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軍事重器!氫彈之父于敏

編輯︰許可

  核武器是中國軍事戰略安全的基石,而比原子彈威力更巨大的氫彈,正是現代核武器的根基。為了研發氫彈,為了中國軍事力量能追上世界水平,「國產土專家」于敏付出一生的心血。

 

中國軍事:沒喝洋墨水的「土專家」 

  于敏1926年生於天津,成長在中國軍事力量最薄弱、受盡外侮的時代,這令他明白國家落後就會被人欺負,所以自小立下志願要用科學報國。1944年,于敏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機電系,但出於對理論物理的熱愛,他隨後轉到理學院物理系學習,並在1949年以全系第一名成績畢業,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大學畢業生。

于敏將精力全投入核武器研究,他晚年接受訪問時,談到自己心中始終有着對妻子和家人的虧欠。(網上圖片)

  1951年完成研究生課程,于敏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當時的近代物理研究所集中了中國軍事和核領域最頂尖人才,不少科研人員都畢業於外國名牌大學,而于敏幾乎是唯一從未留過學的國產「土專家」,但他對理論研究非常敏銳,又有驚人的學習能力,沒喝洋墨水並不妨礙他站上科技高峰。在此,他寫出很多篇國際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令中國在核研究提升到全新高度。

  當然,對自己不曾踏出國門一步,于敏還是有些遺憾,坦言「如果生在現在,重新上大學,我當然會留學」,因為「土專家」不足為法,科學需要開放交流和廣闊視野。但他強調,留學後須回國效力,而且「不要到老了才回來,落葉歸根只能起點肥料作用,應該開花結果的時候回來」。

 中國軍事:為愛國改變研究方向

   就在于敏埋頭研究理論的時候,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美國、蘇聯和英國都已研發出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氫彈,且不斷通過核試加強作戰實力,又以不同手段遏制其他國家擁有相關技術,以求達到核壟斷。此時中國雖然也在研製原子彈,但隨着1960年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走支援的專家,研發工作只能靠自己艱難前行。

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在1988年曾說:「如果(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圖為北京一個展覽所展出的中國第一顆氫彈(右)和第一顆原子彈模型。(圖片來源:中新社)

  儘管如此,中央領導人還是前瞻到中國最終必須掌握氫彈,才能免於「核訛詐」,真正立足世界強國之列。這背景下,當局決定在原子彈未試爆之前,就預先研究氫彈理論,以求縮窄與美、蘇等國的距離,而物理學水平及創造力超凡的于敏,就成為開拓這空白領域的不二人選。

  當時于敏在原子核領域的研究正要迎來收穫期,研製氫彈卻完全是另一條路,「轉換跑道」意味放棄原有的一切,包括學術上的成就,還要從此隱姓埋名。但于敏二話不說接下這艱巨任務,「氫彈牽涉科學、技術、工程,學科很多,並且不太符合我的興趣,但愛國精神壓過興趣,所以我當時就說,好,我先轉」。 

中國軍事:研發速研度勝列強

   此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1964年10月試爆成功。與此同時,于敏經過不停思考和計算,終於完成氫彈原理到構形的設計,並轉入實質研製階段。在此期間,他曾通過計算,證實美國權威雜誌《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的一個數據出錯,並藉此確定氫彈的材料選擇,為國家節省了上億元實驗經費。到1967年6月17日,中國首顆氫彈由轟炸機投擲,在新疆羅布泊上空2,900米引爆成功,騰空而起的蘑菇雲標誌着中國核武發展進入新階段。騰空而起的蘑菇雲標誌着中國核武發展進入新階段。

中國試爆的第一枚氫彈,當量達到330萬噸,威力相當於美國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的220倍。(圖片來源:中新社)

  由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氣彈,美國用了7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蘇聯用了6年3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而中國的于敏團隊只用了短短兩年8個月。時至今日,全球也只有這5個國家(蘇聯變為俄羅斯)確認擁有氫彈技術,這些國家的現役核武,基本上都是從氫彈發展而來。

  另外,于敏因設計出氫彈構型而被喻為「中國氫彈之父」,他提出的氫彈構型理論,是當今兩種氫彈構型之一。有內地媒體稱,這種構型的氫彈可以長期保存,因此中國是唯一還有30枚500萬噸級氫彈戰備值班的國家。當然,氫彈技術是國家的絕密,這說法屬真屬假,難以考證。

  更多關於于敏的故事:促加快核試步伐 于敏保中國軍事強國地位

 

 

筲箕灣長大的乒乓球王!容國團奪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

自力更生研發導彈!錢學森開創中國軍事新局面

中國軍事科學巨人娶「妹妹」!錢學森直率表白贏得美人歸

當代中國-時代英雄-鍾南山

鍾南山的少年時代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創新先鋒

小米造車

小米造車|從無到有只需3年 雷軍:小米正式成為一家車廠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女性第一人!董紅娟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高峰

運動健兒

乒乓球員之最 馬龍擁30個世界冠軍!

影視巨星

姜大衛,《新獨臂刀》、《大內群英》、《再見亦是老婆》、《白日之下》

金像獎2024|香港首位亞太影帝 姜大衛為一個原因堅持演武俠片

編輯推薦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懸崖咖啡館

用生命來喝咖啡?這杯索價400元的「懸崖咖啡」有何特別?

茅台咖啡!「醬香拿鐵」首日熱銷1億元 喝完還能駕車嗎?

特調咖啡

生蠔咖啡、章魚拿鐵 為何這些創意特調咖啡席捲中國?

「世界最孤獨咖啡館」有多難到達?

深圳露營咖啡地圖

灣區打卡|深圳超火露營咖啡地圖 鬧市中體驗真實露營

15.9萬家企業|中國咖啡市場巨大 郵局藥店都「跨界」

1:20

百年同仁堂玩轉傳統 推「知嘛健康」Café歎中藥咖啡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2:25

一帶一路科普篇|RCEP是甚麼?它與一帶一路如何1+1>2

2:46

一帶一路科普篇|「鋼鐵駝隊」是甚麼?解密中歐班列

2:52
一帶一路科普篇

一帶一路科普篇|亞投行與絲路基金扮演甚麼角色?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1970年4月24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