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1500米海底考古大發現 兩艘明代沉船 逾10萬件文物

編輯︰許可

  中國深海考古有重大進展,當局在南海約1,500米深海域發現兩處明代沉船,當中瓷器文物超過10萬件,有極高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

外銷瓷器  散落上萬平方米

國家文物局等部門21日公布在南海西北陸的發現,並播放瓷器在海底堆積如山的畫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悉,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部門,於2018年4月和2022年8月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進行兩次深海考古調查,發現若干沉船和遺物點。

  至2022年10月,工作人員在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沉船。

  其中一處有多個疑似被船艙分隔開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達3米多,文物以外銷瓷器為主,散落範圍達上萬平方米,推測數量超過十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該沉船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

世界級考古發現 分三階段調查

其中一處沉船遺址以原木為主;這些原木相信是由海外運往中國,但卻沉入大海。(網上圖片)

  另一處則以原木為主,原木尺寸相近,碼放整齊,大多經過簡單加工,初步研判是從海外運往中國,時代約為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它被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

  兩處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不僅是中國深海考古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

  據報道,當局將用一年左右時間,分三階段實施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工作。

  延伸閱讀: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沉船遺址放置水下永久測繪基點

水下永久測繪基點由「深海勇士號」布放到海底。(網上圖片)

  其中第一階段從2023年5月20日持續至6月上旬,包括使用載人潛水器搜索和摸清沉船分佈範圍,對沉船遺址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資料採集和考古記錄工作,適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標本,以及海底底質等科學檢測樣本。

  在5月20日當天,國家文物局主要負責人乘搭「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參加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第一次考古調查,並在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測繪基點。

  至於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則計劃於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進行。

  考古調查工作結束後,將科學評估沉船保存狀況和技術條件,再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遺址保護方案。

「深海勇士號」助力深海考古

「深海勇士號」是中國第二部深海載人潛水器,國產化程度達到95%以上。(網上圖片)

  中國水下考古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但最初30年只限於近海淺水區域,直至2018年才開始向深海挺進,而這突破的關鍵,正是「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投入應用。

  「深海勇士號」是繼「蛟龍號」後中國第二部深海載人潛水器,其作業能力達到水下4,500米。

  另外,說到水下考古,不能不提中國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南海一號」。

  「南海一號」是運載外銷瓷器途中沉沒的宋代木船,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被發現。2007年,該船被整體打撈出水,移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

  延伸閱讀:南宋沉船「南海一號」出水

「南海一號」整體打撈出水出後,已發掘出18萬件文物,當中瓷器有16萬件。(網上圖片)
村BA全國大賽

村BA|6月至10月將舉辦全國大賽 貧困縣搖身一變貴州旅遊重鎮

1:30
健康快車;香港慈善

香港「健康快車」開往28省 免費醫治22萬貧困患者 首列變身博物館

自助查驗通道

全面通關|內地全面恢復口岸快捷通關 香港人回鄉證登記「自助查驗通道」Q&A

路邊攤

深圳9月1日起解禁「路邊攤」 「夜經濟」促進消費就業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中國推出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如何用信用卡?移動支付不必登記個人資料?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