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历史性握手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你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

编辑︰华思齐

  尼克松总统踏上了直升飞机,飞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那里,空军1号正等待着完成自己的使命。1972年2月17日10点35分,空军1号腾空而起,尼克松总统正式开始了他的中国之行。

尼克松访华:首要搞清楚中美双方情绪

  尼克松总统一上飞机就开始布置任务。他对基辛格博士和其他外交官员说,希望到达北京后,基辛格博士和翻译人员必须一直跟着他,他不希望与中方有非常秘密的单独会谈的情况发生。

  尼克松说:“我觉得我们第一天必须要做的是,我们必须想办法搞清楚双方之间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样子。”

  基辛格博士则根据尼克松总统的问题,讲了几个月前秘密访问中国时获得的一些经验,“与我们的晚宴不同,他们会举行一个全体会议。”

  “所以晚宴是往后延迟吗?”尼克松问。

  “他们可能没有太留意这个,不过他们总是把晚宴排在第二项,他们从不延迟。”基辛格回应。

  “所以晚宴作为第二项开始,并且整点结束。”尼克松续说。

  “但是,我认为根据我10月份的中国之行来看,全体会议会在两个小时内结束,因为你会先发言,接着他发言,接着关于如何继续会有一些大体的约定。”基辛格说。

  延伸阅读基辛格“诈肚痛”秘密访华 中美破冰展开

1972年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与周恩来握手
1972年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与周恩来握手,小至是否穿大衣、以致镜头和画面的呈现,事前都细心地考虑过。(图片来源:Getty)

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 由衣着搭配到镜头呈现 考虑周全

  空军1号从华盛顿出发,首先停靠夏威夷,20号到达关岛加油。这样做也是为了调整时差,不至于过度疲劳。

  从关岛出发,空军1号就要真正走出美国了。

  空军1号飞越了太平洋,到达上海。中方派出乔冠华等7名外交官员到机场迎接。

  尼克松总统夫妇带着7位外交官,从头到尾参观了空军1号。这是中国官员第一次登上美国总统的专机。

  最前面是总统套房,里面有床和卫生间,外面有一个大会客室......大名鼎鼎的空军1号并不是想像中那般奢侈,但是内部设施非常齐全。

  稍作休整之后,空军1号于2月21日中午时分如期飞临北京上空。

  也许怕失礼,在飞机上,尼克松总统特意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周恩来总理是否穿了大衣。工作人员来到舷窗边仔细确认了一下,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周恩来总理确实穿了大衣。于是,尼克松总统也穿上了大衣。

  为了突出这个场面,尼克松总统和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早就商量好了,当电视镜头拍摄总统第一次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时候,不能有其他人在里面抢镜头。在抵达北京前,尼克松的随员们,包括基辛格在内,至少得到了10几次这样的“警告”,根本不可能再有人忘记了,但尼克松还是不放心,让霍尔德曼临时安排一名警卫堵住机舱口。

  此时,周恩来总理已经到达北京机场,等待迎接尼克松总统的到来。中方工作人员也在做最后阶段的准备工作。

  延伸阅读尼克松访华 引用登月纪念碑文:“我们是为了所有人类的和平而来”

中美破冰 标志新时代到 周恩来:我们有25年没有交往了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尼克松访华 促成《上海公报》中美建交第一步
当年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解放军仪仗队员多达360人,是少有的高规格。图为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检阅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情况。(图片来源:Getty)

  1972年2月21日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空军1号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现场。中国与美国震惊世界的握手,等待了漫长的时间,经历了对抗与斗争,跨越了巨大的政治、文化差异,中国与美国两双世界巨手,终于跨越了25年的时间距离,横跨了辽阔太平洋的空间距离,紧紧地握在一起。

  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开始了。

  双方紧握双手长达一分钟之久。尼克松总统激动地说:“总理先生,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你们伟大的国家。”

  周恩来总理说:“总统先生,非常欢迎你到我们的国家访问,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有25年没有交往了。”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虽是历史性的一刻,却显得颇为低调,没有迎接国家元首的红地毡,也没有欢迎的群众,只有一面五星红旗和一面美国星条旗并排在机场上空飘扬。

  或许这种有节制的欢迎仪式,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是正常的,但是对于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说多少有点失望。没有鲜花,没有鸣礼炮,也没有外交使团出席,因为当时中美之间还没有外交关系。

  延伸阅读尼克松访华 促成《上海公报》中美建交第一步

周恩来陪同检阅三军仪仗队 尼克松将与毛泽东会面

  尼克松总统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这时基辛格博士告诉尼克松总统,按惯例国家元首访问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为120人到155人,而此次欢迎总统阁下,仪仗队员多达360人,这是少有的高规格。这时尼克松总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欢迎仪式后,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同乘一部红旗轿车,经过长安街、天安门,最终进入钓鱼台国宾馆。

  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之旅正式启动了。

  此时他最想见的人,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那么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又是什么呢?(三之三)

(转载自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导言、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尼克松访华|美方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台湾问题措辞成焦点

尼克松访华 引用登月纪念碑文:“我们是为了所有人类的和平而来”

为尼克松访华铺路 “传奇外交家”基辛格的秘密行动如何震撼世界?

范勇鹏谈资本主义封建化 剖析5大退化迹象

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中企出海要突破3道围墙

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不出海就出局”说法制造焦虑

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 看疫情后中企出海趋势变化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编辑之选

范勇鹏:联邦制是封建半成品 欧盟制度实验未完便陷危机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先摆脱外国的资本控制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一瓶果酱 定义更好的自己

小红书中美对帐
张维为

张维为:中美民间大对帐 加速中国文化复兴

中国经济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看中国经济问题根源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谈李光耀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谈李光耀:与人互动 先思考彼此权力关系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雒城遗址 细看东汉战乱与繁荣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