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看中國70年代引進西方設備 財赤100億迫停生產投資

編輯︰黃皓頤

  從清朝1863年、1864年前後,李鴻章、左宗棠在浙江和江蘇分別對抗太平軍,曾請過洋槍隊作戰,知道西方技術的厲害,因而在清朝末年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就是現在我們說的「引進消化吸收」。

溫鐵軍看財赤減建設停新增職位 1974年百萬青年「上山下鄉」

上山下鄉
溫鐵軍指出,1973年中國開始引進西方設備進程,但因財政有限,很快會出現財政赤字危機,數字更達100億,因而不得不減建設、減生產投資,並將過百萬未能在城市找到就業機會的年輕人,送到農村學習,進行「上山下鄉」。(網上圖片)

  從1970年代開始,我們又做了一次引進、消化、吸收,引進西方設備。1973年開始引進,結果1974年立刻轉化成財政赤字。那時候,不是說任何事情都符合規律,但是大部分經濟發展過程中間發生的情況和問題,都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當時中國的財政是非常有限的。1960年代是一窮二白,只要開始引進,一定會變成財政債務負擔,直接轉化成赤字。

  1973年開始引進,1974年財政赤字就突破100億,危機就爆發了。

  過往中國財政有三大部分,第一是政府支出,政府的運轉是一天都不能停下來的。因此財政有三分之一以上用於政府支出。

  第二是社保,即老人退休、各種醫療和社會開支等等,也是一天都不能少的。

  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用來搞建設的。1974年前後,當財政出現100億赤字的時候,就只能減少建設。那意味着沒有擴大再生產的能力。

  於是,原本「上山下鄉」在1972年、73年差不多要停了,但在1974年又要開始第三次「上山下鄉」了,將幾百萬未能就業的城市青年送到農村。這就叫做讓農村承載城市因沒有擴大再生產投資,不能有新增就業的機會,於是大量的城市青年又向農村轉移了。

  其實,這時候你不能因減少投資而不擴大生產,就以為債務解決了。

  延伸閱讀:溫鐵軍看工業生產過剩 引發70年代產業轉移潮

溫鐵軍看西方產業轉移 發展中國家先甜後苦負債纍纍

  在1970年代,所有發展中國家只要接受了西方的產業轉移,都會開始出現因債務轉化成為財政赤字。面對財赤,你要麼不能增加社會開支,要麼不能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因此從70年代開始,發展中國家進入了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

  這些社會運動中,矛頭主要轉向本國政府和政治,就是指集權、各種各樣的不人道、缺乏人權等等事情。

  西方產業轉移,把勞動與資本直接對抗的矛盾轉嫁到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僅僅10多年的工業增長,接着就轉化成這些增長背後的負債,這就是產業資本全球化的代價在發展中國家爆發。

韓國製車業-現代汽車
雖然在1970年代,發展中國家接受了西方的產業轉移,都會出現因債務轉化成為財政赤字的情況。但,亦有例外者,好像韓國在70年代發展汽車工業,配合國家的振興計劃及重點政策,得以自主研發及生產製造汽車,更開創韓國汽車出口海外的先河。1980年代,韓國已成為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之一,直至現在,它在汽車製造業的重要性未有退減。圖攝於1990年現代汽車安裝生產線。(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溫鐵軍看中國威脅論由來 成功擊退亞洲金融風暴成關鍵

  至於中國,在1974年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周恩來、毛澤東兩位制定「四三方案」的偉人,相繼於1976年去世,而接班的領導人按照既定的方程式「引進、消化、吸收」來引進西方的資本和技術。(八之二)

  (轉載自Global University for Sustainability@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相關標籤
中國黑龍江省稻田作業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

左圖為印尼,右圖為烏茲別克

溫鐵軍看中東和解、中亞整合、亞非大陸橋能否順利達成?

中國 農村 太陽能發電

溫鐵軍回顧1980年代農村改革 跟財政赤字息息相關

1970年代西安一間工廠門外

溫鐵軍看中國接收西方產業轉移的代價 1979年財赤近200億

1950年代中國一家紡織廠的工人

溫鐵軍看工業生產過剩 引發70年代產業轉移潮

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

溫鐵軍看中國捲入新冷戰 源於美國難忍人民幣結算的挑戰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景點阿斗寨|劉禪為何被百姓奉為「花神」?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2年貴州大學畢業生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5大經驗值得美國學習 更要學長遠規劃能力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論中國外交:中華和合文化推動世界和平共處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