曾孝濂

  此後,曾孝濂總是先看照片或標本,對植物有了表象認識後,再去原產地觀察植物的生長、感受其生命的狀態。多年來,他跑遍了中國,甚至兩次穿越美國自然保護區,親身觀察植物。

  這樣一畫就是45年,直至2004年《中國植物志》才編纂完成,全書80卷126冊,是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巨著之一;而曾孝濂與負責畫畫的160人團隊,完成了書中9,000多幅的植物插畫。

曾孝濂02
《中國植物志》的插畫團隊超過160人,一直默默無聞為志書貢獻。圖為1983年的全國植物畫師交流代表大會。(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筆法融匯中西 畫壇大師吳冠中與香港「相遇相知」 

從工匠到畫師 畫出植物的「神與魂」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巨著,但插圖團隊沒什麼功利心,多年來默默無聞。志書完成之時,攝影已相當普及,科學畫仿佛過了時,團隊中有人換了畫種,有人轉了行。

  但曾孝濂並不認為攝影可以取代科學畫:「相對於攝影,科學畫可以更加凸顯物種特徵。同一科屬的不同物種,差異可能很小,攝影可以呈現物種的全貌,但是乍一看,特徵不會那麼明顯。科學畫則着重呈現物種特徵,更加一目了然。」

  所以曾不單沒有放棄的念頭,反而感到還有很多東西想畫。對他而言,植物志的完成是一個分水嶺:以前為志作畫,是要嚴謹地表達植物特征;以後則是要走出科研院所,畫一些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吸引更多人關注自然科學。

曾孝濂04
科學植物畫本就是小眾畫種,加上攝影技術的進步和普及,近年愈發式微;但曾孝濂逆潮而行,始終相信科學畫具有獨特價值。(網上圖片)

  受到徐悲鴻「中國傳統自然主義和西方寫實主義結合」的觀念啟發,曾孝濂覺得寫實的科學畫,也應該加入中國畫的元素,於是往後的7、8年時間,曾孝濂醉心研習中國畫,摸索新的風格。

  “每種花都有自己的招數,是一種強烈的生存感識的表現,最鮮明,最奇特,有時候真的超乎人類的想象。”——曾孝濂

  後來的十幾年間,曾孝濂先後為50多部科普著作創作插畫;作品多次獲獎並到美國、日本等多國展覽;中國郵政的官方郵票亦多次採用他的畫作。

  曾孝濂證實了手繪的不可代替性。有人評價他讓紙上開出花,畫的不僅是植物的「相」,更是「神」和「魂」。

曾孝濂08
曾孝濂所畫的植物兼顧「相」、「神」、「魂」,有人說,他的畫細節滿滿,要用放大鏡來看。(網上圖片)

從畫師到大師 「大自然是我的祖師爺」

  時間來到2019年,80歲的曾孝濂確診肺癌。年紀大了,手術風險太高,但他寧願冒險也不願化療:「一做化療手也抖了,畫也畫不成,沒甚麼意思。」做完切除手術,他只剩下3葉肺,但只要能畫畫,日子就有盼頭。

  3年後,曾孝濂美術館在雲南昆明開館,這是中國第一個以生物博物畫為展覽主體的個人美術館,展示了他60年來的代表作品及創作手稿,收錄300幅作品的畫冊《極命草木——曾孝濂和他的博物畫》也在當天發布。

曾孝濂05
位於雲南昆明的曾孝濂美術館,是中國第一個以生物博物畫為展覽主體的個人美術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數十載的累積,曾孝濂從默默無聞的學徒成了「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是當之無愧的大師。如今84歲高齡了,曾仍然每天伏案工作8小時,跟時間賽跑。

“你不要以為自己老了,就有理由甚麼熟悉畫甚麼,沒必要。如果你覺得還可以做,為甚麼不做?你做不了別人會去做,開個頭也好。”——曾孝濂

曾孝濂06
超過80歲高齡的曾孝濂如今每天堅持作畫8至10小時,他說自己在與時間賽跑,希望再為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植物畫100張畫,「否則我死不瞑目」。(網上圖片)

  一花一草,均是故事;一鳥一木,皆見世界。曾孝濂這樣畫了一輩子:「年輕時是愛好,工作中是職責,退休後就是僻固,是改不掉的習慣。」

  他也鼓勵更多的後輩繼續畫下去:「這個畫種沒有門檻、沒有門派,很多畫種要問你的祖師爺是誰,我們沒有,我們的祖師爺就是大自然。所以只要拿出點勇氣,安靜地跟大自然溝通,它會陪伴你一生。」

曾孝濂09
畫了60年,曾孝濂說:我不期盼人人都喜歡我的畫,但是我希望看畫的人能關愛畫中的生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深海宇航員 ROV

「深海宇航員」韓超 靠意念在深海「飛行」 創下中國第一

外賣詩人 王計兵

「趕着時間寫着詩」外賣詩人奔波15萬公里 寫下4000首詩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銷全球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電器大王」蒙民偉:賣不了1萬部收音機不結婚!1年達標抱美人歸

創新先鋒

科大訊飛劉慶峰

科大訊飛劉慶峰|中國首間在校大學生創辦企業 強勢挑戰ChatGPT?

潮流人物

讀書 KOL;名著解讀

讀書類KOL盤點|10分鐘讀1本名著?他們讓「文化窮人」變富有

小城大事

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運動健兒

杭州亞運人物篇|首位田徑歸化選手 混血美女鄭妮娜力為何決意代表中國?

影視巨星

葉麗儀

當葉麗儀遇上《上海灘》 全球華人金曲唱紅40載

編輯推薦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專頁|亞洲體育盛事正式開鑼 共同見證強者封王

杭州亞運會

杭州亞運不止有體育 還有這些「中國風」元素展現文化

誰是中國亞運第一金?被遺忘了的蘇之勃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科技篇|5G時代的亞運 360度VR觀賽如親臨現場

杭州亞運;首個碳中和亞運會

杭州亞運環保篇|全部設施都用綠色電力 亞運場館怎樣發電?

杭州亞運選手村

杭州亞運前瞻篇|揭秘五星級選手村 最細兩房 餐廳健身室媲美私人會所

杭州亞運人物篇|世界「新蛙王」 覃海洋有多強?

3:39
一帶一路 港企機遇

一帶一路香港篇|港企參與大有可為 盤點4領域成功案例

2:21
北京亞運、廣州亞運、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前瞻篇|回顧亞運會歷史 中國兩度主辦稱霸獎牌榜

5:58
裱糊作-八大作-我們的故宮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裱糊作是什麽?

1:39

從日用品到工藝品 「一壺一世界」的內畫絕技

5:59
故宮八大作彩畫作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彩畫作是什麽?

1:40

從河泥到千古名硯 澄泥硯工藝是怎樣復活的?

1:40

《科技前沿 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創新工程惠及全球

農村,農作物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分布式策略保障糧食安全 預防戰爭風險帶來災難後果

電動車電池;寧德時代
當代中國 時評

從無名之輩到全球霸主 中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王國

2022年歐洲籃球錦標賽,保加利亞隊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念之間的啟示

1949年10月1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十一國慶

  十月一日,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十一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大日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開國大典」,也在當日舉行。自此,每年的十月一日的國慶紀念日,都會舉行大型慶典活動。   回顧新中國成立74年,國慶的慶祝形式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模式。   例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每年...

30個西湖

     說到西湖,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可能都是杭州西湖。原來中國有至少30個西湖,分別都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