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顏色上大紅

  我們罵人「三分顏色上大紅」時,往往臉露兇惡的目的,究竟,數字與顏色有甚麼關係呢?

  香港是中西合璧的大都會,本港女性結緍除了披上白緍紗,也會穿大紅裙褂。

  大紅色有喜氣洋洋的感覺,在傳統的中國社會很受喜愛。古時,在布料染上大紅需要一定數量的染料﹐沒有足夠的染料,顏色便會過淺,更完全不能表達喜慶的感覺。

  廣東話裏面的「三分顏色上大紅」這句歇後語,便表達了只有三分(即不足夠)的染料,卻想染出大紅顏色這個不切實際、不自量力的舉動。

  可想而知,「三分顏色上大紅」甚具有貶義,是批評某人獲得一點點的重視或讚賞後,便擺出一幅不可一世的囂張模樣來,惹人討厭。

  例如那位組長自恃是老闆的遠房親戚,得到老闆的信任,不時無理地呼喝和逼迫下屬,簡直是三分顏色上大紅!

相關標籤

「劏白鶴」同飲酒有關?

  當有人喝醉酒嘔吐時,廣東話會稱為「劏白鶴」,為甚麼嘔吐跟「白鶴」有關?

  喝酒過量以致腸胃不適,嘔吐是自然不過的反應,但廣東人則以「劏白鶴」來形容,原來這是來自普通話「湯白喝」的諧音。

  北方有些地方稱酒為湯。天氣寒冷時,飲酒要用熱水溫住盛酒器皿以保持溫度。如《水滸傳》中林沖在風雪中夜宿山神廟一段:「那跟來的人討了湯桶,自行燙酒」;另外,在《紅樓夢·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一鑊熟」與 「一鍋端」  

  「一鑊熟」是廣東俗語,從字面看,就是將所有食材放在一個鍋中烹調,直至煮熟為止,實際卻有「同歸於盡」的意思。

  在電影情節裏,賊人被警察重重包圍時,為求自保,賊人將手槍指向附近的火水桶,大喊「唔好行埋嚟,否則同你哋一鑊熟。」賊人若是開槍射向火水桶,定必引發大爆炸,周遭的人可能也會葬身火海,同歸於盡。

  類似的詞語還有「一鍋端」,不過兩者意思有少許不同。

  「一鍋端」比喻一下子全拿出來,沒有剩餘,或一下子全...

「大步檻過」與天神有關?  

  在傳統中國民間社會當中,有很多習俗及俗語會帶有迷信的色彩。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有一句俗語叫作大步檻過,當中便有迷信元素在其中。

  「大步檻過」意思就是遇是不幸事情或困難時,幸運地躲過災難或順利渡過難關,與逢凶化吉意思相似。

  「檻」,即門檻的意思,是古代中國建築門框下的橫木條或石條,在實際功能上有防風、防水、防火、穩固結構基礎等,而在民間信仰上則有避邪擋災作用。

  古人相信門檻是由天神掌管,踐踏門檻就是對神明不敬,若踏上了...

十月芥菜

  若要選一種與民間俗語「最有關連」的蔬菜,芥菜必定榜上有名。廣東話有「十月芥菜」﹐台灣俗語還有「六月芥菜」和「十二月芥菜」,總對是結合了芥菜成長和民間豐富的想像力。

  味苦帶甘的芥菜是港人的常吃蔬菜,分為大葉芥菜和包心芥菜等種類。

  大致而言,農曆10月芥菜陸續長出花心,這時仍未能收割,但展現了芥菜的生命力。廣東話取芥菜長花心為「起心」,比喻少女情竇初開。往時粵語長片中的愛情故事,很多時也用「十月芥菜」含蓄地指女主角對男主角有意,而不直接表達出來,與當年較保守...

呃鬼食豆腐

  「看你平常走路也會喘氣,現在竟然說自己單人匹馬制服了10名持刀大漢,真是呃鬼食豆腐﹐搵鬼信!」形容別人編了一個大謊話,離譜至極,根本沒有人會相信,正是廣東話俗語——「呃鬼食豆腐」的意思。究竟「鬼」與「豆腐」有甚麼關係呢?

