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折腰」點解成為打工仔名句?

   「五斗米」指俸祿,「折腰」指彎腰,不為俸祿而折腰,代表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這名句出自田園詩人陶淵明之口,如今卻多掛在打算辭職的打工一族的嘴邊。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40歲的陶淵明,某年秋冬之際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他到任第81天時,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這個督郵以貪婪聞名見稱,每年兩次巡視,都要求下屬奉上財帛珠寶,好讓他「滿載而歸」。

  這次督郵派遣差縣吏來叫縣令(即陶淵明)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但作為新任縣令,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便馬上動身。

  豈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説:「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了。他長歎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

  説罷,他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80多天縣令的彭澤縣,過着田園生活,寫了不少傳頌千古的詩作。

  因為陶淵明「有骨氣」的形象太深入,有些年青人在職場上為表不「不畏強權」,就會以「有骨氣」之名辭職,這樣「不為五斗米折腰」便成為職場名句了。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名句。

  陶淵明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 是江西文學巨匠,他喜愛聆聽親戚朋友由衷的真心話,也喜歡以彈琴和讀書為樂,消除煩憂。

  前面兩句「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與後句併起來,可以从中看到陶淵明對官場人事爭鬥的不恥心情,而他清高雅潔的情操,成為了後世的楷模。

  延伸閱讀:人若志...

情人眼裏出西施

  愛情使人盲目,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一對看似並不匹配的情侶仍能擦出愛的火花,很多時會想到「情人眼裏出西施」這句話語。那麼到底歷史上是哪位人物最先有這樣的體會?

  「情人眼裏出西施」原話出自宋代詩話《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的兩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裏有西施」。本意是指在情人的眼中,對方都如同西施一樣美麗。

  不過,這句話卻是出自一個與愛情完全無關的故事。

  相傳在春秋時期,當時一名居住在越國都城外的樵夫秦仁,機緣巧合地在路上遇到三名正在逃亡的女子。

  三...

「迷你」與「的骰」  

  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所以過去十多年出現不少面積極小的納米樓,非常「的骰」。有些納米樓樓底高,室內設計師便向「高空」發展,令面積極小的納米樓變成另類複式樓宇,可說是設計思維的突破。

  「的骰」,在廣東話俗語中意思就是細小,正寫為「菂薂」。根據《爾雅·釋草》所載,「菂薂」即是蓮子的果實,由於蓮子果實很細小,因此在廣東話當中延伸為細小的意思,通常是用來形容人或者物件的外形很精致、細小,等同於小巧玲瓏。

  除了的骰外,香港人還常用「迷你」來形容細小。迷你是從英文字mini音譯過來,...

韓信帶兵 多多益善

  慈善機構進行籌款活動,善款數字當然是「多多益善」。原來「多多益善」這個詞來自一個楚漢相爭時期赫赫有名的大將軍「韓信」。

  這句話出自於《史記·淮陰侯列傳》,原來是韓信說給當時的主公劉邦聽的。

  有一天,劉邦和韓信等人在閒聊。劉邦問韓信:你覺得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你最多帶十萬。劉邦說:那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回答:多多益善了吧!

  劉邦聽罷顯得十分疑惑,不明所以。

  韓信解釋說:你不能帶兵,但能馭將。意即劉邦註定是人...

張公吃酒李公醉  

  張公喝酒,為甚麼旁邊的李公卻先喝醉?

  張鷟(粵音 鱷)的《朝野僉載》一書有記載:「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當時,李唐王朝已經易姓,武則天改國號為周,篡奪了李姓的天下,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也被廢黜。另一邊廂,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是武則天最寵愛的大臣。「張公吃酒李公醉」是諷刺李顯...

上面蒸鬆糕 下面賣涼粉

   最近氣溫急降,穿衣服出外也要有相當的心思。不過,在街上不乏看到女生仍然穿短裙展露長腿,簡直就是「上面蒸鬆糕,下面賣涼粉」。

  「蒸鬆糕」,就是指像鬆糕一樣要大火去蒸,食物熱騰騰的意思;「賣涼粉」則是指吃涼粉時那種涼快感。

  「上面蒸鬆糕,下面賣涼粉」這句廣東話俗語,意思大概是指上身穿得又多又厚,下身卻穿得又少又薄,上身和下身衣著不協調。

  在天氣冷的時候,人們通常會穿厚衣,以求保暖避免著涼。偏偏有些女生,為了愛美及潮流...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年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民間的傳統「小年」,甚麼是「小年」?

  小年是春節前的重要節日之一,標誌着人們正式開始準備迎接農曆新年的日子。關於「小年」的具體日子,不同地方有一點差異。臘月(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南方「小年」就多為臘月二十四,有些地區則為臘月二十五。

  小年與祭灶神(俗稱「送灶」)有關,小時候見媽媽「謝灶」,就是祭灶神了。

  傳說中,...

盆菜,還是盤菜?

  農曆新年將至,又是吃傳統盆菜的時候了!盆菜的特色就是用一個大盆子,將不同的餸菜一層一層鋪在盆子裏,愈名貴菜式愈放在最上層,看起來就有盆滿砵滿的好意頭。不過,有人會把「盆菜」說成是「盤菜」,究竟那個才是對的呢?

