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5-24
1971年10月末,北京已经进入秋末冬初时节。中南海游泳池旁的一间书房里,毛泽东主席的桌子上摆着一篇刚刚送来的稿件。毛主席高兴地说:“这一稿改得好,写了我的一些老生常谈,有神气了。”
台湾问题措辞 成中美破冰谈判焦点
这就是中方拟定的中美联合公报草案,它的内容中明确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台湾的立场。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中美联合公报,把控中美关系大方向。美国总统将于1972年2月访华,中美双方到时候就会发表这份联合公报。
1971年10月20日中午,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乘坐尼克松总统的空军1号飞机,第二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与上一次突然失踪不同,基辛格博士这次“波罗2号”行动是公开的。基辛格博士这次来华有两个秘密任务:一个是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行程安排,另一个是商榷中美联合公报的具体内容。
经过毛泽东主席修改的中美联合公报草案,此时出现在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的谈判桌上。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依然是双方谈判的焦点。
“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美国并不对此提出异议”
在会谈陷入僵局之时,基辛格博士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周总理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声称赞。这是一个绝妙的发明,这就是后来在中美联合公报中一段著名的提法。
基辛格忆述:“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同时又符合我们那时的做法,所以我们达成了这样的方案。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美国并不对这一主张提出异议。”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宫力提到:“基辛格那边想出了一句话,这句话实际是很微妙的。他说:‘台湾海峡两岸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美国对这一立场不表示异议’。我觉得这是可以说是外交史上最有创意的这么一段话。基辛格想出来了。”
延伸阅读:基辛格逝世享年100岁 访华逾百次为中美关系“破冰”

联合国驱逐台湾 新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6日上午,基辛格顺利完成中美联合公报的磋商任务。他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的陪同下乘车前往机场。在车里,二人轻松地聊起了本届联大(编按: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新中国恢复席位进行表决。
乔冠华问基辛格:“你估计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去呢?”
基辛格回答说:“估计明年还差不多。”
乔冠华仰面哈哈大笑说道:“我看不见得吧。”
结果,基辛格乘坐的空军1号飞机刚刚起飞,他就收到了一封电讯稿,上面写着:“联大刚以76票对35票通过接纳中国并驱逐台湾的决议案”。

尼克松安保团队 一度拒绝在华乘中方飞机
1972年1月3日,基辛格的副手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得到白宫的命令,率领18人团队抵达北京。
黑格一行可谓来势汹汹,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华期间的安全,特别是尼克松总统驻地的安保,以及出行时的警卫措施,是黑格最为关心的问题。
黑格一来北京,双方就出现了小磨擦。这第一个分歧就是尼克松总统的专机问题。
美方坚持尼克松总统在华期间,包括北京、上海、杭州这3个城市,全部行程都要乘坐自己的专机。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安全考虑,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的惯例。
黑格还说,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总统是唯一有权在24小时内发布“战争令”的人,所以总统无论到哪里都要和白宫保持联系。他乘坐的专机也随身带有核武器密码,坐中国飞机是不能保证这一点的。
关于这些问题,中方可不这么看。中方认为当时中美双方尚未建交,尼克松总统可以坐自己的专机到中国,但在中国境内,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
“我们很强调自己的领空权,不允许未建交的国家从自己的领空飞过。我们提供的伊尔-18飞机,是周恩来总理出访时乘坐的,安全绝无问题。如果你们担心,我们的总理也可以陪你们坐”
延伸阅读:为尼克松访华铺路 “传奇外交家”基辛格的秘密行动如何震撼世界?
美方终让步 中国境内乘中方飞机 周恩来全程陪同
中国有句俗语:“客随主便”。周恩来表示:“你们说美国总统过去从来没有坐过外国的飞机,那么这一次到中国来就坐一坐嘛。如果你们觉得不放心,我陪总统先生一起坐。”
双方僵持了很久,最后尼克松总统出面,美方做出了让步。
关于总统座机,最后达成的协议是这样的:尼克松总统来华过程中,先乘坐空军1号飞到上海,在上海短暂休息,再飞往北京时,也不需要转乘中国专机,但是中方将派遣乔冠华领导的先遣小组带领一名领航员登上空军1号,为尼克松总统领航。尼克松总统在中国境内正式访问期间,就必须乘坐中方的飞机了。
无论从北京飞赴杭州,还是从杭州飞赴上海,周恩来总理都将陪同尼克松总统一起,乘坐中方提供的伊尔-18型飞机。
关于美方一直强调的通讯问题,后来是这样解决的:尼克松总统带两个通讯人员上我们的飞机,他们的空军1号跟在总理的飞机后面飞,这样总统的讯息随时可以通过通讯人员传到后面的飞机上,从技术手段上保证了总统的特殊使命。(三之一)
(转载自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导言、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