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5/06/2022
添馬艦政府總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再加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這幾座風格各異的地標建築,其實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之手——土生土長的港產建築師嚴迅奇。他將東西文化、古今元素融於設計,在維港邊打造一座又一座富有風格的「嚴式建築」。
香港故宮|國際舞台屢獲大獎 嚴迅奇卻選擇回流香港
嚴迅奇成長於香港,在聖保羅男女中學讀書時就特別鍾情木工課。一次偶然機會,他讀到一本關於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的書,從中體會到「建築設計是種藝術」,萌生成為建築師的夢想。
1976年,嚴迅奇以優異成績從港大建築學系畢業,隨後來到一間建築工程事務所實習。不到兩年,他便同朋友合夥創業,創立了自己的事務所。再過一年,又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成為法國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國際建築比賽的冠軍。
他的傳奇之路,也從此開啟。
將目光轉向海外,參與國際比賽,對嚴迅奇來說既是機遇也是無可奈何。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建築師想要放開手腳揮灑創意實屬不易,唯有在國際範圍內,方能「不計較實用面積」地令建築設計真正成為藝術。
對嚴迅奇來說,建築不單是藝術,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藝術,「它需要科學有效地解決空間問題,並將這種解決方法提升到藝術境界。」
抱持這樣的理念,嚴迅奇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大放異彩。他先後獲得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芝加哥AthenaeumAwards、世界建築節(WAF)項目獎等重大國際建築屆獎項,作品更多次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
蜚聲國際之後,他本來可以在歐美發展,建造傳世建築。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留在香港,將東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融入自己的設計中,因地制宜為香港建造地標。
延伸閱讀:先睹為快!香港故宮7月開幕 北京故宮借出900件珍貴文物
香港故宮|嚴迅奇鼓勵年輕設計師北上尋機遇
他的作品中,既有設計靈感來自《清明上河圖》的西九文化區,遊人步入其中,經歷探索和漫步,才能發現其中蘊含的美感和驚喜,別有層次和韻律。而香港滙豐銀行大廈,嚴迅奇富有創意地將商業建築的地面設計成開放空間,將交通交匯處留給公眾,既增強了社區功能,又簡潔美觀,讓珍貴的城市空間得到最佳利用。
即將開放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更是嚴迅奇的匠心之作。曾設計過廣東省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的嚴迅奇有豐富的博物館設計經驗。
香港故宮毗鄰M+,通過中間的綠地連結,設計起來並不容易。嚴迅奇用了6、7個月,才最終訂下方案:整體建築造型從功能出發,儘量騰空地面空間和綠化面積;外觀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古代藝術文物,上寬下窄,線條簡潔流暢;中庭就呼應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文化符號。
至於外牆設計,除了呈現古代藝術文物肌理感,又兼具環保功效,能隔熱、節能、吸音,以降低周圍的戶外演出對館內的影響。嚴迅奇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讓東方和西方、古代和現代,讓藝術品們在此隔空對話。
在香港故宮即將開幕之際,嚴迅奇又再走入大眾的視線;而今,嚴迅奇在從事建築設計之外,也在大學當教授。對年輕的建築師,嚴迅奇建議他們可以去大灣區找機會,鍛鍊自己,追求創意。正如當年的他那樣,走出去,博採眾長,再回到香港,打造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