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之路|六位老漢 三代傳承 甘肅「八步沙」荒漠變綠洲

撰文︰言寺

  甘肅八步沙,「出門八步就是沙」,位處騰格里沙漠南緣,40年前此處風沙肆虐、寸草不生。但如今來到這裏,可以看到大片綠洲和樹林,居民生活安好。

  這個巨大的轉變要由40年前說起,背後是「六位老漢」三代人化荒漠為綠洲的傳奇故事。

治沙一代白髮換綠州:活人不能被沙欺負死

六老漢八步沙01
20世紀80年代初,「六老漢」組建了八步沙林場,進行治沙工作。(網上圖片)

  八步沙位於甘肅省古浪縣,這裏荒漠化嚴重,境內沙漠化土地面積接近240萬畝,風沙線長達132公里。以往每年沙塵季,從沙漠深處刮來的沙暴,都讓八步沙居民深受痛苦。當時沙丘正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如不加以控制,終將蓋過農田和村莊。

  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啟動三北防護林工程,在中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

  當地的「六老漢」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隨即挺身而出,組建了八步沙林場進行治沙。那一年,他們中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也已經40歲。他們放出豪言:活人不能讓沙子欺負死!

  治沙沒有經驗更沒有秘訣,六位老漢湊錢買了樹苗,靠一頭驢、一架人力車、幾個鐵鏟開始造林。第一年造林一萬畝,誰知春天一場大風,六七成苗子都沒了。

六老漢八步沙02
為紀錄六老漢治沙的故事,當地成立了治沙紀念館,館內陳列有六老漢早年時期在沙坑用過的鍋和鐵鏟。(網上圖片)

  但他們沒有放棄,不斷探索治沙方法,加上當地政府的協助,苗子慢慢挺過風沙,在黃沙大地中出現點點綠色。

  治沙始終不是易事,「六老漢」中的4人相繼離世,當初定下目標只完成了一半,於是他們的下一代又投入到治沙工作中。

  延伸閱讀:七一勳章|沙漠植樹造綠洲 石光銀:一生治沙沒白活

經歷沙暴及破產 治沙二代與八步沙共存亡

  第一個加入的治沙二代,是郭朝明的兒子郭萬剛。郭萬剛本在當地的福利社工作,生活穩定,對治沙毫無興趣,只是依父親的願望勉強加入治沙。

  面對枯燥的造林生活,以及資金不足等重重難題,郭萬剛後悔過,甚至不斷反問自己為治沙奉上一生是否值得。

六老漢八步沙03
郭萬剛在第二代治沙人中最早投入治沙工作,面對經濟壓力,他提出發展經濟、貼補造林費用,帶領治沙二代走過艱辛的日子。(網上圖片)

  但他的想法在一日之間徹底改變了。1993年一天,郭萬剛如常巡林,晴朗的天空突然平地起風,轉瞬間黑風捲着黃沙撲面而來,隨即眼前一片漆黑。死裏逃生的郭萬剛後來得知:這次的沙暴送走了當地古浪縣23條生命。

  驚心動魄的天災讓他和其他治沙二代下定決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要與大自然博鬥。

  1995年,連年乾旱少雨,八步沙林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困難,瀕臨破產倒閉。為了令治沙事業持續發展下去,郭萬剛提出「治沙不能越治越窮,要讓沙為人造福」的理念。大家承包了300畝荒地,種植 1000多萬棵樹木,同時改良經濟作物,發展多種經營。

  治沙二代白髮蒼蒼,但八步沙更綠了。當地林場管護區,林草植被覆蓋率提高到70%以上,全縣風沙線後退了15公里,確保了鐵路等交通動脈的暢通。

六老漢八步沙04
當地民眾在荒漠上種植「草方格」,不僅能攔截部分沙塵,還能令防沙植物更易生長,有利建成沙漠綠化帶。(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1.7萬家|築起沙漠綠化帶的中國企業

結合新技術 治沙三代為八步沙「守業」

  因為前兩代人的努力,治沙三代的任務已不再是治沙,而是保護土地及治沙成果,同時發展當地產業。

  2009年,當地成立了古浪縣八步沙綠化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樹苗培育、造林綠化、農牧產品生產等等,為林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六老漢八步沙05
今日的八步沙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更興建了道路及其他建築。(網上圖片)

  後來,當地民眾又開始種植枸杞、紅棗,更在林區建設了土雞養殖基地,注冊了八步沙「溜躂雞」的商標品牌。當地的特色農業逐漸發展起來,居民年均收入由原來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5萬多元。

  2019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的群體被授予國家「時代楷模」榮譽稱號,正如頒獎詞所說,他們的治沙故事體現了一句話: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劉老漢八步沙07
三代治沙人書寫了一個傳奇故事。圖為三代治沙人合影。前排為:第一代治沙人張潤元(中)、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右)、石銀山(左);後排從左至右依次為:第二代治沙人王志鵬、程生學、羅興全、賀中強,第三代治沙人郭璽。(網上圖片)

 

 

王福春;火車;攝影

「火車上的攝影師」王福春 捕捉人生百態 定格鐵路歷史

2:03
中國攀-攀岩-王梓爍

征服「中國攀」!8歲小將王梓爍刷新全國攀岩紀錄

背籃網球少年

背籃網球少年 14歲走出大山奪冠軍 每天揮拍7000次

水圖

以舞為筆演繹《水圖》 高難度水下舞蹈如何煉成?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利園山為何消失?這幾條街為何以廣東四邑命名?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乘神舟十八號一飛沖天 「農村娃」李聰有甚麼期待?

創新先鋒

小米造車

小米造車|從無到有只需3年 雷軍:小米正式成為一家車廠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女性第一人!董紅娟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高峰

運動健兒

乒乓球員之最 馬龍擁30個世界冠軍!

影視巨星

姜大衛,《新獨臂刀》、《大內群英》、《再見亦是老婆》、《白日之下》

金像獎2024|香港首位亞太影帝 姜大衛為一個原因堅持演武俠片

編輯推薦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廣州新地標|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似天鵝又似遊輪 必看5大亮點

深圳美術館新館

北上新地標|深圳美術館新館打卡攻略 三大必看展覽

東莞虎門站擴容

東莞新地標|虎門站大變身 三鐵超級轉車站 15分鐘融入大灣區

廣州海珠區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AI新地標 |廣州海珠區建全國首個 AI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深圳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

華強北新地標!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登場 連電競賽場都有?

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廣州南沙橫瀝島

南沙新地標|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登場 最高規格綠色建築有亮點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2:25

一帶一路科普篇|RCEP是甚麼?它與一帶一路如何1+1>2

2:46

一帶一路科普篇|「鋼鐵駝隊」是甚麼?解密中歐班列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2005年4月2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

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28年1次

  今年能「穿越」回1996年?大家都買起了1996年日曆?因為今年的公曆日曆,跟1996年完全一樣。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巧合」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