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就業變遷 由「頂替」「分配」到「下海」

撰文︰華思齊

  你有聽過「頂替」、「分配」和「下海」嗎?這3個詞語有個共通點,它們分別代表3種改革開放的就業方式。

改革開放後的「頂替」潮 雙親退休子承父業

  「頂替」與「分配」制度,早在50年代已有。所謂「頂替」,是指「頂替」父母職位;而「分配」,則指由國家分配工作。

  改革開放後,上山下鄉結束,大量知青返城,國家面對嚴重的就業荒,為了緩和勞動人口過剩問題,國務院在1978年6月,頒發《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容許退休幹部和工人的子女由農村返城,「頂替」父母職位。

80年代改革開放,上山下鄉結束,約1,400萬名知青返城,國家採取不同就業政策善用過剩勞動力。(網上圖片)

  由於當年由農村返城的途徑狹窄,不少人為讓兒女歸來,紛紛從單位退休,把職務交由孩子接班。「頂替」政策出台,確實有助紓緩當時的就業壓力。惟要「子承父業」,有一定條件限制,例如已和當地人結婚的下鄉知青,就不能享有「頂替」待遇。當時一些人為返城工作,與另一半「假離婚」,但亦有人弄假成真。

  惟隨着社會發展,「頂替」的弊端浮現,「世襲者」未必符合單位需求,單位亦未能發揮僱員所長。故1986年國務院改革勞動制,廢除「頂替」政策,以公開招聘取代,人盡其才。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推義務教育 鄧小平:國力強弱取決人才

改革開放恢辦高考 大學生獲「分配」工作

  1977年鄧小平宣布恢復高考,人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認為「考上大學,就是國家的準幹部」,因此首屆高考復辦已有570萬人湧進科場,惟最終僅27萬人獲取錄。這些「天之驕子」畢業後都獲國家「分配」工作,毋須為前程擔憂。

  80年代末,國家改革大學生就業,開始讓畢業生自主求職,單位亦可擇優取錄。至1999年,大學生畢業分配制度才寫入歷史。

改革開放時的大學宿舍充滿書卷氣息,學生一有時間便會拿起書本報紙翻閱,充實自己。(圖片來源:Getty)
剛改革開放的大學宿舍充滿書卷氣息,學生一有時間便會拿起書本報紙翻閱,充實自己。那時大學生畢業後,都獲國家「分配」工作,不用為前程擔憂。圖為80年代的大學男生宿舍。(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鼓勵「下海」創業 造就萬元戶出現

  而「下海」則是創業的意思。在計劃經濟年代,一般認為從商是不體面的工作,只有被視為沒才幹、沒能進國家機關或集體企業的人才會創業,惟如此保守的想法在改革開放後逐漸改變。改革開放後,國家鼓勵個體戶創業,不少人因而成為「萬元戶」。

  要知道70年代末,物價低廉,1斤米或肉才不過1元,1萬元對大部分人而言乃天文數字,是財富象徵。他們的成功,加速民營經濟發展。由1981年個體戶合法化到1985年幾年間,全國個體戶數目已突破1,170萬戶;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更掀起「下海潮」,有報章統計,當年全國至少有10萬黨政幹部下海經商,他們有的成為後來全國知名的新一代企業家,也成為不能忽視的經濟動力。

1979年的南京,街上人民穿的仍是藍綠灰的集體服裝,但民營小攤販的出現,以及其身後的商業廣告牌,揭示國家改革開放後在政策、市場經濟及人民生活的轉變。那年代人們把創業做生意這個行為稱之為「下海」。(圖片來源:Getty)

  由「頂替」父母到「分配」工作、「下海」從商,3種就業方式,記錄國家由就業難到就業廣、年輕人由被動分配到主動追夢的變化,反映改革開放的進步變遷。

由「頂替」、「分配」到公開招聘,見證改革開放就業市場變遷。中國於1994年首次全面公開招考公務員。近年公務員入職競爭愈趨激烈。以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為例,共有逾140萬人爭奪24,000個職位,平均58人爭一職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鄧小平提「兩個轉變」扭轉外交戰略 聚焦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第一個香港旅行團 加速境外遊

經過整整15年磋商,中國終於跨進世貿的門檻,成為第143 個成員,為中國經濟發展寫下新里程。

中國入世|當年今日世貿簽字 談判15年始成功

「五講四美三熱愛」 精神層面深化改革開放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摘牌」人民公社創先例 「中國農村改革第...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經濟篇|中國如何建設「交通強國」?

編輯推薦

「City as Studio」會員活動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十四五

十四五經濟篇|「高質量發展」3張王牌:京津冀 長三...

GDP

十四五經濟篇|GDP增速不再是重點 中國能否跨越「...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中國街道,印度街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發展遠超印度 毛澤東鄧小平帶...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2019年3月30日
上海5G

中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絡在上海虹口誕生

咸豐年嘅事 咸豐是指哪一年?

  如果說到一些陳年舊事,廣東話會說:「咸豐年嘅事啦」。   這句話其實話中有話,時表示「不提也罷」。究竟咸豐年發生甚麼事,令到後人會不願再提呢?

  咸豐年其實是歷史上的一個時期,是清朝皇帝的一個年號。   咸豐在位時期由1850至1861年,這段時間在廣東一帶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亂事。例如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創立太平天國;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60年更是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九龍割讓予英國。   所以,咸豐年這段時間對廣...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