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第一個香港旅行團 加速境外遊

撰文︰華思齊

  「香港的每一事物,在我的第一印象中都是新奇的。」38年前今日(1983年11月16日),新中國第一個香港遊旅行團抵港,展港為期8日的觀光之旅,25名團友的感受,濃縮在短短一句話當中。

改革開放恢復探親 喚起民眾對香港美好想像

  改革開放後,內地恢復港澳居民回鄉探親,香港親友帶來的電器用品、時尚衣飾,成為民眾窺探境外生活的一線窗,喚起人們對香港美好生活的想像。

1970年代,人們在羅湖華段與英段的路軌之間徒步而行。(圖片來源:新華網)
1970年代,人們在羅湖華段與英段的路軌之間徒步而行。曾經何時,只有香港同胞能進入內地,及至1983年才有第一團由廣東省訪港的旅客;時至今日,香港在2018年總共接待了逾6,515萬名旅客,當中78%、約5,000萬人次來自內地。(圖片來源:新華網)

改革開放與港英政府商討 辦香港旅行團

  80年代初,旅遊對大部分港人而言均遙不可及,更何況剛實行改革開放的中國。那時中國並沒旅遊概念,說到出行,要不出差、學習,要不探親;出門還得寫介紹信,獲所屬單位部門批准,才能預訂火車票和住宿。然而1983年,一份由廣東(香港)旅遊有限公司起草的《關於開辦廣東省內人士到港澳旅遊業務的報告》,卻打破這個局面。

  雖然國家已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但國內對開放旅遊仍有保留。當時在中央支持下,廣東省政府抵住思想束縛,指示外事辦與改革開放後第一家境外「窗口公司」粵海公司,聯同新華社香港分社及港英政府移民局談判,卒之在同年底首辦新中國第一團「香港遊」旅行團。

  延伸閱讀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1983年11月16日的《大公報》,記錄了改革開放後新中國第一批訪港內地旅客,在美麗華酒店喝下午茶的情況。80年代參與「香港遊」旅行團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行在內地報名付款,其次是由香港親友代辦手續及付款。(圖片來源:香港舊報紙)

改革開放遊香港 團費2000港元起 

  「香港遊」消息一出,旋即在國內外惹來極大哄動,吸引逾千名民眾報名。1983年11月15日,首個「香港遊」旅行團抵港,逾百名傳媒在紅磡火車站守候,追訪這班旅客的所見所聞。他們在8日行程,參觀了海洋公園、山頂、淺水灣,還到過香港仔珍寶海鮮舫和合和中心的旋轉餐廳吃自助餐。

  當年來一趟香港,團費介乎2,000至2,900港元,報名者還須經內地公安局審核。由申請到真正出境,動輒輪候3個月至半年。由於反應熱烈,「香港遊」很快由每日1團增至每日12團,每團人數亦由25人增至48人。據說當時民眾最愛在聖誕節時訪港,原因是可感受不一樣的西方節日氣氛。

  延伸閱讀迎接改革開放 中斷30年九廣直通車復開

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廣東梅縣一個軍用機場改裝為民用機場,滿足歸國華僑和往來客商的需要。當年很多人都沒坐過飛機旅遊,是以吸引不少民眾圍觀。(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後廣東省的「香港遊」,開創中國境外旅遊先河。90年代開始,國門進一步打開,內地民眾的旅遊目的地不限於港澳,也擴展至東南亞、日韓、歐美。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統計,2018年中國人出境花費高達2,773億美元(約21,630億港元),數字是全球之冠,消費力驚人。

  雖然2018年全國近1.5億人次外遊,但相對全國14億人口,坐飛機出國的人只佔少數,佔約10%,反映中國出境旅遊業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40年 旅遊中國由問號到感歎號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中國無人機專利佔全球70% 低空經濟正在騰飛?

2:04

「空中的士」成出行新方式? 一文看清「低空經濟」發展趨勢

1:43

「不出南山區可造完整無人機」 深圳如何從電子城變無人機之都?

2:26
當代中國-智慧生活-無人機送外賣

咖啡「從天而降」 上海試推無人機送外賣

2:13

灣區打卡|無人機表演成潮流 遊深圳廣州觀賞光影秀

廣州首條無人機醫療專線

7分鐘送抵!廣州首條醫用無人機專線開通 醫療物資空中速遞

1:47
當代中國-中國科技-智慧生活-廣州空中的士

坐「空中的士」觀光 廣州打造5G空中智能交通體驗中心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2:17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但不同區域間的差距仍然存在。因此,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國策通識|甚麼是「區域協調發展」?

美國紐約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比不上美國?西方權威媒體都在誇大美國表現!

中美關係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邁向多極化 美阻中國崛起令人疲憊 財政難持續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西方看中國科學崛起 聚焦分析兩指標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倒吃甘蔗」下一句是甚麼?

  我們吃甘蔗,會從根部開始吃,因為這裏糖分最集中,是最甜的。若果從另一頭(末梢)開始吃,即「倒吃甘蔗」,會怎樣的呢?

  「倒吃甘蔗」與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約348–409年)的故事有關。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篇》:「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此處的顧長康就是顧愷之。

  顧愷之性格幽默豁達,擅長以妙喻表達生活哲理。他吃甘蔗時偏好從末梢(較不甜的部份)開始啃食,逐漸吃到根部(最甜的...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