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1/08/2022
眾所周知,中國是人口大國,但大家是否知道,中國人口一年增長多少?答案是淨增48萬。這是2021年最新數字,卻不及2018年的十分之一,跟中國14億總人口比起來,更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官方近日則首次表示,中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負增長會帶來甚麼影響?到底為何中國人口增速斷崖式下跌?
中國人口負增長|出生人口連年下跌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的出生人口,曾在2016年達到1,883萬的小高峰,而自那以後就持續回落。到2021年,中國出生人口降到1,062萬人。
出生人口愈來愈少,會出現甚麼局面?那就是接近出生人口與死亡人口交叉的邊緣。
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之後,2021年中國人口淨增僅48萬人。這個數字只有2020年204萬人的約五分之一,與2018年淨增530萬人相比,更是只有約十分之一。
淨增人口斷崖式下跌,意味着甚麼?對於中國龐大的14億人口來說,48萬年增長人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亦代表中國人口已經幾乎是「零增長」。
今年8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表文章指,中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將進入「負增長」階段。這也是以國家衛健委為代表的官方,首次公開承認中國人口負增長階段的到來。
在這之前,原本根據中國科研機構和多個國際組織預測,中國大概要到2027至2032年,才進入人口負增長。
不過,有中國學者表示,在人口變成常態的負增長之前,通常會維持一段零人口增長的時間,一般會在零值波動幾年,再轉向常態化的人口負增長。預料中國人口在負增長的初期,人口體量依然龐大。
而中國人口負增長加速到來的背後,到底是甚麼原因?
中國人口負增長|生育率持續下滑 低於更替水平
出生人口不斷減少,原因其一是育齡婦女數量減少。從2016至2021年,中國育齡婦女數量平均每年減少約500萬人。
此外,生育意願低迷,亦是出生人口不斷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2021年,國家衛健委調查顯示,中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繼續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的數量為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
低生育率,是當前中國人口發展呈現出的新變化之一。所謂生育率,是出生人口與育齡女性的比率,亦即是平均一名女性生育孩子的數量。
生育率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生育意願和狀態。從長期來講,一個國家的人口要保持不增不減,總和生育率要達到2.1,這就是所謂的「更替水平」。
曾經在1980年代末,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2.6,遠高於更替水平的2.1。自1994年以來,這個數字一直徘徊在1.6至1.7之間,但在2020年下滑至1.3,到了2021年就只有1.15。
有學者表示,其實早在1991年,中國的生育率就已經降到更替水平,進入持續穩定的低生育率時代。打個比方來講,就好似「人口列車的剎車在1991年踩下去了,但是列車依然慣性前行了30年,目前所有人口增長的慣性即將消耗殆盡,人口將進入穩定的負增長階段。」
而到底是甚麼令中國人不願意生育?
中國人口負增長|高成本影響生育意願
究其原因,經濟負擔重、子女無人照料和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因素,都是制約生育的主要障礙。
在年輕人看來,生育代表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這不僅是金錢成本,還有時間和精力成本。另一方面,對現代女性而言,生育後要面臨的,不僅是養育孩子帶來的負擔,還要擔憂可能影響自身的職業發展,甚至遭遇「母職懲罰」的可能。
中國在2021年已經進一步放開生育限制,宣布實施「三孩政策」,即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不過專家認為,生育政策調整只是整體導向,最終大家是否生育、生多少,還是在於配套支持措施的落地。
延伸閱讀:內地實施三孩政策 鼓勵生育配套措施受關注
截至2021年底,23個省份完成人口計劃生育條例修訂。有22個省份的產假,延長到158日及以上;其中16個省份規定,假期待遇由生育保險支付;配偶的陪產假一般在15日左右,同時均設立5至20日不等的父母育兒假。
有分析認為,解決人口問題,需要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而這要在多方面提供支撑,除了津貼或減稅、產假或育兒假、托育服務供給,還包括職場權益保障等。
當然,面臨生育率低迷問題的不只有中國內地,香港的生育率亦持續下降。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香港2020年的生育率已經跌至0.87,創下歷史新低。
而放眼世界,聯合國人口基金的報告顯示,低生育率已成為全球性現象。2019年,全球203個國家(地區)中,84個國家(地區)總和生育率,都低於2.1的更替水平,發達國家普遍處於低生育水平,或超低生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