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金句

標籤︰金句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這二句話蘊藏着做人處事的大哲理。

  這句話意思是說,「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像做「學問」和寫「文章」一樣,非常不容易。

  當今做人處世,除了要有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外,也要有情緒智商(Emotion quotient)及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等等。很多人有足夠的智商...

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兩句古語,大家都一定耳熟能詳。從字面上看,「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更勝一籌,你又是否同意這說法呢?

  在務農為生的古代,可以讀書的人比例不多,目不識丁的卻大有人在。

  為了謀生,除了務農之外,很多人會學習不同的技能,如捕漁、製作食物、小買賣,甚至魔術、占卜、雜耍等,知識學習層面非常廣泛,絕對不限於書本,「行萬里路」見多識廣,認識不同類型的人,學習不同層面的技能,絕對有必要,這就可能令古人得出「讀...

父母在 不遠遊 遊必有方

  現今社會,交通方便發達,大家經常去長途旅行,但在古代,遠行可能意味數年不歸,如果家中有年邁的父母親,如何是好呢?因此古代就有「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父母仍然健在,做子女的不應遠遊,即使遠遊,也應留下方向,即遠遊的地點讓父母知道。問題是孔子在戰國時期也周遊列國,他是否等於沒有遵照此建議呢?現在通訊發達,我們又是否仍要遵守此規條呢?

  事實上,孔子的父和母,分別在他3歲及17歲就已經仙遊。...

花若盛開 蝴蝶自來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下二句是「人若精彩,天自安排」。這四句話出處已無從稽考,但卻是很美麗及富有意義的話語,用花朵來比喻人生,只要盛放,只要精彩,不愁沒有出路。

  如果你喜歡蝴蝶,可以買雙跑鞋及網子,到公園撲蝶,主動去「追求」,然而捉回來的蝴蝶並非甘心情願地到來;另一個更理想的做法,便是買些有花朵的盆栽,「吸引」蝴蝶來採花蜜,蝴蝶便自自然然的到來,可以讓你細心欣賞。

  在人生旅途之中,我們也許不斷向外「追求」很多事物,希望富足,有家庭、樓房、車子等,但卻可...

財到光棍手 一去無回頭

  「光棍」是指一條光禿禿的長木,借喻為身無長物、不務正業的流氓,因此「光棍/光棍佬」泛指騙徒。

  「光棍」主要「職責」之一,當然是騙財,騙得財物之後,被騙者當不會有追回的機會,所以「財到光棍手」,當然是「一去無回頭」。

  現時新聞偶爾有報道指,透過網上情緣,有人認為覓得「真愛」,被對方騙取大量金錢後,便去如黃鶴,再也找不到對方了。這正正是「財到光棍手,一去無回頭」的現實寫照。

  「光棍」亦深...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語出自《老子.五十八章》,意思是說即使面對災禍,可能幸福正依旁在其中,相反,面對幸福,要不忘災禍正潛伏在當中。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災禍與幸福兩者是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我們不知道那個是源頭,所以也不必對眼前的禍或福過分擔憂或喜樂。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正好說明這兩句話的意思。這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間訓》,講述的是接近中國北方邊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有...

不飛則已 一飛沖天

  如果一個人由寂寂無名而突然有大成就,我們可以用「一飛沖天」或「一鳴驚人」來形容,但這兩個成語的出處卻是描述皇帝,一國之君怎會是寂寂無名的呢?又為甚麼他起初「不飛」、「不鳴」,但之後卻「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呢?

  這兩個成語最早的出處為戰國韓非子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述楚莊王在位三年只顧玩樂,更下令如有大臣進諫,格殺勿論。有一次,大臣伍舉向楚莊王進獻了一個隱語:有一隻鳥在山上,三年來不飛不鳴,這是甚麼鳥呢?楚莊王回答:雖然這隻鳥三年不飛,但卻可一飛衝天;牠雖然三年不鳴,但卻可一鳴驚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兩句話出自《論語·述而篇》。孔子指出世間上兩種人(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生活態度。「坦蕩蕩」指心胸廣闊、容忍度高的人;「長戚戚」指經常憂愁、煩惱的樣子。

  在二千多年前,大儒學家孔子對君子的標準已有很嚴格的要求,在仁、義、禮、智、信各方面達標,才能稱得上是君子,所以孔子認為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相反,小人則錙銖必較,心胸狹窄,患得患失,小小的事情也會計算一番,所以經常憂心忡忡。

  「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也可以算是做君子...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在人生的旅途上,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如果能遇到一位知己,大家能痛快地把酒言歡,當然千杯也嫌少,相反,如果大家的思維、理念、想法南轅北轍,話不投機,當然跟他多說半句也不想了。

  這是出自宋.歐陽修《遙思故人》的其中二句詩。全詩為「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歐陽修在許州西湖上跟朋友喝美酒,大家非常投契,喝罷美酒之後,二人將會分離。歐陽修將浪迹天涯,但也會時常想起在他鄉的故人。

  的而且確,能跟投契的朋友共聚,把酒言歡,實屬美事。

  ...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指有些食物吃下沒甚麼味道,但丟掉又有些可惜,比喻東西沒甚麼用處,但又捨不得丟掉,也可稱「食之無味,棄之不甘」。究竟為甚麼可以吃又不想吃呢?

