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嗩吶博士 讓「老土樂器」登上世界舞台

編輯︰紀小廷

  說到嗩吶,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過時的傳統樂器,殊不知這門樂器還有專門的博士學位,更令人驚喜的是,世界知名舞台上近年不乏嗩吶的身影。

  今日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國第一位嗩吶博士劉雯雯,這位90後女生,如何將這種老土樂器帶到全世界?

從排斥到熱愛嗩吶 劉雯雯選擇「逆時代」

  90後劉雯雯出生在嗩吶世家,家族從明末清初承襲嗩呐已有400多年,到她已是第13代。

  家族來歷不凡,奈何嗩吶已成過時玩意。這種在中國民間流行幾百年的樂器,幾乎只出現在村裏的紅白喜事上,加之90年代西洋樂器傳入,嗩吶愈發顯得落伍。

中國第一個嗩吶博士01
劉雯雯(中)出生在嗩吶世家,雖然這個行業日漸式微,但父母依然堅持讓女兒從事嗩吶演奏。(網上圖片)

  吹嗩吶無疑是「逆時代」的選擇,更不要說這行還有「傳男不傳女」的傳統。但劉雯雯的父母不信邪,總希望女兒能夠傳承家業,堅持讓她小小年紀就開始吹奏。

  因為太少見到女人吹嗩吶,年幼的劉雯雯怎麼也喜歡不起這個金屬喇叭:「當時蠻反感,覺得這就不是女孩能幹的事。」只要一有機會,她就想盡辦法逃避練習。

  好在小孩的玩性磨不過父母的耐性。

  不管怎麼反叛怎麼鬧脾氣,爸媽都會等她冷靜下來,陪她繼續練習。日復一日,嗩吶成了劉雯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2008年,到了考大學的年紀,堂兄表妹都選擇了建築、醫學之類更有前途的專業,劉雯雯則繼續「逆時代」,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成了嗩呐大師劉英的學生。

中國第一位嗩吶博士07
從抗拒到熱愛,劉雯雯與嗩吶的感情經過數年才慢慢培養起來,背後離不開父母的堅持和鼓勵。(網上圖片)

 一戰成名 劉雯雯把嗩吶帶上世界舞台

  吹嗩吶首先是項技術活,業界稱它是「高危樂器」,只要有一點點瑕疵,就會被無限放大;其次它是項體力活,吹奏一首5、6分鐘的曲子就讓人憋得面紅耳赤,對肺活量和身體素質的要求極高。

  也因如此,每天保持2、3小時的練習已經不易,但劉雯雯的訓練時間長達5、6小時:「我也沒有特殊的辦法(練好嗩吶),就是讓自己和嗩呐融為一體,下苦功,不停地吹,不停地聽音修改......可以說,我沒有生活」。

   「沒有生活」的超常規練習,為她贏得一次難得的機會。

  2017年,悉尼歌劇院邀請她前去表演,她成了歷史上第一個登上該舞台的嗩吶演奏者。

中國第一個嗩吶博士04
劉雯雯成為第一位登上悉尼歌劇院的嗩吶演奏者,當時為她伴奏的是頗有名氣的譚盾(右圖),後來他們又數度合作。(網上圖片)

  當時跟她合作的,是中國著名的指揮家、作曲家譚盾。

  表演前譚盾鼓勵她:「你要記住,你今天手裏拿的是最有中國特色的樂器,要演奏中國民間最傳統的音樂,你可以走得慢一點,優雅一點。」這番話一下子給了她很大力量。

  嗩吶一嚮,百鳥來朝。她演奏的正是這首最經典的高難度傳統曲目《百鳥朝鳳》,她用嗩吶咔戲和循環呼吸的方法,模擬出各種各樣的鳥叫聲。在場觀眾屏住呼吸,備受震撼。

  這場表演讓劉雯雯一戰成名。

  之後,她開始頻繁登上國內外舞台,和一流的樂團、指揮家合作。她逐漸意識到,嗩吶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中國傳統樂器。

第一個嗩吶博士06
劉雯雯每次登台必穿禮服,她曾跟媽媽說:「要穿最華美的禮服站在舞台上,讓大家知道嗩呐是華麗的、優雅的、有很多可能性的樂器。 」(網上圖片)

第一個嗩吶博士:世界舞台不能少了中國音樂

  為了繼續深造,2020年,劉雯雯成為中國第一個嗩吶博士。

  很多人不知道原來嗩吶還有博士學位,這個學位也確實小眾:全國每年只招3人,既要求過硬的演奏技能,又要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幾十年來無人問津。

  為了完成考試,劉雯雯的練習時間從以前的每天5、6個小時升級到12、13個小時,睜眼的時間幾乎全與這個金屬喇叭相伴。

中國第一個嗩吶博士03
嗩吶博士考試的難度非常之高,一般人吹一曲就面紅耳赤,而博士考試要求連續吹滿60分鐘,且曲類五花八門。 圖為劉雯雯演奏圖片。(網上圖片)

  攀登無止境。拿到博士學位後,劉雯雯又開始思考怎樣進一步創新,改變大眾覺得嗩吶「落伍土氣」的刻板印象。

  作為一個90後,劉雯雯跟其他人一樣從小聽周杰倫,也沉迷過搖滾和爵士。

  於是她突發奇想,嘗試把嗩吶和這些流行元素結合起來。

  她一方面邀請年輕的作曲家為嗩吶專門寫曲,另一方面和其他樂團磨合演奏,想盡辦法讓嗩吶和其他樂器碰撞出火花。在創新曲《日與夜》中,劉雯雯就用嗩呐融合鋼琴和大鼓,形成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爵士曲風。

  多年來,劉雯雯要求自己「既要有過硬的技術,又要有大膽的創新」。

  曾經因為學習老土樂器被同學嘲笑,如今她帶着嗩吶站上世界舞台,劉雯雯說這就是最自己最大肯定,這些年的經歷也讓她感到自己傳承的責任:「世界音樂文化中一定要有中國音樂,否則就是不完整的。」

中國第一位嗩吶博士08
劉雯雯頻繁登上國內外各種舞台演奏嗩吶,對這個樂器除了喜愛,更多了一份傳承的責任。(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中國首位女指揮家 91歲堅持工作傳揚中國文化 

  延伸閱讀:74年來首位!90後陳鎮威攀西方金字塔尖 任美國頂尖芭蕾舞團首席舞者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談中美對帳 最令美國人震驚7件事是?

「收山」源自閩南話?

  形容某人退休、退役等,會說「收山唔做」。收山,在廣東話的意思就是結束某種職業生涯的意思。

  這個俗語的由來,有指是從閩南話而來,根據《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收山」有結束、總結的意思。例如「事業做傷大,煞袂收山」,意思就是事情做得太大,很難收場。

  「收山」這俗語在廣東話中出現,早於上世紀40年代。當年在《華商報》連載著名作家黃谷柳的《蝦球傳》,當中一篇名為《黃埔登入》的文章中就用上...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