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0-19
今年4月,中國太空站核心艙成功發射;6月,3位航天員進入太空站並駐留3個月;10月,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位航天員成為太空站第二批訪客,駐留時間預計長達半年。至此,中國太空站開啟了有人長期駐留的時代,將來更有望迎接外國太空人。有俄羅斯媒體就稱,目前中國已收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7份申請,希望進入中國太空站。
中國太空站吸引外國太空人 已收17份申請
中國太空站目前正在建設中,除了已經成功發射的天和核心艙,還有後續將與核心艙對接的夢天、問天實驗艙。另一邊廂,國際太空站可能於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太空站或成全球唯一一個運作中的太空站,因此備受矚目,吸引全球各地的太空人的目光。
延伸閱讀:中國航天科技的代表 「天宮」與國際太空站差距大嗎?
俄羅斯媒體16日發表文章稱,中國目前已經收到17份國際太空人進入中國太空站的申請,意味着中國太空站很快就會國際化。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則於日前透露,目前已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向中國提出合作意願,對此中國秉持歡迎態度;相信在中國太空站進入運營階段后,大家就會看到外國太空人參與飛行。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就認為,中國太空站是「後起之秀」,外國太空人可以帶來自己的經驗和先進儀器,雙方各自發揮特長,少花錢多辦事,令中國太空站快出成果、多出成果。
想進入中國太空站 外國太空人首要任務學中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太空站所有設備指示和標識都是中文,因此外國天空人想要加入,首要任務就是學習中文。
據悉,歐洲太空總署早在2015年就和中國國家航天局簽訂合作協議,安排3位來自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太空人學習中文,這3位太空人預計最快將於2022年進駐中國太空站工作。
延伸閱讀:歐洲宇航員努力學中文:我想上中國太空站
中國航天工程開展多種國際合作
除了有關太空站的合作,中國在航天的其他領域亦一直抱持與國際積極合作的態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已經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航天機構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展開合作交流。
合作對象包括俄羅斯、德國、法國、義大利、巴基斯坦等國家的航天機構,以及聯合國相關機構、歐洲太空總署等航天組織。
合作方式亦非常多樣化,譬如在航天員選拔訓練方面,中國航天員曾到俄羅斯參與訓練,本次神舟十三號的「新丁」葉光富就曾於2016年參加歐洲組織的洞穴實驗,歐洲航天員亦曾於2017年參加中國組織的海上救生訓練。
隨着中國航天的不斷進步以及太空站的不斷完善,相信類似的國際合作只會愈來愈多,中國太空人與其他國家的太空人,亦將發揮各自所長、共同探索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