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2/11/2020
錢學森歷經萬難回國後,即傾其所學為國家服務、為中國軍事建設出力;他不單開創了中國的導彈和航天事業,更以超前眼光,引領中國軍事的戰略佈局。
中國軍事:中國人不會矮一截
錢學森回國安頓後,當局馬上安排他到各地參觀考察,其中最重要一站,是黑龍江哈爾濱的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這也是當時中國的軍事最高學府。身兼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的院長陳庚見到錢學森後,開門見山地提問:「你看我們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當時導彈是世界最尖端的武器,有力自主發展的國家少之又少。
那時的錢學森剛剛從美國回來,曾經在美國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是折磨,正讓他憋着一肚子氣,於是斬釘截鐵回答:「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聽完答案的陳賡非常高興,「我要的就是您這句話」,因為造導彈在陳賡心裏已經想了很久,這也是發展中國軍事的重要一步。
這短短的幾句對話,相當於國家已把研製導彈的大旗,交到了錢學森手裏,新中國的導彈研究由此開始。
其實中國發展導彈的路途還有些枝節。在建國之初,當局曾定下優先發展飛機的政策,而當時中國科研經費有限,實在難以兼顧飛機和導彈。這時候,錢學森就態度鮮明地向當局建議,應該優先發展導彈。
中國軍事:導彈是戰略取勝捷徑
他提出,中國工業基礎薄弱,短期內難以解決至關重要的材料和引擎問題;飛機還涉及複雜的飛行員訓練,不是一日之功。而導彈的使用是一次性的,要解決問題相對容易,研製進度會快得多。
他還表示,從戰略博弈的角度分析,發展導彈是戰略取勝的捷徑。中國要在短時間內接近或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必須從有利的方向上取得突破。他說,美國和蘇聯都加速導彈等尖端國防技術的研發,這將徹底改變現代戰爭的思維方式,也是日後發展航天事業的重要基礎。
在錢學森力陳利弊後,當局作出發展導彈的戰略決策。這一決策的預見性和深遠影響,在以後的歲月裏顯而易見。時至今日,火箭軍的導彈,特別是戰略核導彈,仍是中國國家安全基石,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支撐。
回國的第二年,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1960年11月5日,在錢學森的領導下,中國成功發射第一枚仿製近程導彈「東風-1」,這成為中國火箭事業的轉折點。
此後,中國的火箭走上了獨立研製的道路,還培養出大批技術人才,期間雖然經「東風-2」導彈試射失敗的挫折,但發展腳步從沒停下,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1966年的「兩彈結合」,也就是導彈結合核彈試驗的成功,這扭轉了中國核武器「有彈沒槍」的局面。
中國軍事:建議發展神舟飛船
此後在錢學森領導下,中國上世紀60至70年代成功發射中遠程導彈;他又建議當局利用火箭和導彈技術發射人造衛星,終於在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升空,中國成為第5個能夠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在此基礎上,中國繼續發展航天事業,其中在1992年,錢學森建議當局不要仿效美國發展穿梭機,而應選擇發展技術成熟、成本更低的「神舟」飛船,這對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影響尤大,也再一次證明他的長遠眼光。
後來錢學森雖然淡出航天的第一綫,但從第一位飛天的航天員楊利偉開始,中國每一位從太空歸來的航天員,都會去到錢學森的家中,親自向這位中國航天奠基人報告好消息。
2009年10月31日,一代科學巨人錢學森在北京病逝,享年97歲。
更多關於錢學森的故事:中國軍事建設英雄!「導彈之父」錢學森抵5個師兵力和中國軍事科學巨人娶「妹妹」!錢學森直率表白贏得美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