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不出海就出局”说法制造焦虑

编辑︰华思齐
导读
  在全球化浪潮下,近年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速度和规模都前所未见。根据商务部2025年1月公布的资料,2024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1,438.5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0.5%,反映企业出海趋势迅猛。事实上,中国经济近年步入调整关键期,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求突破,纷纷出海,期望在潜力庞大的新兴市场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华为是国内最早走出去的科技企业之一,拥有超过20年的海外营商经验。本文整理自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在《观察者网》的专栏。达尼著有《海外征程》系列商业小说,被誉为是“中企出海EMBA教材”,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切身感受和独到见解。

  中企出海已经有好几波,所以对于那些出海企业来说,出或不出都有它们自己的节奏。如今,这一波出海潮显然是被一种趋势引导出来的,然后媒体捕捉到了这个趋势。但是对于已经出海很多年的人来说会觉得很奇怪,我以前出海的时候是这么做的,现在也是这么做的,并没有因为媒体或者政府关注到了这一块,就改变我的相关策略。其实人家还是按照既有的策略在做,只是媒体的聚光灯看到了这一块。

达尼:企业出海要基于清晰定位和中长期规划

  以前这些企业可能把出海视作一个新的增长引擎来考虑,或者说国内市场不够了,我要出向海外,它是有自己的业务节奏的,相对具有长期性战略。而现在一些新的企业可能更多地把出海当救命稻草来看待,这就是这两波中企出海潮中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现在因为大家集体都有一种感觉——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有一点困难,所以许多人将出海视为救命稻草来看待的时候,它很快就会变成一股趋势,最后把所有的人都裹挟在里面。

  所以我认为,“不出海就出局”的说法有些制造焦虑,一些未必适合出海的企业受到这种舆论的影响,也花很大力气去出海,但是明显缺乏对自身的清晰定位和中长期的战略规划。

从达尼提供的图片可以看到,由2020年开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的变化。(图片来源:九方金融研究所)
从达尼提供的图片可以看到,由2020年开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的变化。(图片来源:九方金融研究所)

达尼:中企出海遇文化冲突 中小型互联网公司较严重

  有关业出海面对的文化冲突、品牌融入的话题,之前我觉得冲突较为严重的是一些中小型互联网公司——那种一根网线连出去就出海的,它的屁股没有坐到国外的位置上,做出的决策就一定会出问题。

  因为这些中小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会做一些投放工作,但它用的行销手段都比较糟糕,比如做网站的时候,用一些色情的banner条、发一些垃圾消息等等,但是当地东道国还收不到这些企业的税。因为很多这种互联网公司在当地甚至都没有开办事处,且通过国际闸道把交易结算掉了,所以导致当地政府连税都收不到。

  互联网一个天生的特点就是特别容易影响年轻人,传播力又特别广,再加上税又收不到,所以当地政府、当地精英碰到这类互联网公司,一般来说是会比较反感的,再结合本地竞争者的游说,要在当地中上层社会获得认可是有一定风险的。

  延伸阅读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 谈中企出海的5个阶段

达尼:企业文化制造员工压力 长远影响企业出海运营

  再说回外派和用人话题。一些中方企业出海,初期是适合多派一些中方员工的,这样启动速度更快,国内外联动也会更紧密,等建立起一定的内部文化后再吸收外部人员。另一些如果是已经做到了当地语系化强运营,那么本地人数就可以增加。不过,我觉得企业在当地的融入与人数比例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跟企业的文化机制强相关。

  如果这个公司是一个强KPI考评的公司,而它的老板根本就没有出过海,那么这时老板拿着国内投资人的钱说撤就撤,是没有那种人在当地的切身压力。这时侯企业做出的很多决策会很快伤害到本土,因为它的高层远离海外本地的压力,可能会在当地做出一些“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事情。

  这当中老板有一定的问题,总部老板拿到投资人的钱后会有巨大的KPI压力,于是就给一线下KPI要求,而他不理解问题其实是出在总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线员工的问题,觉得我到了这个地方,发现了机会,但是我的行为会不会对当地造成一些破坏呢?有些人可能就根本不管这些问题,只管快速完成KPI,反正过段时间就可以调离,这种类型的人也有。

  延伸阅读中国企业借机“出海” 欧国杯球场醒目汉字成另类焦点

中国企业出海
企业出海成功与否,产品质素固然重要,但达尼认为企业目光是否长远,企业及员工的能否适应与当地文化,化解冲突,更影响中国企业能否打入及坐稳海外市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达尼:中企出海忌目光短视 否则难坐稳市场

  在许多出海企业当中,企业目标短期化是经常发生的情况,但是如果在海外把它当长期事业来做,你就不会做短期主义,也不会拍拍屁股就跑人。在这种情况下,文化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

  如果出海企业的总部向一线下放的KPI要求是有一定中长期节奏的,那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总部朝令夕改。如果总部给一线分公司施加很大的压力,那么一线员工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动作变形的情况。只要人在一线,而且是个正常人,他一定是更容易跟一线本地人心连心。因为人都是有自我调整性的,但因为总部有一根绳牵着他,就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的很多动作变形。

  目前很多企业因为太卷,如光伏和新能源领域,许多人需要维持自己在企业内的地位,所以他到海外就不是带着一个长期主义的心态,而是到海外赚一笔钱就赶紧走的心态,这自然就无法融入当地。

  最后,中长期融入的意义不但是要突破海外市场,而是要坐稳市场。俄乌冲突之后,很多汽车行业的人都在做平行出口车,因为欧美的车厂都已经撤了。要知道一个工业产品进到当地并不容易,需要良好的口碑,但如果平行出口车售后维保没有跟上,到时候可能毁掉的不只是品牌形象,还有中国的工业形象。(七之三)

  (转载自观察者网,作者达尼为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导言、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 看疫情后中企出海趋势变化

相关标签

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谈特朗普:中企没了美国 还有其他新兴市场

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 印度是中企出海的“瓮城” 难开拓

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中企出海要突破3道围墙

中美历史性握手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你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

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 看疫情后中企出海趋势变化

尼克松访华|美方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台湾问题措辞成焦点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编辑之选

范勇鹏:联邦制是封建半成品 欧盟制度实验未完便陷危机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先摆脱外国的资本控制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一瓶果酱 定义更好的自己

小红书中美对帐
张维为

张维为:中美民间大对帐 加速中国文化复兴

中国经济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看中国经济问题根源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谈李光耀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谈李光耀:与人互动 先思考彼此权力关系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雒城遗址 细看东汉战乱与繁荣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