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由一孩到三孩政策 衝擊新生代生育觀念

撰文︰黃皓頤

  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改革開放前,人口已超過九億。當時中國的經濟及社會發展落後,龐大人口對糧食、物資、教育等造成沉重壓力。1978年改革開放,提出計劃生育政策,由最初的一孩政策,紓緩人口急增,直至近年放寬至三孩政策,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當中揭示了改革開放40年的人口發展,以及人們對生育觀念的轉變。

改革開放|昔日農村家庭子女成群 70年代9億人口增經濟和社會壓力

  中國以農立國,傳統觀念上「人多力量大」,農村家庭生下十個八個孩子屬等閒事,勞動力是最大資源。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已達6億,1971年增至逾八億,面對人口過多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壓力,中央推出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長。

  1973年,國務院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提出「晚、稀、少」政策。「晚」是指男性25歲、女性23歲後結婚並在24歲後才生育;「稀」指兩胎生育相隔三年以上;「少」則指夫婦不超過兩個孩子。不過,成效不太明顯。1976年,中國人口超過9億。

改革開放|推行計劃生育 一孩政策催生「小皇帝」「小公主」

一孩政策
改革開放前,1973年國務院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提出「晚、稀、少」政策。「晚」是指男性25歲、女性23歲後結婚並在24歲後才生育;「稀」指兩胎生育相隔三年以上;「少」則指夫婦不超過兩個孩子。不過,成效不太明顯。1976年,中國人口已超過9億。1978年,中央政府將計劃生育首次寫入憲法,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最好一個,最多兩個。1979年,一孩政策正式實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78年底改革開放,多位中央政府高層支持計劃生育政策,並提出嚴格的一孩政策。這個決定,改變了歷史,影響深遠。

  1979年起,內地規定城市人口只可生一名子女,若生第二個就需特別批准。如違反規定,便要罰款。一孩政策雷厲風行,加上重男輕女觀念下,不少婦女被強迫墮胎,甚至出現虐殺女嬰等社會問題。

  獨生子女備受父母和長輩疼愛,因而產生了不少「小皇帝」或「小公主」。同時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大家庭模式、兒孫滿堂等觀念。

嬰兒和老人
1979年開始的一孩政策,獨生子女備受父母和長輩疼愛,因而出現了不少「小皇帝」或「小公主」。同時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大家庭模式、兒孫滿堂等觀念。(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內地實施三孩政策 鼓勵生育配套措施受關注

改革開放|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長 惟漸生老齡化問題

  2002年起,為了穩定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鼓勵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只有符合規定條件的,才可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名子女,即「雙獨二孩」。

  多年來的計劃生育政策,無疑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但同時卻衍生勞動力減少和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

改革開放|2016年一孩政策寫入歷史 二孩政策成功刺激出生率

兒童
2015年宣布普遍實施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實行,令實行36年的一孩政策寫入歷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13年11月,中央政府放寬一孩政策的限制。2015年宣布普遍實施二孩政策,令實行36年的一孩政策寫入歷史。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推行。數據顯示,2013年出生人口中的二孩比率約30%,到2021年增至約43%,喜見成效。

改革開放|2021年實行三孩政策 適齡生育夫婦面對養不起的思想掙扎

父母與孩子
「養不起」和「不願生」是現時中國人口生育面臨的主要難題。內地在「養不起」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優惠,有助提高適齡男女的生育意欲。(圖片來源:Getty)

  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府再進一步放開生育限制,實行「三孩政策」,鼓勵一對夫妻生育3名子女,以紓緩老齡化、少子化問題。

  不過,隨着改革開放的經濟飛躍發展、社會開放迎向全世界,以及民眾對大家庭觀念的改變,新生代已普遍接受只生一或兩個子女。還有生育主力的80後、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面對「上有老,下有少」,響應三孩政策就等同責任和經濟負擔加重。

  再者,婦女的社會地位日漸提升,要她們再多生孩子,勢必面對一番思想掙扎。加上適齡生育的女性正在減少,和年輕人的遲婚甚至不婚觀念,和婚後生育年齡的推遲,生育意欲下降,都影響他們對計劃生育政策的支持。

  延伸閱讀:年增48萬人|中國人口提前呈「負增長」 源於這些原因?

廣東
根據2021年數據,廣東的出生人口高達118萬人,位列全國第一。高出生率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傳統宗族文化等因素影響。在廣東省內,以是潮汕和廣州等地的生育意願較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要推動適齡夫婦多生育,有研究更提出全面開放生育政策,又有期望更多跟生育政策相關的社會、經濟配套落實,有助提高生育意欲。

  40多年間,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轉變,見證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生育文化的急速變化。

京津城際鐵路

改革開放|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 開啟中國「高鐵時代」

中關村

改革開放|中關村發展史 從不起眼小村莊到「中國矽谷」

老舍茶館大碗茶

改革開放|在老舍茶館喝大碗茶 數十年來仍然2分錢一碗?

上海證券交易所

改革開放|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記 從第一股到第一間證券交易所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文革時期廣西慶祝成立革命委會員

改革開放|管治上的進步 從「革委會」到「省人民政府」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3:30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自然保育的5個「第一次」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2:47
近年,網劇、網文、網遊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

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3:09

非凡75年·政經篇|中國的脫貧奇迹

2:52
新中國成立75年,逐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3:02

非凡75年·政經篇|社會民生「七個有」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社保體系

2:25
中央贈港大熊貓安安與可可

中央贈港大熊貓|將入住安安佳佳舊居 即睇安安可可小簡介

2:59

非凡75年·政經篇|新中國外交75年 從「一邊倒」到「大國外交」

中國一間鋼鐵廠內的工人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中國十八世紀思想文化僵化 難以發展現代科學自由經濟

母子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兩張帳單看親情何價

1998年10月13日
崔琦

華裔科學家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冬季冷暖看重陽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因此非常看重氣候變化。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冬季氣候原來也有關係?

  古代有一種說法:「今年重陽不打傘,明年地裏光杆桿。」意思就是重陽節那天不下雨(不打傘代表不下雨),那麼之後的冬天就會較為乾旱,在水份不足的情況下明年糧食收成也會出現問題。

  相類似的農諺也有:「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旱。」意思就是說如果農曆十三前後沒有雨,往後雨水就比較少了,整個冬天雨雪匱...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