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前漢墓出土 舉世聞名的馬王堆不腐女屍

撰文︰黃皓頤

  上周二(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確定了西安江村大墓,實為漢文帝霸陵,當中有陶俑、銅印、銅車馬器、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古物。漢墓的數量多,地點分布廣,發掘出來的古物繁多;舉世知名的,包括了位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不腐女屍。

馬王堆漢墓千年古屍 頭髮烏黑肌肉有彈性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前漢墓出土 舉世聞名的馬王堆不腐女屍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不腐女屍,是屬於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妻子辛追夫人,其外貌完整,面容清晰,頭髮烏黑,肌肉仍有彈性,部分關節可以活動,令人驚嘆。(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前漢墓出土 舉世聞名的馬王堆不腐女屍
位於湖南長沙市芙蓉區東屯渡鄉的馬王堆漢墓。(網上圖片)

  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長沙市東郊,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三座古墓中,一號墓是利蒼妻子辛追,二號墓是利蒼,三號墓是利蒼兒子;使馬王堆漢墓名聞天下的2,000年不朽女屍,正是於一號墓出土的辛追夫人。

  1971年12月,一次挖掘建造地下醫院的過程中,無意中發現了古墓,遂交給湖南省博物館接手展開發掘工作。1972年初,館方人員發現了馬王堆一號墓的彩繪漆棺內,有一具外形完好、並未腐爛的女屍。女屍身高1.54米,重量34.3公斤,被20層錦繡絲綢包裹全身,頭髮烏黑,肌肉仍有彈性,血管清晰可見,部分關節仍可以活動,就同「吃了防腐劑」一樣,令人嘖嘖稱奇。

  出土千年女屍的消息一下子廣傳開去,很多人紛紛前往當地,想一睹這具不腐古屍的容貌。

  延伸閱讀:長沙三國地名傳說(下)

馬王堆漢墓考古保存工作佳 見證改革開放的進步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前漢墓出土 舉世聞名的馬王堆不腐女屍
1972年馬王堆漢墓一號漢墓出土的素紗禪衣,衫長132厘米,重49克,可說是薄如蟬翼,代表了西漢初期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圖片來源:湖南省博物館)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前漢墓出土 舉世聞名的馬王堆不腐女屍
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出土的朱紅菱紋羅絲綿袍,上衣下裳相連,衣領相交,衣襟由左向右褶折到右側身旁,這是西漢初期貴族婦女流行的衣着款式。這件綢袍出土時衣色依然鮮艷耀眼,足以見證西漢時代染色技術的高超。(圖片來源:湖南省博物館)

  當時在處理文物及保護工作尚未完善下,女屍和其他發掘的絲織品和漆器等文物,一下子公開給群眾參觀。每天數萬人湧到湖南省博物館,第一天陳列室的大門被群眾擠得毀壞了,更有人受傷,導致秩序問題頻生;同時,人滿之患亦令文物保存備受關注。後來經報道後,周恩來總理作出批示,館方立即為女屍進行消毒、防腐及保存等工作,之後女屍一直陳列在湖南省博物館的地下寢室。

  1973年至1974年,馬王堆二號墓和三號墓進行發掘,找到很多具歷史價值的考古文物,全部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更闢有馬王堆漢墓陳列館供人參觀。

  改革開放後,國家對考古文物的研究和保存工作愈來愈重視。2009年,馬王堆漢墓被列為「近年來長沙市十大考古發現」,2013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前漢墓出土 舉世聞名的馬王堆不腐女屍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大部分都飾有花紋。這是一號墓出土的雲紋漆鈁,即盛酒器皿。西漢初期的漆器,上面的花紋都是富麗而繁複的。(圖片來源:湖南省博物館)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前漢墓出土 舉世聞名的馬王堆不腐女屍
1973年馬王堆漢墓三號墓發掘出來的文物出土。(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43年前引起全港熱話的中國文化展──金縷玉衣

  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種類繁多,歷史價值高,由1970年代至今,都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其考古研究和保存文物工作的完整性,也揭示了改革開放後的不斷進步。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中國無人機專利佔全球70% 低空經濟正在騰飛?

2:04

「空中的士」成出行新方式? 一文看清「低空經濟」發展趨勢

1:43

「不出南山區可造完整無人機」 深圳如何從電子城變無人機之都?

2:26
當代中國-智慧生活-無人機送外賣

咖啡「從天而降」 上海試推無人機送外賣

2:13

灣區打卡|無人機表演成潮流 遊深圳廣州觀賞光影秀

廣州首條無人機醫療專線

7分鐘送抵!廣州首條醫用無人機專線開通 醫療物資空中速遞

1:47
當代中國-中國科技-智慧生活-廣州空中的士

坐「空中的士」觀光 廣州打造5G空中智能交通體驗中心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美國紐約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比不上美國?西方權威媒體都在誇大美國表現!

中美關係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邁向多極化 美阻中國崛起令人疲憊 財政難持續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西方看中國科學崛起 聚焦分析兩指標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倒吃甘蔗」下一句是甚麼?

  我們吃甘蔗,會從根部開始吃,因為這裏糖分最集中,是最甜的。若果從另一頭(末梢)開始吃,即「倒吃甘蔗」,會怎樣的呢?

  「倒吃甘蔗」與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約348–409年)的故事有關。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篇》:「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此處的顧長康就是顧愷之。

  顧愷之性格幽默豁達,擅長以妙喻表達生活哲理。他吃甘蔗時偏好從末梢(較不甜的部份)開始啃食,逐漸吃到根部(最甜的...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