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7-24
1988年4月13日是海南省的生日,全國人大在當年通過並實施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同時建立海南經濟特區。海南省之所以能夠脫胎換骨,除了因應改革開放大潮的「天時」,還有「地利」及「人和」,有賴粵海鐵路等鐵路發展,以及一眾默默耕耘的「闖海人」。
改革開放|粵海鐵路是海南的「生命線」
回憶起當年情景,其中一名「闖海人」盛恩維仍然十分感慨。盛恩維出生在樂東黎族自治縣一個鐵路家庭,父親盛家友是海南建省前最早的列車司機之一。1988年,16歲的盛恩維「子承父業」,成為蒸汽機車司爐,專門負責給火車頭添煤。
彼時,海南剛剛成為省級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最新試驗田。然而,這塊試驗田上只得一條內部鐵路,以三亞為起點,經八所至昌江石碌的「嶺八線」。隨着海南經濟特區的發展,單單一條鐵路不能滿足省內外運輸需求,加上嶺八線所採用的是舊式蒸汽機車,時速只有60公里,難以滿足運輸效率。
粵海鐵路的就是海南的「生命線」,海南自此結束與北方內地不通列車的歷史。粵海鐵路由「兩線一渡」組成,北線是廣東湛江至海安的139公里鐵路,南線是海口至三亞的182公里鐵路,至於一渡則是海安到海口的24公里船程。工程在1992年獲批准立項,總投資達48億元人民幣。粵海鐵路在1998年動工,2003年正式通車,是中國第一條跨海鐵路。
在此之前,鐵路運輸來到廣東省最南端的海安鎮後就無法再南下。前往海南旅遊或是想要將當地貨品外運,只能依賴昂貴的航空運輸,或者費時失事的汽車渡輪,欠缺安全、便捷,廉價但運量大的交通網絡。
粵海鐵路建成後,列車可以「連人帶車」登上輪船橫渡瓊州海峽,上岸後再接駁鐵路一路南下至三亞。粵海鐵路使內地和海南之間的客運、貨運更加便捷。
改革開放|「闖海人」盛恩維見證海南鐵路變遷
工作調動關係,盛恩維在粵海鐵路建成後,被調派前往擔任乘務員。盛恩維清楚記得當時列車要過海的壯觀情況。一列18節的列車會被分為四組,分別由車頭拖拉登上渡船,「這個過程要穩,不然旅客在車上坐着會不舒服。」有了粵海鐵路後,列車上船、過海,全程只需要90分鐘。
2010年12月30日,海南東環鐵路正式通車,5年後同一天西環鐵路也開通,東西環鐵路組成一個閉環,世界首條環島高速鐵路誕生。盛恩維也被賦予新任務,擔任海南環島鐵路的動車司機。
從時速60公里的蒸汽機車到時速250公里的環島高鐵,從粵海鐵路開通到世界上第一條環島高速鐵路通車。在鐵路工作33年、擔當列車司機長達25年的盛恩維,見證改革開放下,海南鐵路的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