   此話出於《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三國時期,曹操派大將夏侯淵跟蜀國對壘,夏侯淵被殺,漢中失守。曹操派大軍前往漢中救援,但雙方爭持了數個月,仍未有結果。有一天晚上,曹軍駐守在斜谷軍營,將士問曹操當晚的軍令...

運籌帷幄 決戰千里

  人能夠精心策劃及部署,因而取得成功,可以用「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來形容,現代人更喜歡以此形容在商界或投資方面長袖善舞的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這是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以後,用來讚美其得力助手張良(即子房)的一句話。「運籌」指運用、籌劃;「帷幄」指軍用帳幕;「千里之外」指的是戰場。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就是能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場上的...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下一句是甚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話大家也十分熟悉,一般用來形容一段關係或感情破裂,並非一日所導致。此話下一句較鮮為人知:「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兩句話一齊看,意思就是「羅馬並非一天建成」,很多事情也是一點一滴累積下來,勉勵大家在學習、工作或尋找人生目標時,必須用長時間探索、醞釀和努力才會成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出自東漢.王充《論衡》《狀留篇》中的句子:「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後來才慢慢演變成上述兩句句子。

   從物理學角度看,水在零度以下才能結冰,要冰凍/冰封達三尺,當然不能一天造成,同樣地要做到滴水石穿,也必須長時間才能做到。放在一段關係或感情上...

「一講曹操,曹操就到」下一句是甚麼?

  兩個朋友在閒談,言談間提及第三者,第三者即時出現,我們會以「一講曹操,曹操就到」來形容此狀況,表示這個第三者來得及時。這句話含有褒義,但原來下一句「當面錯過,豈不好笑」較有貶意的說話,卻多被人遺忘。

  曹操這個歷史人物頗具爭議性,有人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有人卻認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出師無名。

  至於「一講曹操,曹操就到」這話,可追溯至東漢末年,西涼軍閥董卓借勤王為名,帶兵入洛陽,廢少帝,立漢獻帝。後來董卓被司徒王允設計除掉,董卓的部下攻陷長安將漢獻帝軟禁。獻帝在走投無路之時...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說來有點玄,像在玩文字遊戲,卻又充滿哲理。

  這句話出自孔子《論語·衛靈公》。慮是考慮、計劃;憂是憂愁、擔心。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情或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目光,周密的考慮。

   這句話建議我們做事目光要遠大一點,要未雨綢繆,要有長遠計劃,才不致於有今天的憂愁。從現在的角度看,如果今天出現憂愁,就是過往沒有好好的規劃...

電燈柱掛老鼠箱

  哪怕是最厭惡、用來盛載老鼠屍體的事情﹐都可以變得浪漫。由以往香港一場大鼠疫而來的俗語「電燈柱掛老鼠箱」,現用來比喻人身高懸殊﹐沒有貶義,卻是有趣的畫面!

  例如一對情侶。身型矯小的她倚偎在昂藏七呎的男朋友身邊,看上去就如電燈柱掛老鼠箱。

  老鼠箱的出現沿於本港1894年開始的一場大鼠疫,逾2萬人受感染死亡,是本港有紀錄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瘟疫。老鼠為患,於是港英政府在電燈柱上,掛上一個黑色的老鼠箱,並鼓勵市民把撿到的死老鼠放進這些老鼠箱,以減慢疫情。...

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

  鳥兒已經打盡,弓已沒有價值,可以收藏起來;兔子已死,追趕的獵狗也沒有用處,可以烹來吃了。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些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當身邊的人已沒有價值的時候,就可被殺掉或棄置。

  這句話原文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有指最早見於春秋時期越國文臣范蠡寫給武將文種的一封信。當時范蠡及文種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范蠡知道越王是個只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於是決定歸隱田園,同時亦建議文種快點離開越王。文種期後詐病不上朝,結果被越王賜死。

  上述四句話,在司馬光《資治通...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十六計》是古代兵書,又名《三十六策》,相傳是南北朝時期一名將軍檀道濟所寫的兵法書,但亦有指是明、清時期,有人將各種兵家策略集結而成的兵法書。

   書內有三十六條計策,分六大類: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每類有六條計策。「走為上計」是第三十六條計策,歸類敗戰計。此計又被稱為「走為上策」、「走為上著」等,是最出名的一條策略。

   據《南齊書·王敬則傳》記載:「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檀公,指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走為上...