  「呃鬼食豆腐」由於多是口傳,這個俗語已難以確定起源,民間亦出現不同的鬼故事以作解釋。一句俗語的來源有不同的版本,正是廣東話俗語的一大特色。

  這裏也說一些鬼故事。話說孟蘭節時,有一名生性吝嗇的人以鴨和豆腐祭鬼。鴨是貴價的菜式,豆腐價錢平是低檔貨。用來拜祭鬼魂的食品不會回收食用,但那人竟然把鴨取回...

風吹鷄蛋殼 財散人安樂

「風吹鷄蛋殼」接下一句是「財散人安樂」,是一句老生常談的歇後語,想像一下這句話的情景,雞蛋殼與錢財又有甚麼分別呢?

  這句話,有説在明朝已出現;而且又有不同版本的說法,有人用的是「鴨蛋殼」或「財去人安樂」,但意思並無分別,也同樣反映財散、財盡的無奈和自我安慰。

  重視的財富失去了,就如幾乎毫無重量的蛋殼被風一吹,全被吹走一樣﹐了無痕迹,頗有心空廣闊之態,卻又不盡是。

  財富散盡了,心情會否因而變得安心和快樂,再...

神枱桔

  中國傳統的主婦喜歡在家中供奉神靈和祖先的神枱,放上兩至三只帶葉的桔子。因為「桔」與表示吉祥好運的「吉」同音,冀帶來好運。另外,帶葉的桔子能有效減慢果肉的水份流失,桔子外表長時間保持亮澤﹐不過,桔子在神枱的命運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好。

  帶枝葉的桔子放在神枱上往往能放上好幾星期﹐遠較蘋果和香橙等水果耐看又便宜,好讓主婦節省一下開支。不過,隨着桔子的水份慢慢減少,食之無味,最後被掉進垃圾筒。

  慢慢陰乾﹐最終被棄掉是神枱桔的下場。於是,廣東話亦以「神枱桔」來形容陰乾。例如大企業中有兩個部門在權鬥,其中一部門失勢後被大幅削減營運經費...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很多詩篇都反映其愛國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就是其中名句。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屈原的長篇抒情詩《離騷》,意思是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就是讓我九死(即死很多次)依然不會後悔的。

  「九死不悔」是屈原面對理想矢志不渝的誓言,同時也表達他勇於拼搏、敢於犧牲的精神。

  他的理想是抗擊強秦,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可惜壯志未酬,最終投江自盡,後人就以端午節紀念他。

  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也引用此名句,...

二十四氣節歌 一學就會

  今天是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24節氣,於2016年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更是內地中小學必讀課程。這些節氣你能數到幾多呢?

  以下的節氣歌可以幫到你,簡簡單單28個字,就數盡二十四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仍然未懂?對應一下就明白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千金難買子孫賢

  你有沒有「千金難買心頭好」的經驗?

  「心頭好」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喜歡的東西,有時就算有千金也未必買到。

   語出明·馮惟敏《商調·集賢賓·題長春園》:「好弟兄宦業成,老夫妻福壽全,喜的是千金難買子孫賢。」此處說的,是子子孫孫的賢孝,當然是「千金」也難以買到的。

   後來也有人把「子孫賢」換成「心頭好」,形容購物時的樂趣。

汗牛充棟

  「汗牛充棟」是一個現在較少人用的成語,但其實此成語很形象化地表達出藏書滿屋的狀況,反映藏書者學識甚豐。

   古人以往書寫在竹片或木片之上,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或「策」;用以書寫的木片,叫做「方」或「牘」。可以想像,以往一本書籍是非常巨大的,要用牛車載書,「汗牛」指以牛車載書時,牛累得出汗;「充棟」指屋內藏書很多,堆滿整座屋子。「汗牛充棟」就是形容書籍極多的意思了。

   汗牛充棟出自唐.柳宗元《唐...

沐猴而冠

  形容人虛有其表,沒有真本領,可以用「沐猴而冠」這個成語。

  沐猴指獼猴。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漢相爭期間,西楚霸王項羽率兵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後,屠殺城裡的百姓,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並且放火燒掉宮殿,然後帶着到處搜括而來的珠寶和婦女要回故鄉去。

  此時,有人跟項羽說:「關中這個地方,山河四面圍繞,是天然屏障,土...

