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 港人義工的自述

撰文︰黃皓頤

  香港回歸25周年以來,香港人曾參與內地不少大型活動,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協辦北京奧運馬術賽。相隔兩年後,2010年上海主辦世博會,這次世博會歷史上規模最大、共有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參觀人次最多,超過7,300萬人次。上海世博的成功,是中國人的驕傲;當中,園內近八萬名義工,包括100位港人義工,都功不可沒。

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 百名港人自費赴滬做義工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 港人義工的自述
在黃浦江畔聳立的上海世博標誌性建築中國館「東方之冠」,以富中國建築文化元素的「鬥冠」造型及表面覆以「疊篆文字」的主題構思,呈現濃濃的中華神韻。(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海世博在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舉行,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園內大部分義工是上海各間大學的學生和退休人士。其中,有100名香港義工,是自掏腰包買機票參與上海世博的熱心人士,他們有些是專業人士、退休公務員,也有在學的大學生。這班港人義工,大都具豐富經驗,有人更曾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2009年香港東亞運動會等大型活動。

  Tim在香港常做地區義工服務,當2002年底得悉中國將首次舉辦世博,並會在港招募義工,他已渴望成為其中一員。2009年上海世博正式來港招募義工,Tim憑着豐富的義工經驗,加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在近千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100位義工之一。

  延伸閱讀:上海世博會舉行開幕式

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 港人義工烈日下助旅客指引路向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港人義工的自述
上海世博舉辧期間,天氣炎熱,身穿綠白色相間的服裝的義工,經常汗流浹背,但他們仍然細心地為旅客解答疑難、指引路向。(網上圖片)

  2010年7月,他跟隨團隊抵達上海,展開約一個月的上海世博義工之旅。其間,他們被安排在當地的大學宿舍住宿,也獲得飲食卡在世博園內使用;至於交通和其他飲食費用則要自付。

  Tim和義工們接受約5天培訓後,各被派到中國館、香港館和世博軸等場館工作,主要是帶領導賞團、解答旅客查詢、維持秩序等。回想當時在30多度高溫天氣下工作,感覺又熱又濕,Tim經常汗流浹背,尤其烈日下在世博軸戶外工作,一點也不輕鬆。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港人義工的自述
2010年上海世博期間,有100位香港義工自費前往做義工,他們被分派到世博軸、中國館和圖中的香港館工作,主要是帶領導賞團、解答旅客查詢、維持秩序等。(圖片來源:Getty)

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 港人義工廣結友誼

  雖然捱着高溫的苦頭,體力上是辛苦的,但Tim認為幫助旅客解難是其正能量之源。「有一次我在中國館當值時,遇上一對60多歲法籍夫婦,他們用法語問路,但我不懂法語。當時想起同場有義工懂得法語,便立即找對方為老夫婦指引路向。之後老夫婦不單講『Thank you』,還送了一支原子筆給我。」這份心意,足以令Tim甜在心頭。

  他也難忘一些非洲、中南美洲等國家的參展代表的熱情待人態度,「他們主動拿出國家的特產,例如酒、咖啡,給我們試飲,又熱切地跟我們分享食品飲料的特色。這些都是很開心的回憶。」還有是,跟上海義工的交流也令他感覺特別,「當時義工是穿綠白色相間的服裝,遠看像一棵新鮮的白菜,被稱為『小白菜』;而他們就稱我們香港義工做『小香菜』。」點滴美好回憶,仍牢記心中。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港人義工的自述
上海世博的義工都獲發服務證書,表揚他們為這次舉辧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作出貢獻。港人義工Tim表示,天氣炎熱加上要維持大量人群排隊場面,在體力上是辛苦的,但在上海世博期間,有機會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和文化,以及近距離接觸世博精粹,心情是喜悅的。Tim更定下前往每屆世博會的目標,繼2015年米蘭世博後,他期待着3年後的大阪世博。(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上海世博見證改革開放成果 展覽當年今日落幕

  不論是上海、內地其他省市或香港的義工,都是辦好上海世博的重要一員。上海世博,展示了中國和城市良好形象,同時向全世界見證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也顯示香港回歸25周年間港人貢獻力量,助國家舉辦集經濟、科技和文化於一身的世博盛會,促進經濟發展,彰顯國力。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深圳地標鄧小平畫像背後故事

改革開放|深圳地標鄧小平畫像背後故事 「見證」中國...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粵海鐵路與「闖海人」

改革開放|粵海鐵路與「闖海人」 海南發展有賴天時地...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金庸小說

改革開放|從「禁書」變文學名著 金庸小說解禁內地全...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內地與香港患難與共

香港回歸25周年|內地與香港患難與共 抗疫救災一呼...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陸建新

改革開放|有份創造「深圳速度」 「中國摩天大樓鋼構...

十四五規劃

10大範疇看懂「十四五」規劃

編輯推薦

40萬km²|最大盆地「塔里木」中國西部「聚寶盆」...

高83.4米|中國最高樹木 在這個西藏縣城!

天坑奇觀最多的地方 廣西何以成為「天坑博物館」?

1260km²|中國最大濕地——額爾古納

373米深|中國最深湖泊 水從天上來?

300公里|揭秘中國最長溶洞 探索30年仍未見盡頭

39萬平方公里|中國最大自然保護區 大過350個香...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一圖看清「十四五」規劃8大範疇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