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4/01/2021
中國科技界巨擘華為成立至今只有30多年,但公司已奇迹般發展成市值逾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巨無霸企業,而且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但原來成就這個中國科技奇迹的任正非,當年創辦華為卻是被「逼上梁山」,而他的創業資金也僅有區區1.6萬元。
中國科技巨人曾適應不了市場經濟
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的任正非,1974年因專業背景被招入解放軍工程兵部隊,之後一直在部隊工作,並因工作出色而晉升到「技術副團」的職級。但隨着當代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中央決定大幅減少軍隊編制,以支持國家經濟建設。
在大裁軍的政策中,任正非也只能無奈離開軍隊轉業,被安排到深圳國企屬下一間小公司做副經理,這工作尚與他後來涉足的中國科技行業沒關係。任正非後來坦承,他好不容易熟悉軍隊、熟悉了工作,卻突然要轉變,當時思想上還是有一點抵觸。
後來成為中國科技巨人的任正非1984年來到深圳以後,還發覺自己一時間適應不了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推動的市場經濟體制,「軍隊是講為人民服務,這裏做事為甚麼要賺別人錢?」這是他當時初到深圳的最大疑問;再者,他在部隊中做自動控制系統,但到深圳後發現世界已經開始變成電腦時代,「我發現怎麼也跟不上青年人」。
43歲被「逼上梁山」 卻成中國科技巨擘
還有一點令他不適應的,就是社會上不能輕易信任人。在轉業後的公司工作期間,他就因為錯信他人,交了錢卻沒拿到貨,被騙去公司的200萬元,這在當時可是天文數字。為了這筆錢,他足足追討了一年債,最後總算收回大部份貨款,但最終他還是黯然辭職,離開了這間小公司。
工作不如意,加上和首任妻子孟軍(孟軍的父親孟東波曾任四川副等職)離婚,初到深圳的這段時間,是任正非的人生低潮。
但有危也就有機,失去國企的「鐵飯碗」,要養活一家,任正非自然要再找收入來源。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深圳當局鼓勵大家科技創業,他覺得自己也可以試試,「在舊體制下,我沒法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如自己建立一個公司,自己想甚麼,自己做甚麼,好壞自己承擔」。於是,後來成為世界頂尖的科企華為,1987年就在深圳誕生,這一年任正非43歲。
頂級中國科技企業取名自「中華有為」標語
當然,從零開始創辦華為不是易事。任正非後來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當時註冊資本要2.1萬元,但他所有轉業費加起來只有3,000元,只好找人集資,但有些人集資只是出了一個名,沒有出錢,「真正資本不到兩萬元,應該在1.6萬元左右就開始創業了,其實是有點逼上梁山」。
他又坦言:「如果當時政府給我一個小官,也許我就不會創業了,走官場的路,最終做到一個處長就退休回家釣魚。逼上梁山以後,只好走向華為創業。」華為隨後高速發展,從深圳走向全世界,但這已是後話。
另外,很多人有興趣華為這個走遍全球的名字是怎樣來的。據報道,原來任正非當初註冊公司時想不出名字,看到牆上「中華有為」標語,就拿「華為」來做公司名字。
他後來覺得這名字取得並不好,因為「華為」的發音不響亮,而華為內部也曾爭議要不要改名,只是最後大家還是確定不改了。「我們要教一下外國人怎麼發(Huawei)這個音,不要老唸成「夏威夷」(Hawa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