五味雜陳

  形容人生,我們會寫「百味人生」,不過,「百味」可以說是由「五味」混合出來的,所以亦有人會說「五味雜陳」。

  五味,即酸甜苦辣鹹,是舌尖上最直接的體驗。

  「酸」代表人生中的辛酸與努力,如參加運動比賽前付出的準備和汗水;「甜」代表人生中的幸福感覺,如跟相愛的人組織家庭、新生命的來臨等;「苦」代表遇到的痛苦與磨難,面對失敗、困難、病痛、死別等;「辣」代表遇到的意外和令人激動的事情,有刺激的,也有興奮莫明的...

歇後語:外甥打燈籠

  「外甥打燈籠」這歇後語的謎底有兩個,其中「照舊」較廣為人知,另一個你又知是甚麼嗎?

  據說元代末年,朱元璋在回老家的街上與一名賣藝者比武,不小心打傷了對方,後來發現那人原來是自己素未謀面的姐夫。不幸地,朱元璋因為下手太重,姐夫性命垂危。姐夫在臨死前,叫兒子挑燈籠照看「舅父」朱元璋,一看竟是帝王之相,於是央求朱元璋登基後封他的兒子為官。後來,朱元璋真的當了皇帝,就讓外甥挑起燈籠,宣...

「一夜急白髮」原來是好事?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髮」除了是歇後語,比喻情勢兇惡;它亦被引入籤文,解為困難重重,但終究有驚無險,絕地逢生。一夜變白髮原是令人生怕的,但從它的出處看原來是一件好事。為甚麼?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其家族原在楚國薄有名聲,但後來遭奸臣陷害,父兄被殺,楚王更大規模通緝他。他一路逃到楚國邊境昭關,一心過了昭關便可直通到吳國,無奈戒備森嚴,只好躲進山林,恰好遇上東皋公,東皋公同情並收留了他,答應助他逃出昭關。

   然而,過了七天東皋公對逃走一事隻字不提,伍子胥...

「快刀斬亂麻」的下一句是甚麼?

  「快刀斬亂麻」出自《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故事說:一天,東魏丞相高歡為了測試兒子們的才智,每人各發一把亂麻,鬥快整理。 當其他兒子都全神貫注地抽出亂麻,高洋不慌不忙找來一把刀,三兩下便把亂麻斬斷了,並對高歡解釋:「亂者須斬!」高洋後來成為了北齊文宣帝。

  後人把這故事概括至一個成語:「快刀斬亂麻」,形容以果斷快捷的手段,解決錯綜複雜的問...

「女人心海底針」下一句是甚麼?

  「女人心、海底針」這句俗語,從字面看,一根針掉進大海,當然很難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難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細密、感情細膩,喜好和情緒,有時候就像3、4月的天氣,驟晴驟雨,難以捉摸。雖然這句話出處已難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機會來自男性。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撈到還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撈到針,但這針仍是會扎人的。

   兩句話連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講道...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象征帝位,這個詞出自《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紫禁城內就有不少象徵九五之尊的地標,其中一個就是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有一座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該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條大龍,正中央是黃龍,兩側各四條行龍。 

  古人把數字分為「陽」和「陰」,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是為天子之尊的重...

北京話:裝墊兒台

  「趕快看『裝墊兒台』。」如果有一個北京人跟你說「裝墊兒台」,他的意思並非指裝上墊子的講台或舞台,而是指「中央電視台」。

  「裝墊兒台」這詞曾經在網絡上非常火紅。據說是因為有央視主持人在2016年奧運會直播當中,以極快語速把中央電視台讀成像北京口音的「裝墊台」,自此這詞便成為非北京人模仿北京腔的潮語。除了「裝墊兒台」外,還有「胸是炒雞蛋」(即西紅柿炒雞蛋,等同香港的蕃茄炒蛋)、「王五井兒」(即北京著名商業街王府井)及...

珍妃井

  說起北京紫禁城內的人氣景點,位於寧壽宮北端貞順門內的珍妃井必定入選。光緒皇帝與珍妃的愛情故事可算是家傳戶曉,珍妃的葬身之處也就添上神祕色彩。

  珍妃生前是光緒帝的嬪妃,1889年入宮被封為珍嬪,深得光緒帝寵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記載,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倉卒逃難。臨行前,慈禧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珍妃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溺死,珍妃就此斃命,而這口井就是現時故宮內的「珍妃井」了。1901年光緒帝回京,追封珍妃為貴妃,而珍妃...