  盆菜是廣東人的菜式,將不同的菜式一層一層的鋪在盤子裏,盆子就像洗臉盆的盆子那般大,足夠一家人食用。

  至於盤子呢?就是淺底的器皿,比碟子大一些。北方人常常把碟子說成盤子,一盤菜也就是一碟菜。因此將「盆菜」改成「盤菜」,就一定不足夠一家人食用了。 

  「盆」與「盤」廣州話同音,普通話卻不同音,普通...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很多詩篇都反映其愛國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就是其中名句。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屈原的長篇抒情詩《離騷》,意思是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就是讓我九死(即死很多次)依然不會後悔的。

  「九死不悔」是屈原面對理想矢志不渝的誓言,同時也表達他勇於拼搏、敢於犧牲的精神。

  他的理想是抗擊強秦,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可惜壯志未酬,最終投江自盡,後人就以端午節紀念他。

  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也引用此名句,...

二十四氣節歌 一學就會

  今天是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24節氣,於2016年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更是內地中小學必讀課程。這些節氣你能數到幾多呢?

  以下的節氣歌可以幫到你,簡簡單單28個字,就數盡二十四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仍然未懂?對應一下就明白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千金難買子孫賢

  你有沒有「千金難買心頭好」的經驗?

  「心頭好」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喜歡的東西,有時就算有千金也未必買到。

   語出明·馮惟敏《商調·集賢賓·題長春園》:「好弟兄宦業成,老夫妻福壽全,喜的是千金難買子孫賢。」此處說的,是子子孫孫的賢孝,當然是「千金」也難以買到的。

   後來也有人把「子孫賢」換成「心頭好」,形容購物時的樂趣。

汗牛充棟

  「汗牛充棟」是一個現在較少人用的成語,但其實此成語很形象化地表達出藏書滿屋的狀況,反映藏書者學識甚豐。

   古人以往書寫在竹片或木片之上,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或「策」;用以書寫的木片,叫做「方」或「牘」。可以想像,以往一本書籍是非常巨大的,要用牛車載書,「汗牛」指以牛車載書時,牛累得出汗;「充棟」指屋內藏書很多,堆滿整座屋子。「汗牛充棟」就是形容書籍極多的意思了。

   汗牛充棟出自唐.柳宗元《唐...

沐猴而冠

  形容人虛有其表,沒有真本領,可以用「沐猴而冠」這個成語。

  沐猴指獼猴。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漢相爭期間,西楚霸王項羽率兵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後,屠殺城裡的百姓,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並且放火燒掉宮殿,然後帶着到處搜括而來的珠寶和婦女要回故鄉去。

  此時,有人跟項羽說:「關中這個地方,山河四面圍繞,是天然屏障,土...

五味雜陳

  形容人生,我們會寫「百味人生」,不過,「百味」可以說是由「五味」混合出來的,所以亦有人會說「五味雜陳」。

  五味,即酸甜苦辣鹹,是舌尖上最直接的體驗。

  「酸」代表人生中的辛酸與努力,如參加運動比賽前付出的準備和汗水;「甜」代表人生中的幸福感覺,如跟相愛的人組織家庭、新生命的來臨等;「苦」代表遇到的痛苦與磨難,面對失敗、困難、病痛、死別等;「辣」代表遇到的意外和令人激動的事情,有刺激的,也有興奮莫明的...

歇後語:外甥打燈籠

  「外甥打燈籠」這歇後語的謎底有兩個,其中「照舊」較廣為人知,另一個你又知是甚麼嗎?

  據說元代末年,朱元璋在回老家的街上與一名賣藝者比武,不小心打傷了對方,後來發現那人原來是自己素未謀面的姐夫。不幸地,朱元璋因為下手太重,姐夫性命垂危。姐夫在臨死前,叫兒子挑燈籠照看「舅父」朱元璋,一看竟是帝王之相,於是央求朱元璋登基後封他的兒子為官。後來,朱元璋真的當了皇帝,就讓外甥挑起燈籠,宣...

「一夜急白髮」原來是好事?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髮」除了是歇後語,比喻情勢兇惡;它亦被引入籤文,解為困難重重,但終究有驚無險,絕地逢生。一夜變白髮原是令人生怕的,但從它的出處看原來是一件好事。為甚麼?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其家族原在楚國薄有名聲,但後來遭奸臣陷害,父兄被殺,楚王更大規模通緝他。他一路逃到楚國邊境昭關,一心過了昭關便可直通到吳國,無奈戒備森嚴,只好躲進山林,恰好遇上東皋公,東皋公同情並收留了他,答應助他逃出昭關。

   然而,過了七天東皋公對逃走一事隻字不提,伍子胥...

「快刀斬亂麻」的下一句是甚麼?

