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清|2021年 中國這10大科學成就不可不知

編輯︰紀小婷

  2021年,中國眾多的科學成就中,哪幾項最重要?12月20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評選並發布了本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涉及航天、疫情、農業、計算機等各個範疇。這篇文章就帶你一一認識這些科學成就。

10大科學成就之1:「人造太陽」 創世界新紀錄

  被稱為「人造太陽」的中國新一代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2021年5月28日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可重複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將1億攝氏度20秒的原紀錄延長了5倍。

  「人造太陽」即是採用核聚變原理提供能量,有望成為未來人類解決能源及氣候問題的理想方案,但至今尚未攻克長期維持核聚變過程穩定受控的難題。目前「人造太陽」技術所能維持的穩定核聚變時間,只能以秒來計算。中國突破的新紀錄進一步證明核聚變能源的可行性,也為其邁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礎。

當代中國-中國發展-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人造太陽」有望成為未來解決能源及氣候問題的理想方案,但目前還面對種種難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0大科學成就之2:太空站長期有人駐留

  今年4月,中國太空站核心艙成功發射;6月,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位航天員進入太空站並駐留3個月;10月,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位航天員成為太空站第二批訪客,駐留時間預計長達半年。至此,中國太空站開啟了有人長期駐留的時代,將來更有望迎接外國太空人。

大事回顧-太空站
聶海勝(中)、劉伯明(右)、湯洪波(左)3位太空人,成為中國太空站的第一批訪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中國太空站開啟新階段 長期有人駐留 將迎外國太空人

10大科學成就之3:「天問一號」著陸火星

  5月15日凌晨,中國「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在經過296天的飛行之後,成功在火星上軟著陸,實現「繞、著、巡」中的第二步著陸。「天問一號」任務突破了多個關鍵技術,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又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

  火星車「祝融號」對火星展開巡視和探測,拍攝了探測器著陸點全景和火星的地形地貌,監測到火星上有四季和微風,幫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天問一號」還傳回一張在距離火星220公里處拍攝到的火星圖像,捕捉到火星全貌,地貌亦清晰可見。

大事回顧-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任務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火星車「祝融號」對火星的探測幫助人類認識這個星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0大科學成就之4:發表新冠疫苗III期試驗結果領先全球

  5月26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發論文,總結分析了中國生物兩款新冠滅活疫苗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對其有效性、安全性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兩款新冠滅活疫苗兩針接種后14天能形成有效保護,保護效力分別為72.8%和78.1%。這是全球首個正式發表的新冠滅活疫苗III期臨床試驗結果,也是中國新冠疫苗III期臨床試驗結果的首次發表。

新冠疫苗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新冠疫苗III期臨床試驗結果,是全球首個正式發表的相關試驗結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0大科學成就之5:中國首次合成全人工澱粉

  糧食不再需要耕種,而是在生產廠房中合成?這天方夜譚般的想像正在成為可能。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科學團隊的論文,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刊發,該團隊成功實現由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意味着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澱粉,可以二氧化碳為原料,通過一系列生物與化學反應,通過工業工序而生產出來。

社會民生-人工澱粉1
簡單來講,該實驗就是以二氧化碳為原料,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澱粉。(圖片來源:新華網微博)

  延伸閱讀: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人工合成澱粉 糧食可以無中生有?

10大科學成就之6: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問世

  5月10日,中國成功研製出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其操縱的超導量子位元(內地稱比特)達到62個,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還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可程式設計的二維量子行走。

  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有望通過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方面,如密碼破譯、大數據、藥物分析等領域,相比經典計算機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它也是目前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戰之一,已經成為歐美各發達國家競相角逐的焦點。

祖沖之號
「祖沖之號」由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團隊成功研製。(網上圖片)

10大科學成就之7:「深海一號」能源站正式投產

  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深海一號」能源站6月底正式投產。

  「深海一號」大氣田距海南三亞市東南150公里,是中國迄今自主發現的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氣田。能源站的投用,標誌着中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從300米深水邁向1,500米超深水,所產天然氣預計每年向廣州、香港、海南等地穩定供氣30億立方米,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氣需求。

深海一號
「深海一號」大氣田距海南三亞市東南150公里,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千億立方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0大科學成就之8:觀測到迄今宇宙最高能量光子

  5月17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公布,觀測並記錄到1,400萬億電子伏特(1.4PeV)的伽馬光子,這是人類迄今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有助於進一步解開宇宙線的奧秘。

  宇宙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粒子流,其起源是一個前沿科學問題,以往觀測尚未發現銀河系內有將宇宙線加速到1PeV以上的天體,而這次的觀測突破了人類對銀河系粒子加速的傳統認知。

  本次成果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觀測並記錄,LHAASO位於四川省稻城縣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裝置,目前尚在建設中,這次的成果是基於已經建成的1/2規模探測裝置觀測到的。 

宇宙線觀測站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裝置。(網上圖片)

10大科學成就之9:「嫦娥五號」帶回月壤 揭示月球演化史

  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2020年底帶回珍貴的月壤樣本,針對部分月壤的首批科研成果2021年10月面世。科研人員透過一類新的月海玄武岩,證明月球直到20億年前仍然存在岩漿活動,比以往認知的岩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這個數據填補了美國和前蘇聯月球採樣任務的空白,進一步還原月球演化歷史,體現了中國科研的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嫦娥五號-月壤03
2021年7月,「嫦娥五號」第一批月壤樣本正式發放,17.4764克月壤被分為31份,發放給13個科研機構分頭進行研究。(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成果面世  還原月球演化歷史

10大科學成就之10:「海斗一號」實現萬米深海考察

  中國今年對馬里亞納海溝深淵展開科學考察,期間無人潛水器「海斗一號」取得世界級成果,最大下潛深度達10,908米,填補了當前國際上無人潛水器萬米科學考察應用的空白。

  「海斗一號」是中國研發的自主遙控無人潛水器,既能大範圍自主巡航探測,又能即時定點精細觀測,還能夠通過所攜帶的機械手採集樣品。

  「海斗一號」打破了多項無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包括最大下潛深度超過萬米,海底連續作業時間超過8小時,近海底航行距離超過了14公里等,在探尋目標物、探測海底地形地貌、實時影像直播等領域體現出明顯價值,是萬米深淵科學考察的有效裝備。

海鬥一號
「海鬥一號」是中國研發的自主遙控無人潛水器,可到萬米深海進行科學考察。(網上圖片)
2:10
當代中國-科學探索-磁浮空軌興國號

中國首輛磁浮空軌車「興國號」 懸於半空在城市穿梭

中國首條磁浮列車線 當年今日上海通車

「以石擊石」撞走來襲小行星 中國提方案拯救地球

提前預警外星人入侵 「中國天眼」可以救地球?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1:43

大事回顧|2021年 中國這10件大事載入歷史

大事回顧|2021年香港10大正能量新聞

當代中國-粵澳港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大灣區大事回顧cover

大事回顧|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5件香港人必看的大事

一文看清|2021年 中國這10大科學成就不可不知

中國鐵路|盤點2021年新開通5大線路 八縱八橫日趨完善

緬懷偉人|除了袁隆平 2021年辭世的學界泰斗還有他們

「中國種不了榴槤」魔咒被打破!國產榴槤「樹上熟」 香甜飽滿不輸進口?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