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5-24
1971年10月末,北京已經進入秋末冬初時節。中南海游泳池旁的一間書房裏,毛澤東主席的桌子上擺着一篇剛剛送來的稿件。毛主席高興地說:「這一稿改得好,寫了我的一些老生常談,有神氣了。」
台灣問題措辭 成中美破冰談判焦點
這就是中方擬定的中美聯合公報草案,它的內容中明確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台灣的立場。毛澤東主席親自修改中美聯合公報,把控中美關係大方向。美國總統將於1972年2月訪華,中美雙方到時候就會發表這份聯合公報。
1971年10月20日中午,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乘坐尼克遜總統的空軍1號飛機,第二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與上一次突然失蹤不同,基辛格博士這次「波羅2號」行動是公開的。基辛格博士這次來華有兩個秘密任務:一個是尼克遜總統訪華的行程安排,另一個是商榷中美聯合公報的具體內容。
經過毛澤東主席修改的中美聯合公報草案,此時出現在周恩來總理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的談判桌上。公報中關於台灣問題的措辭,依然是雙方談判的焦點。
「兩岸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 美國並不對此提出異議」
在會談陷入僵局之時,基辛格博士提出了一個建議,讓周總理臉上露出了笑容,連聲稱讚。這是一個絕妙的發明,這就是後來在中美聯合公報中一段著名的提法。
基辛格憶述:「如何表述『一個中國』,同時又符合我們那時的做法,所以我們達成了這樣的方案。在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美國並不對這一主張提出異議。」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宮力提到:「基辛格那邊想出了一句話,這句話實際是很微妙的。他說:『台灣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美國對這一立場不表示異議』。我覺得這是可以說是外交史上最有創意的這麼一段話。基辛格想出來了。」
延伸閱讀:基辛格逝世享年100歲 訪華逾百次為中美關係「破冰」

聯合國驅逐台灣 新中國恢復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6日上午,基辛格順利完成中美聯合公報的磋商任務。他在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的陪同下乘車前往機場。在車裏,二人輕鬆地聊起了本屆聯大(編按:聯合國大會)正在就新中國恢復席位進行表決。
喬冠華問基辛格:「你估計我們甚麼時候能進去呢?」
基辛格回答說:「估計明年還差不多。」
喬冠華仰面哈哈大笑說道:「我看不見得吧。」
結果,基辛格乘坐的空軍1號飛機剛剛起飛,他就收到了一封電訊稿,上面寫着:「聯大剛以76票對35票通過接納中國並驅逐台灣的決議案」。

尼克遜安保團隊 一度拒絕在華乘中方飛機
1972年1月3日,基辛格的副手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黑格得到白宮的命令,率領18人團隊抵達北京。
黑格一行可謂來勢汹汹,美國總統尼克遜在華期間的安全,特別是尼克遜總統駐地的安保,以及出行時的警衛措施,是黑格最為關心的問題。
黑格一來北京,雙方就出現了小磨擦。這第一個分歧就是尼克遜總統的專機問題。
美方堅持尼克遜總統在華期間,包括北京、上海、杭州這3個城市,全部行程都要乘坐自己的專機。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安全考慮,另一方面這也是他們的慣例。
黑格還說,按照美國憲法,美國總統是唯一有權在24小時內發布「戰爭令」的人,所以總統無論到哪裏都要和白宮保持聯繫。他乘坐的專機也隨身帶有核武器密碼,坐中國飛機是不能保證這一點的。
關於這些問題,中方可不這麼看。中方認為當時中美雙方尚未建交,尼克遜總統可以坐自己的專機到中國,但在中國境內,必須乘坐中國方面提供的飛機。
「我們很強調自己的領空權,不允許未建交的國家從自己的領空飛過。我們提供的伊爾-18飛機,是周恩來總理出訪時乘坐的,安全絕無問題。如果你們擔心,我們的總理也可以陪你們坐」
延伸閱讀:為尼克遜訪華鋪路 「傳奇外交家」基辛格的秘密行動如何震撼世界?
美方終讓步 中國境內乘中方飛機 周恩來全程陪同
中國有句俗語:「客隨主便」。周恩來表示:「你們說美國總統過去從來沒有坐過外國的飛機,那麼這一次到中國來就坐一坐嘛。如果你們覺得不放心,我陪總統先生一起坐。」
雙方僵持了很久,最後尼克遜總統出面,美方做出了讓步。
關於總統座機,最後達成的協議是這樣的:尼克遜總統來華過程中,先乘坐空軍1號飛到上海,在上海短暫休息,再飛往北京時,也不需要轉乘中國專機,但是中方將派遣喬冠華領導的先遣小組帶領一名領航員登上空軍1號,為尼克遜總統領航。尼克遜總統在中國境內正式訪問期間,就必須乘坐中方的飛機了。
無論從北京飛赴杭州,還是從杭州飛赴上海,周恩來總理都將陪同尼克遜總統一起,乘坐中方提供的伊爾-18型飛機。
關於美方一直強調的通訊問題,後來是這樣解決的:尼克遜總統帶兩個通訊人員上我們的飛機,他們的空軍1號跟在總理的飛機後面飛,這樣總統的訊息隨時可以通過通訊人員傳到後面的飛機上,從技術手段上保證了總統的特殊使命。(三之一)
(轉載自中國中央電視台《國家記憶》,導言、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