身在曹營心在漢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話也頗多人熟悉,比喻人雖在某地,但心卻懷念異地的親人。這話其實有上一句的,就是「關羽降曹操」,所以「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便是指關羽了。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現代人更將關羽當作忠義的象徵,有「關二哥」之稱。這跟典故「身在曹營心在漢」有密切的關係。

   話說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劉備雖然是皇室後代,但一直沒有自己的地盤,但徐州牧陶謙年事已高,見劉備才德兼備,因此將徐州的管理權讓給了劉備。

  當劉備正式入主徐...

千金之子 不死於盜賊

  這句話出自宋蘇軾《留侯論》,原文是:「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 意思是富家子弟或有才華之士,是不應死在盜賊手裏的,生命實在太寶貴,死在盜賊手裏並不值得,有點「留得青山在,那怕沒柴燒」之感概。

  戰國末年,秦滅韓後,張良挾亡國之恨,變賣家財尋求刺客,製作重達120斤的鐵椎,在博浪沙與力士企圖狙擊秦始皇,但不成功,之後逃往下邳隱姓埋名,藏匿起來。

  張良是少數刺殺秦王而仍能生存下來的義士。張良後來協助劉邦滅秦立漢,結束了多年來楚漢相爭之局。張良運籌帷幄,被譽為中國史上的「謀聖」,劉邦亦非常...

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有些富有的人外表風光,但內裏卻缺乏品德修養,我們會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來形容他們。這個金,原來並不指我們所認識的「金」。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此話來自明代劉基《賣柑者言》一文。賣柑者所賣的柑,外表看起來很味美,但剝了柑皮,內裏卻很乾涸甚至腐爛,那些柑只是外表好看,內裏卻腐爛到不能吃。

  作者借由賣柑者說的話,諷刺當時官員不能替百姓謀福祉,讓百姓陷於水火之中。

   「金玉」比喻華美;「敗絮」指破爛的棉花。此話意思...

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工夫

  這二句出自南宋詩人夏元鼎 《絕句》,原文是「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崆峒指位於甘肅省的崆峒山,湘湖位於浙江杭州市。為了追求真理,由甘肅崆峒山尋訪到杭州湘湖附近,路途辛苦。可是,愈想從萬卷詩書中尋找答案,愈難得到,更因此變成書呆子。吊詭的是,以為即使把堅固似鐵的鞋子都踏破,仍一無所獲之時,欲尋求的目標,卻竟毫不費勁地出現在眼前。

   急欲想要得到的人、事、物或答案...

123
編輯推薦
香港賽馬會、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一文看清香港賽馬會行善百年 「體院」演藝學院是誰出資興建?|馬會故事

1:35
花朝節漢服潮

漢服潮|穿漢服祭花神 農曆二月花朝節是甚麽?

2:30

御花園有幾種花?一文看清故宮賞花地圖

深圳春季賞花全攻略 15大花海公園2大花展 地鐵通達|建議收藏

深圳賞花2024

踏春正當時 4個深圳賞花勝地 打卡必去!

1:43
雲南羅平油菜花田

春暖花海|雲南最美油菜花田 盤點羅平旅遊必去打卡位

1:36

春暖花海|世界僅存!嘉陽蒸汽小火車 從虧損古董變旅遊熱點

1:15

春暖花海|西藏旅遊必到林芝花海 600年古樹背後的中國文化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台灣問題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台灣問題是一根高壓電線 歐洲勿輕視

中國科技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國已成西方眼中科學超級大國

沉默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預測中國經濟增長 不能忽視這種詭異的「沉默」

1958年3月17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國電視機

中國第一部黑白電視機誕生

埋單買單

  在香港食肆尤其大排檔用膳完畢後,客人會大喊夥計「埋單」,夥計會走到餐桌前「埋數」,點算吃了食物的數量,然後寫下一張「單據」,讓客人走到櫃枱付帳。「埋單」這廣東詞彙未幾進了內地,演變成「買單」一詞。

  「埋」有收攏、靠攏的意思,所以顆計會走到餐枱前點算杯盤,「埋單」就是把消費的帳單收攏在一起,最後結帳。「埋單」有「執埋」以及「開單」兩重意義。文學家劉以鬯所著小說《酒徒》(1962)亦多次用上此語:「我吩咐夥計埋單。」

  「埋單」的書面語是「結帳」。內地本來沒有「埋單」一詞,但由於「埋」跟「買」...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