小寒不寒 清明泥潭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在每年的1月5至7日之間,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部分地區,小寒可能比大寒更冷,因此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

  正常而言小寒天氣是十分寒冷,但若天氣有反常情況,便會有「小寒不寒,清明泥...

倍兒爽

  內地歌手大張偉 (原名張偉)曾於2014年發行一張音樂專輯,其中一首作品叫《倍兒爽》,當年不少樂迷都覺得夠接地氣。原因不少北方人,特別是北京人常常說這個詞。這個詞究竟是甚麼意思呢?

  倍兒爽是由「倍兒」和「爽」兩個詞組合起來,爽的意思就是痛快,感覺很好。至於倍兒,並不單是指加倍的意思,而是有極其、特別、非常等意思。所以,倍兒爽的意思就是特別痛快,感覺非常好。

  倍兒這個詞原是北京方言,由於北京的文化影響力強,所以這個用法在北方其他地方也流行開來。90年代中國牙膏品牌「藍天六必...

打書釘

  新的一年,祝願讀者身體健康,成年人工作順利,小朋友則學業進步。說起讀書,昔日愛閱讀的人都喜歡到書店「打書釘」。這詞語源起於香港,非本地人可能不太了解箇中含意,那便在今天談一下「打書釘」的由來。

  「打書釘」是指在賣書的地方翻看書籍,或長時間逗留看書而不付錢購買書本的行為。「打書釘」的人有些是為了打發時間,有些則是想看書卻又不想購買,當然也有些是希望透過「打書釘」來決定手中書本是否值得購買。

   為了吸引讀者,一些大型書店會在店內放置舒適的桌椅或沙發供讀者坐下看書。內地的一些大型書店或台灣...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

北京人不說「啥」?

  「啥」這個字在普通話中使用頻率甚高,特別是在北方生活的民眾經常都會使用到。

  「啥」意思就是甚麼,通常在直接或間接疑問句中用作疑問代詞,譬如說吃啥,意思就是吃甚麼;幹啥則是做甚麼的意思。遠在百多年前,大眾已用「啥」來代表「甚麼」的意思。例如在清代劉鶚所著的《老殘遊記》中,第14回便有這句話,老殘道:「送饅頭給誰吃?要這些船幹啥?」

  不過,老一輩的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說...

東北話:五脊六獸

  在東北話中經常聽到「五脊六獸」這個詞,人們常說:「看把你閒的五脊六獸的」。究竟五脊六獸是甚麼「怪獸」呢?

  其實,五脊六獸是用來形容閒着發慌,不知道該做甚麼好、百無聊賴的意思;也用來形容心煩意亂,忐忑不安。老舍曾在《四世同堂》中寫到,「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

  五脊六獸最初是中國建築用詞。五脊,指房屋的正脊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吞獸,四條垂脊則排列着五個蹲獸,是為六...

五迷三道

  五迷三道是北方人常用的俗語,用來形容人神志不清,或者沉迷某事不能自拔的樣子。譬如說:「你這個人怎麼整天五迷三道,丟三落四的」?狐狸精變的妲己把紂王迷得五迷三道⋯⋯

  雖然「五迷三道」此詞用起來駕輕就熟,但五迷三道是哪五迷,是哪三道卻未必人盡皆知。

  原來,這個詞來源自佛家語:「五迷是因,三道是果」。五迷指的是財、色、名、食、睡;三道則是「六道輪迴」裏的三惡道:地獄、餓鬼和畜生。

  所謂六道輪迴,是佛家認為人會按照生前因果進入不同的道。其中,三善道為天神、人間...

「飯圈」新解  

   早前看到一篇報道,標題是「為何『飯圈』戾氣這麼重」。「飯圈」不是吃飯的圈子嗎?為何會有戾氣?

   「飯圈」是指追星族組成的粉絲圈。粉絲是英文的「fans」的音譯而來,泛指一群熱衷於某一事物或者人物的人,當中的「fan」可音譯為「飯」,粉絲群體組成的圈子就被叫做「飯圈」。

   「飯圈」一詞在內地較常見,其以偶像為中心,依托各種網絡社交媒體建構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以「追星」...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