  「快刀斬亂麻」出自《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故事說:一天,東魏丞相高歡為了測試兒子們的才智,每人各發一把亂麻,鬥快整理。 當其他兒子都全神貫注地抽出亂麻,高洋不慌不忙找來一把刀,三兩下便把亂麻斬斷了,並對高歡解釋:「亂者須斬!」高洋後來成為了北齊文宣帝。

  後人把這故事概括至一個成語:「快刀斬亂麻」,形容以果斷快捷的手段,解決錯綜複雜的問...

「女人心海底針」下一句是甚麼?

  「女人心、海底針」這句俗語,從字面看,一根針掉進大海,當然很難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難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細密、感情細膩,喜好和情緒,有時候就像3、4月的天氣,驟晴驟雨,難以捉摸。雖然這句話出處已難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機會來自男性。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撈到還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撈到針,但這針仍是會扎人的。

   兩句話連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講道...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象征帝位,這個詞出自《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紫禁城內就有不少象徵九五之尊的地標,其中一個就是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有一座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該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條大龍,正中央是黃龍,兩側各四條行龍。 

  古人把數字分為「陽」和「陰」,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是為天子之尊的重...

北京話:裝墊兒台

  「趕快看『裝墊兒台』。」如果有一個北京人跟你說「裝墊兒台」,他的意思並非指裝上墊子的講台或舞台,而是指「中央電視台」。

  「裝墊兒台」這詞曾經在網絡上非常火紅。據說是因為有央視主持人在2016年奧運會直播當中,以極快語速把中央電視台讀成像北京口音的「裝墊台」,自此這詞便成為非北京人模仿北京腔的潮語。除了「裝墊兒台」外,還有「胸是炒雞蛋」(即西紅柿炒雞蛋,等同香港的蕃茄炒蛋)、「王五井兒」(即北京著名商業街王府井)及...

珍妃井

  說起北京紫禁城內的人氣景點,位於寧壽宮北端貞順門內的珍妃井必定入選。光緒皇帝與珍妃的愛情故事可算是家傳戶曉,珍妃的葬身之處也就添上神祕色彩。

  珍妃生前是光緒帝的嬪妃,1889年入宮被封為珍嬪,深得光緒帝寵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記載,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倉卒逃難。臨行前,慈禧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珍妃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溺死,珍妃就此斃命,而這口井就是現時故宮內的「珍妃井」了。1901年光緒帝回京,追封珍妃為貴妃,而珍妃...

小寒不寒 清明泥潭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在每年的1月5至7日之間,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部分地區,小寒可能比大寒更冷,因此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

  正常而言小寒天氣是十分寒冷,但若天氣有反常情況,便會有「小寒不寒,清明泥...

倍兒爽

  內地歌手大張偉 (原名張偉)曾於2014年發行一張音樂專輯,其中一首作品叫《倍兒爽》,當年不少樂迷都覺得夠接地氣。原因不少北方人,特別是北京人常常說這個詞。這個詞究竟是甚麼意思呢?

  倍兒爽是由「倍兒」和「爽」兩個詞組合起來,爽的意思就是痛快,感覺很好。至於倍兒,並不單是指加倍的意思,而是有極其、特別、非常等意思。所以,倍兒爽的意思就是特別痛快,感覺非常好。

  倍兒這個詞原是北京方言,由於北京的文化影響力強,所以這個用法在北方其他地方也流行開來。90年代中國牙膏品牌「藍天六必...

打書釘

  新的一年,祝願讀者身體健康,成年人工作順利,小朋友則學業進步。說起讀書,昔日愛閱讀的人都喜歡到書店「打書釘」。這詞語源起於香港,非本地人可能不太了解箇中含意,那便在今天談一下「打書釘」的由來。

  「打書釘」是指在賣書的地方翻看書籍,或長時間逗留看書而不付錢購買書本的行為。「打書釘」的人有些是為了打發時間,有些則是想看書卻又不想購買,當然也有些是希望透過「打書釘」來決定手中書本是否值得購買。

   為了吸引讀者,一些大型書店會在店內放置舒適的桌椅或沙發供讀者坐下看書。內地的一些大型書店或台灣...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

北京人不說「啥」?

  「啥」這個字在普通話中使用頻率甚高,特別是在北方生活的民眾經常都會使用到。

  「啥」意思就是甚麼,通常在直接或間接疑問句中用作疑問代詞,譬如說吃啥,意思就是吃甚麼;幹啥則是做甚麼的意思。遠在百多年前,大眾已用「啥」來代表「甚麼」的意思。例如在清代劉鶚所著的《老殘遊記》中,第14回便有這句話,老殘道:「送饅頭給誰吃?要這些船幹啥?」

  不過,老一輩的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說...

東北話:五脊六獸

  在東北話中經常聽到「五脊六獸」這個詞,人們常說:「看把你閒的五脊六獸的」。究竟五脊六獸是甚麼「怪獸」呢?

  其實,五脊六獸是用來形容閒着發慌,不知道該做甚麼好、百無聊賴的意思;也用來形容心煩意亂,忐忑不安。老舍曾在《四世同堂》中寫到,「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

  五脊六獸最初是中國建築用詞。五脊,指房屋的正脊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吞獸,四條垂脊則排列着五個蹲獸,是為六...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