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變200元 從中國化粧品消費變遷細味改革開放

編輯︰王子傑

  化粧品對女性來說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可曾想過,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起推行的改革開放,是令中國女性前所未有更需要化粧品的推手。中國從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中國女性使用化粧品也隨之發生各種微妙變化。

改革開放|化粧品從可用可不用變成必需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的化粧品產業已經發展成為獨立工業體系,但往後的30年間,整個產業行業都波瀾不驚,沒有太大進展。當時化粧品相關產品不僅數量少,品質也欠佳,生產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完全稱不上是規模化。即便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女性的梳粧枱上,大多數也是有「老三樣」,即雪花膏、花露水和爽身粉。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從中國化妝品消費變遷細味改革開放
蛤蜊油具有滋潤皮膚,防止乾裂的作用,在舊時相當大眾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中有一款產品不得不提,就是當時最流行、最大眾化的蛤蜊油。嚴冷冬天導致皮膚乾燥,這時候人們就會往身上臉上塗抹一點蛤蜊油,既價廉又物美,而且可供全家人使用。

  但到了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受改革開放影響,中國人不論是物質還是文化生活均出現普遍性的提高,對化粧品的認知也在逐漸改變。當時就有一個國產化粧品品牌「大寶」,憑藉膾炙人口的廣告語「大寶,天天見」、「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而崛起。除此之外,還有來自美國的「寶潔」,是國際化粧品牌率先進入中國市場的代表之一,「OLAY玉蘭油」成功打動很多中國年輕女性的芳心。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從中國化妝品消費變遷細味改革開放
「大寶」是街知巷聞的國產化粧品品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人均化粧品消費從1元變成200元

  40多年前,很多中國女性的梳粧枱上只有一瓶雪花膏。40多年後,梳粧枱變得擁擠起來,甚至需要專門的化粧櫃方便收納。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人的人均化粧品消費僅為1元(人民幣.下同),踏入90年代後則「激增」至5元。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從中國化妝品消費變遷細味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街頭上隨處可見化粧品相關的廣告牌。(圖片來源:Getty)

  如今中國的化粧品市場規模已高達令人咋舌的4,000億元,人均消費超過200元,並且結構層次豐富而複雜,不再女性專美,亦有兒童用、男士用、中老年人用,林林總總,同時各層次之間有不同的交叉。此外,化粧品層次化後,也進一步針對個人的護理和需求狀況,逐步形成個性化要求,甚至可以私人訂製。

  從1元變成200元,中國人使用化粧品的變化,就像一面鏡子,折射中國社會發展與變化,也是改革開放的縮影。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40年旅遊中國由問號到感歎號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後的燙髮熱潮

相關標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中國無人機專利佔全球70% 低空經濟正在騰飛?

2:04

「空中的士」成出行新方式? 一文看清「低空經濟」發展趨勢

1:43

「不出南山區可造完整無人機」 深圳如何從電子城變無人機之都?

2:26
當代中國-智慧生活-無人機送外賣

咖啡「從天而降」 上海試推無人機送外賣

2:13

灣區打卡|無人機表演成潮流 遊深圳廣州觀賞光影秀

廣州首條無人機醫療專線

7分鐘送抵!廣州首條醫用無人機專線開通 醫療物資空中速遞

1:47
當代中國-中國科技-智慧生活-廣州空中的士

坐「空中的士」觀光 廣州打造5G空中智能交通體驗中心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美國紐約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比不上美國?西方權威媒體都在誇大美國表現!

中美關係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邁向多極化 美阻中國崛起令人疲憊 財政難持續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西方看中國科學崛起 聚焦分析兩指標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老太太上電車」下一句是甚麼?

  「老太太上電車」這一句是老北京的歇後語,流行民國時期的北京,現在已很少人這樣說,你知道下一句是甚麼嗎?

  在民國時期(大約上世紀20至40年代),北京流行一款有軌電車(俗稱鐺鐺車),是當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電車沒有自動門,上下車全靠售票員「銅哨子」來指揮:哨子響一聲,表示乘客上了車,司儀可以開車,而哨聲兩響,則是提醒乘客注意下車或緊急停車。

  因為司機靠聽哨子聲開車或停車,乘客如果動作慢一點的...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