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祈福新邨 何以被朱鎔基稱為「中國第一邨」?

撰文︰華思齊

  199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到廣州一屋苑視察,原本只逗留3分鐘,結果卻把行程延長至1小時,更為這裏留下「中國第一邨」的美名。這個深深吸引朱鎔基的地方,正是廣州番禺祈福新邨。

中國第一個超級大樓盤祈福新邨

  祈福新邨,堪稱中國第一個超級大樓盤,現時常住人口超過20萬,是內地最大高尚住宅區之一。然而在祈福新邨落成之前,番禺根本未有商品房、甚至沒有房地產開發的概念。

  改革開放前,新中國一直奉行土地公有制,根據憲法,任何人或組織均不能侵佔、買賣、出租或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一律由國家劃撥人民;物業均由政府建造,再分配人民,住宅樓宇是福利品,而非商品。改革開放後,城市需要資金發展基建,為解決資金流問題,國家開始實行土地改革,房地產市場應運而生。

1993年,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到祈福新邨參觀後,曾感慨地說:「如果每個開發商都像你們這樣不浪費一分耕地,我就放心了!」(圖片來源:Getty)
1993年,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到祈福新邨參觀後,曾感慨地說:「如果每個開發商都像你們這樣不浪費一分耕地,我就放心了!」(圖片來源:Getty)

祈福新邨由養鴨水塘變「港人度假村」

  1991年祈福新邨動工之前,地皮所在的番禺鍾村還是鄉下一樣的地方,附近只有幾個養鴨水塘,年產值不過幾千元。後來當地政府邀請外商到此考察,最初有人建議興建遊樂場,但港商彭磷基獨具慧眼,認為番禺與香港交通方便,若以「港人度假村」為賣點發展房地產,將會大有可為,加上當年政府給予港澳僑商很多優惠條件,彭磷基決定放手一搏,在此發展番禺首個房地產項目。

  延伸閱讀「找房子比找對象更難?」 回顧房改前的換房大會

祈福新邨開售初期,以港人度假邨為賣點,吸引港人北上置業,高峰期祈福新邨一度有70%業主為香港人。(網上圖片)
祈福新邨開售初期,以港人度假邨為賣點,吸引港人北上置業,高峰期祈福新邨一度有70%業主為香港人。(網上圖片)

祈福董事長彭磷基 曾參建香港錦綉花園及康樂園

  祖籍番禺的祈福集團董事長彭磷基擁有豐富房地產發展經驗,曾參與承建香港「錦綉花園」及「康樂園」等項目。儘管當年鍾村一片荒蕪,彭磷基心中早有藍圖,把眼前這片面積有如尖沙咀的空間,以衞星城市的規劃模式,發展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住宅項目祈福新邨。

  延伸閱讀參考香港政策增收入 改革開放後深圳第一次賣地

祈福集團董事長彭磷基畢業於香港英皇書院,自小夢想行醫,18歲曾考上香港大學醫學系,卻因無法支付學費被迫放棄。後來他陪有意赴美留學的同學考試,意外獲得土木工程系獎學金,展開美國留學之旅,後在加拿大攻讀建築學碩士。1985年起他自習醫學,2001年始建祈福醫院,2006年以66歲之齡重返校園,在暨南大學攻讀醫學博士,並取得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專業博士學位。圖為彭磷基及太太孟麗紅。(網上圖片)
祈福集團董事長彭磷基畢業於香港英皇書院,自小夢想行醫,18歲曾考上香港大學醫學系,卻因無法支付學費被迫放棄。後來他陪有意赴美留學的同學考試,意外獲得土木工程系獎學金,展開美國留學之旅,後在加拿大攻讀建築學碩士。1985年起他自習醫學,2001年始建祈福醫院,2006年以66歲之齡重返校園,在暨南大學攻讀醫學博士,並取得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專業博士學位。圖為彭磷基及太太孟麗紅。(網上圖片)

90年代祈福新邨售價僅香港樓價十分一

  祈福新邨是內地最早引入「一站式」居住模式的模範社區,坐擁「大環境、大配套、大交通」的優勢,分期建有10所國際及省級學校、一家國家三甲醫院、應有盡有的商業街及齊全的社區配套,還有高達75%的綠化率,配備完善的交通網絡連接廣州市區及香港;90年代祈福新邨的售價約每平方米1,000元人民幣,價錢僅香港樓價的十分之一,故一開售已獲港人青睞,掀起港人北上置業熱潮。

  延伸閱讀「瞓街」輪候買樓花 香港房屋問題至今未解

祈福醫院是中國首家通過國際JCI認證的醫院,是國家級三甲醫院,也是廣東省中醫名院。 (網上圖片)
祈福新邨的社區配套完善,發展約30年,擁有10所國際及省級學校,還有約37萬平方米超級商業街、食街、街市、銀行及逾百個大大小小的休閒公園。而祈福醫院更是中國首家通過國際JCI認證的國家級三甲醫院。 (網上圖片)

祈福新邨開創廣州人「一小時生活圈」先河

  當年的廣州人,大多傾向居於工作單位附近,好在午休時間回家吃頓飯、睡一覺。但祈福新邨落成後,完善的規劃向內地業主呈現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改變上班族的居住習慣,在祈福新邨置業,開創郊區居住、市區上班的「一小時生活圈」先河。

  而祈福新邨先進的規劃、配套及管理經驗,亦成為改革開放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本參考書,開創華南、以至全中國的樓市發展新時代。

  延伸閱讀太古城當年今日落成 首批單位最平賣幾錢?

鄧小平南巡講話6|搞科技,愈高愈好,愈新愈好

1:52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尼克遜訪華促成《上海公報》中美建交第一步

尼克遜訪華 促成《上海公報》中美建交第一步

鄧小平南巡講話5|我們發展中大國,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

由「農業學大寨」到「農業現代化」 看改革開放

2:13
當代中國-香港回歸25周年|千億入市擊退炒家中央支持鞏固金融地位

香港回歸25周年|千億打鱷 人幣中心 互聯互通 中央鞏固香港金融地位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