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破冰 全國捲起英語熱潮

撰文︰華思齊

  語言反映國力。一個國家的語言輸出,既體現文化軟實力,亦彰顯外交影響力。過去100年,英美國力強大,令英語成為全球15億人學習的世界語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中美簽定《中美聯合公報》,標誌兩國關係破冰,成為改革開放的引子。同年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播出《業餘外語廣播講座》,掀起一股學習英語的旋風。

  節目開播前幾日,收音機銷量大增,北京市面60萬冊教材已被搶購一空,即使加印至120萬冊亦全數沽清。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教育癱瘓,求知若渴的人民都樂見新的學習契機。

1979年北京一間書店門外貼上「英文課本現在有貨」的字句,吸引大批市民排隊輪候購買。
1979年北京一間書店門外貼上「英文課本現在有貨」的字句,吸引大批市民排隊輪候購買。(圖片來源:AP)

  然而1973年卻發生「馬振扶公社中學事件」,一名女生在英語考卷寫上「我是中國人,何必學英文,不學ABC,照當接班人」,及後被老師斥責,自殺身亡。事件鬧得很大,涉事校長及老師被捕入獄(文革後獲平反),女生被封「革命小將」,她的遺言成為時代的至理名言,很多學校因而取消英語課。

  改革開放後,英語被列入高考科目,人們又再拿起英語課本。

  不過,英語學習真正普及是在1982年。當年,中央電視台播出由英國BBC引進的英語會話情景節目《Follow me(跟我學)》,生活化的表達方式大受歡迎,儘管部分情節因涉及男女幽默玩笑和搖滾流行曲,被視為不合時宜而遭刪減,亦無損節目吸引力,在全國引發一場英語運動。

1978年北京,一位市民展示他購買的英語教科書。
1978年北京,一位市民展示他購買的英語教科書。(圖片來源:AP)

  當時央視未試過外購節目,對於BBC要求3,000英鎊作60集節目的版權費,亦沒有外匯支付。後來得到英國駐華大使館幫助,由大使館先用英鎊購買版權,再由央視以人民幣支付,節目才得以播放。

  語言是連接世界的鑰匙。由聽電台、看電視學英文,到校內英語課程普及,時至今日,中國人每年花費逾460億元學習英語。

  隨着21世紀中國崛起,中國人積極學外語同時,政府亦大力推廣漢語教育。截至2018年,中國在全球154個國家和地區共設立逾1,700間孔子學院和課堂,讓中國語言和文化走出,促進世界交流。

  所以早前特朗普聲言若他連任失敗,「美國人將要學中文」,已不再是遲早的事,因為已經開始了幾年。特朗普的孫女不是在北京唱普通話歌給習近平主席聽嗎?

2:03
當年今日-改革開放-80年代英式桌球突然成為全國熱潮

改革開放 桌球熱席捲全國

3:03

改革開放電視神劇 《渴望》 呼喚人性光輝

2:26

打開中國改革開放大門 鄧小平曾9度登《時代》封面

西方眼中的巨人 為何鄧小平當選《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最新文章
內地高考2023,梁實(左)

內地高考|56歲梁實挑戰第27次高考有勝算嗎? 大懵考生身份證過期 獲民警窩心回應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2:03
當年今日-改革開放-80年代英式桌球突然成為全國熱潮

改革開放 桌球熱席捲全國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Sony Walkman當年風靡全球。革命性的科技,徹底改變人們聽音樂模式,將想聽的歌「隨身攜帶隨時聽」

Walkman改變潮流 為改革開放引入音樂革命

1:38

中美關係破冰 全國捲起英語熱潮

2:15
改革開放後,曾經流行中國的小人書

路邊攤看公仔書 改革開放集體回憶

2:04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全民燙髮

改革開放後的燙髮熱潮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跳舞

改革開放 由舞蹈變遷到思想解放

3:03

改革開放電視神劇 《渴望》 呼喚人性光輝

改革開放

楊百萬

改革開放|「中國第一股民」 楊懷定的「楊百萬」傳奇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1:52

「刷掌支付」北京深圳上線 吃飯搭地鐵「兩手空空」 手機沒電都不怕

1:52

中國文化|雲南旅遊必訪瀘沽湖 探秘中國「最後的女兒國」

綠野仙蹤無人村,浙江舟山後頭灣村

浙江舟山最美「無人村」 被遺忘的綠野仙蹤秘境

5000公里|中國歷史上最神秘「地下長城」

1:40

最神秘千年古城 一年一現的水中「落星墩」

中國旅遊|失落的「亞細亞號」秘境——鮮為人知的杭州景點

千年麥積山 誰開鑿了神秘的「懸崖佛國」?

2:02

神秘莫測的西夏王朝 遊寧夏探秘千年中國文化

1:43

「不出南山區可造完整無人機」 深圳如何從電子城變無人機之都?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人民幣戰士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孕婦,醫生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天使為甚麼能飛翔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2013年6月11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神舟十號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成吉思汗打仔」結果怎樣?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是蒙古的開國君主,當他回歸家庭,打罵教訓自己的兒子時,會怎樣呢? 

  成吉思汗是大漠的「大汗」,他的兒子當然是「小汗」了,大汗打小汗,粵語就是「大汗耷細汗」了。   「大汗耷細汗」就是形象化地形容天氣太熱,整個人都被汗水沾滿了。   漸漸地,當形容天氣炎熱汗流浹背的情景時,就會說:「成吉思汗打仔——大汗耷(音搭)細汗」了。   延伸閱讀:「蠶蟲師爺」會吐...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