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發射亞洲一號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走向國際

撰文︰黃皓頤

   早於改革開放前,中國已經很重視航天科技的發展,在1958年開始研發人造衛星,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及日本之後,第五個國家獨立研製及發射人造衛星。1990年4月7日,中國成功發射「亞洲一號」衛星,這是亞洲第一顆商用通訊衛星,亦是中國第一次發射的外國衛星。這次成功經驗,協助中國進軍亞洲地區的衛星通訊發展,同時推動了中國航天科技和太空事業走向國際。

 發射亞洲一號衛星限制多 中國航天科技面臨嚴峻挑戰

  70年代中,中國為了完善通訊系統建設,加強航天科技及電子技術的發展,在1977年研製通訊衛星及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工程,是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三大重點之一。1984年,長征三號首次發射成功,短短6年間,已有多次附載通訊衛星成功發射的經驗。不過,這不代表發射亞洲一號衛星是暢通無阻。

  亞洲一號衛星前身是美國休斯飛機公司製造的地球靜止軌道通訊衛星,原本為美國穿梭機「挑戰者號」於1984年2月發射上天,惟發射失敗,未能成功進入軌道。後來衛星遭收回,經過修整後被香港亞洲衛星有限公司購得,並命名為「亞洲一號」衛星,主要是為中國和亞洲各國提供通訊服務。

  由於這是中國自家研製火箭第一次發射外國衛星,所以備受外界關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上,面對很多嚴格的限制,例如衛星測試大樓要進行空氣淨化,潔淨度不能超過10萬級,如果未能達標,亞洲一號衛星就不能啟運。在西昌航天人員齊心努力進行清潔清毒工作下,結果潔淨度達到1萬級水平,比規定的10萬級更勝一籌,成功解難。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走向國際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在衛星測試大樓仔細地進行清潔消毒,確保潔淨度達到十萬級的標準,給長征三號火箭和亞洲一號衛星的發射作好準備,齊心為航天科技出一分力。(圖片來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延伸閱讀:中國航天科技新跨越 首個「探日」衛星擬明年發射

  不過,另一個難題──天氣狀況,就不是人力所能解決了。4月7日發射當日,天氣突然轉壞,滿天陰雲密布,令衛星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都心頭一沉。預定發射時間是晚上9時30分,但晚上8時後,天上開始出現閃電和響雷,加上下着傾盆大雨,大家心中都有一個疑問:這些壞天氣會否停止﹖「亞洲一號」衛星可否如期發射?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走向國際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火箭載着亞洲一號衛星升空一刻,在中國航天科技史和亞洲衛星通訊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圖片來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當時衛星發射中心的氣象專家表示,天氣會在晚上9時出現轉機。大家只好耐心等待,結果天氣真的好轉過來,可以如常進行衛星發射。然而,在長征三號和亞洲一號衛星發射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快要點火發射時,突然火箭上方冒起白煙,登時在場所有人都嚇呆了,因為這可能代表火箭出現液氫燃料洩漏,如果貿然點火,就如同引爆巨型炸彈。

  現場指揮官在短短20秒內作出快速判斷:看到火箭燃料增壓正常,液氫燃料箱洩漏機會不大,加上火箭上方冒出的白煙亦漸漸減少,於是,迅速下令:點火!隨即長征三號火箭運載着亞洲一號衛星升空,約20分鐘後,火箭和衛星分離,亞洲一號衛星成功進入軌道。

  延伸閱讀:中國航天科技的代表「天宮」 與國際太空站差距大嗎?

  亞洲一號成功發射,不單代表中國開拓了商用衛星發射服務的市場,也標誌着中國和亞洲各地進入衛星通訊年代。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屆北京亞運會舉行期間,亞洲一號衛星為中央電視台提供服務,讓很多觀眾收看到亞運各項賽事。

  2003年4月,亞洲一號衛星完成中國航天的歷史任命,光榮退役。

乒乓外交50周年 中美關係新一頁

鄧小平登楊浦大橋 浦東改革開放起點

由周恩來逝世到「四五運動」

2:43

迎接改革開放 中斷30年九廣直通車復開

最新文章
內地高考2023,梁實(左)

內地高考|56歲梁實挑戰第27次高考有勝算嗎? 大懵考生身份證過期 獲民警窩心回應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楊百萬

改革開放|「中國第一股民」 楊懷定的「楊百萬」傳奇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1:52

「刷掌支付」北京深圳上線 吃飯搭地鐵「兩手空空」 手機沒電都不怕

1:52

中國文化|雲南旅遊必訪瀘沽湖 探秘中國「最後的女兒國」

綠野仙蹤無人村,浙江舟山後頭灣村

浙江舟山最美「無人村」 被遺忘的綠野仙蹤秘境

5000公里|中國歷史上最神秘「地下長城」

1:40

最神秘千年古城 一年一現的水中「落星墩」

中國旅遊|失落的「亞細亞號」秘境——鮮為人知的杭州景點

千年麥積山 誰開鑿了神秘的「懸崖佛國」?

2:02

神秘莫測的西夏王朝 遊寧夏探秘千年中國文化

1:43

「不出南山區可造完整無人機」 深圳如何從電子城變無人機之都?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人民幣戰士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孕婦,醫生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天使為甚麼能飛翔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2013年6月11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神舟十號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成吉思汗打仔」結果怎樣?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是蒙古的開國君主,當他回歸家庭,打罵教訓自己的兒子時,會怎樣呢? 

  成吉思汗是大漠的「大汗」,他的兒子當然是「小汗」了,大汗打小汗,粵語就是「大汗耷細汗」了。   「大汗耷細汗」就是形象化地形容天氣太熱,整個人都被汗水沾滿了。   漸漸地,當形容天氣炎熱汗流浹背的情景時,就會說:「成吉思汗打仔——大汗耷(音搭)細汗」了。   延伸閱讀:「蠶蟲師爺」會吐...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