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9/12/2020
許多香港人對旗袍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曾經穿過的23件旗袍,以及她的曼妙身影。旗袍雖美,但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又有多少人願意穿上代表着中國文化的旗袍,甚至以旗袍作為日常生活的時裝?
當流行時尚趨勢正不斷淘汰旗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80後時裝設計師Julie卻偏要反其道而行,創立以旗袍為主的品牌「Qipology(意譯為「旗袍學」)」,希望改變年輕一代對旗袍的固有觀念,以另類方式傳承中國文化,她說:「旗袍其實不『老土』,我希望令更多人欣賞旗袍的美。」
旗袍在中國文化歷史的演變
根據中國文化歷史,旗袍原指清朝八旗婦女的長袍,是為了方便滿族人狩獵的貼身服裝,後來隨着生活方式轉變,旗袍的剪裁變得寛身平直,注重細節裝飾。至辛亥革命後,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增加,女學生穿着的旗袍成為了知識份子的象徵,引發市民紛紛仿傚。
隨着中國文化多年演變,現代旗袍的趨型終於在1920年代誕生,當時的旗袍不但繼承了清朝長袍寛身平直的特點,亦融合了流行服裝的元素,包括裙擺提高至小腿位置,露出足踝,衣襟綴以簡單滾邊作為裝飾等。1929年,國民政府頒例規定旗袍為禮服,教育部亦規定旗袍為女性的其中一種校服,旗袍成為中國文化中,女性日常會穿着的時尚服裝,在20年代至40年代盛極一時,備受社會認可。不過,自50年代開始,大量價廉物美的西式時裝引進國內,令價格稍貴、需度身訂做的旗袍逐漸被淘汰,甚至被冠上「老土」之名。
一次婚宴經歷 愛上旗袍
「以前我也覺得旗袍非常過時,是老人家才會穿着的衣服。」Julie讀國際學校出身,大學在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修讀商業管理學,後來再到意大利修讀時尚採購碩士學位,一直很少機會接觸傳統中國文化,直至2015年前參加朋友的主題婚宴,須以「上海灘」的衣着裝扮出席,她才首次接觸旗袍:「我發現旗袍能夠完美突顯女性美,而且穿上後自然會站得直、有自信。」
穿上旗袍的女性,高貴大方,盡顯中國文化中,東方女性的嫵媚,以及婀娜多姿的體態,自然而然地散發着一種美麗的氣質,恰如海派文學家張愛玲,或是《花樣年華》中的蘇麗珍,傳統含蓄得來,又略帶一點自信和傲氣。
破舊立新 為中國文化旗袍賦予新意義
不過,以前中國文化傳統旗袍的剪裁較為保守,衣長、衩低,走動起來頗為不便,而且在設計外觀上較為傳統,難以融入現代生活,所以Julie破舊立新,憑着從小對時裝的熱誠,創辦時裝品牌「Qipology」兼親自擔任主設計師:「現代女性獨立自主,她們喜歡傳統中國文化元素,但又想融入現代生活,以舒適為主,所以我保留了旗袍的傳統企領、花紐、高衩,再改良成適合現代女性生活模式的時裝,例如使用較有彈力的布料,或者下半身改成褲子。」而她的理念亦果然行得通,曾有香港馬術師專誠找她設計一件有中國文化旗袍元素的運動上衣,讓她在表演馬術時穿着,結果大獲好評。
堅持度身訂造 突顯中國文化女性美
許多人認為,要穿旗袍,首先要有姣好身材,身型纖廋、小腹平坦,但Julie認為,一件好的旗袍能夠為穿衣者「隱惡揚善」,所以她堅持度身訂造:「為每位顧客量身訂製,才能遮住最不感自信的部位,同時展現最美麗的部分,突顯女性體態的線條美。」她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女性穿上她設計的旗袍後,會感到開心、自信。
百變旗袍婚紗 環保同時傳承中國文化
除了舊酒換新瓶的造法,Julie設計旗袍時亦加入了環保元素,令旗袍婚紗不再只是穿完即棄的消耗品,例如早上敬茶時穿的旗袍,晚上敬酒時在下襬加一層薄紗便能煥然一新,物盡其用;又例如將婚紗裙改短變成旗袍上衣,下身可以再襯長褲,作為上班或休閒服飾皆可,既可保留婚紗作紀念,亦可化作可持續時裝。
訪問期間,Julie一直穿着自家設計的寶藍色絨面旗袍,又展示幾套加入了旗袍元素、日常生活經常穿着的時裝,甚至,她將原本為男性穿着的中國文化傳統中山裝,融合女性西裝元素,設計出一套有型有款,同時具備中國文化氣息的專業套裝,親自示範如何將中國文化傳統融入現代時裝之中。
既然大家到日本喜歡穿和服、到韓國喜歡穿韓服,何不試着加強發展「到中國喜歡穿旗袍」的產業,傳承中國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