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9/05/2023
深圳速度就聽得多,甚麼是「東莞模式」呢?
東莞是怎樣透過「東莞模式」去推動改革開放,從南方農業小縣,一躍成為GDP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世界工廠」?
改革開放|東莞得天時地利人和 「東莞模式」再加快發展
所謂「東莞模式」,是指東莞提供土地或已建成的標準廠房,然後四川、湖南、江西等外省提供廉價勞動力,再由外資提供資金、設備、技術和管理。東莞模式最大的特點是除了土地是自己,其他都不是,因此起步速度極快。
廣東省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東莞是在1985年2月被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的一部分,同年9月撤縣建市。1988年1月,東莞再獲升格成為地級市,是全國四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
1980年代初起,香港本土製造業隨着成本上升等因素,迫切需要新地方轉移,一河之隔且正準備好要改革開放的廣東省遂成為不二之選。
改革開放|得港深廣三地需求 人力資源充足成發展動力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之下,東莞獲得成功。
天時是改革開放和香港製造業業轉移,地利是瀕臨香港、深圳,是來往廣州、深圳的必經之地,人和是東莞抓緊機遇。
其中地利的因素最為重要,東莞位於香港、深圳、廣州這3個國際性大都市的夾縫,承受巨大壓力之餘,也是難得條件。
惠州同樣面向香港、接續深圳,同時九龍、羅湖到東莞市區、惠州市區的直線距離幾乎相等,卻由於惠州與廣州距離的相對疏遠,結果就永遠也比不上東莞。
改革開放|東莞「照抄」廣東簡政放權 打造極佳招商環境
廣東省在改革開放初期,採取簡政放權措施,大部分吸引外資的審查政策下放。東莞也複製了這種模式,將招商引資的權限全面下放到村鎮,讓各村鎮政府可以自建工業區和廠房,自行招商引資。
村鎮直接競爭的結果,就是外商投資項目除了有法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還包括不透明的其他優惠政策,甚至能夠對於各種不利於招商引資的法律能夠若明若暗的違反和抵觸。在東莞厚街鎮,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村干部直言,那段時間外資不但不用交稅,環保、勞工方面的要求也非常寬鬆,即使有工人投訴一般都會被壓下來。
1978年9月15日是東莞發展的起點,彼時全國第一間對外來料加工廠「太平手袋廠」正式開工。
往後的40多年時間,東莞憑借地緣優勢、來自全國各地的廉價勞動力及外資帶來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從一個無足輕重的農業小縣,搖身一變成為聞名國際的「世界工廠」,是脫胎換骨式的巨變,「不管在世界上甚麼地方下訂單,都在東莞製造」。
東莞奇迹般崛起於中國南方,是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其中一個生動縮影。
延伸閱讀:東莞深圳發展職業教育 建高技術世界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