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清|2021年 中国这10大科学成就不可不知

编辑︰纪小婷

  2021年,中国众多的科学成就中,哪几项最重要?12月2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选并发布了本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涉及航天、疫情、农业、计算机等各个范畴。这篇文章就带你一一认识这些科学成就。

10大科学成就之1:“人造太阳” 创世界新纪录

  被称为“人造太阳”的中国新一代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21年5月28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

  “人造太阳”即是采用核聚变原理提供能量,有望成为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及气候问题的理想方案,但至今尚未攻克长期维持核聚变过程稳定受控的难题。目前“人造太阳”技术所能维持的稳定核聚变时间,只能以秒来计算。中国突破的新纪录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为其迈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础。

当代中国-中国发展-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人造太阳”有望成为未来解决能源及气候问题的理想方案,但目前还面对种种难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大科学成就之2:太空站长期有人驻留

  今年4月,中国太空站核心舱成功发射;6月,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位航天员进入太空站并驻留3个月;10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位航天员成为太空站第二批访客,驻留时间预计长达半年。至此,中国太空站开启了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将来更有望迎接外国太空人。

大事回顾-太空站
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左)3位太空人,成为中国太空站的第一批访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中国太空站开启新阶段 长期有人驻留 将迎外国太空人

10大科学成就之3:“天问一号”著陆火星

  5月15日凌晨,中国“天问一号”著陆巡视器在经过296天的飞行之后,成功在火星上软著陆,实现“绕、著、巡”中的第二步著陆。“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多个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行星著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火星车“祝融号”对火星展开巡视和探测,拍摄了探测器著陆点全景和火星的地形地貌,监测到火星上有四季和微风,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火星。“天问一号”还传回一张在距离火星220公里处拍摄到的火星图像,捕捉到火星全貌,地貌亦清晰可见。

大事回顾-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行星著陆,火星车“祝融号”对火星的探测帮助人类认识这个星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大科学成就之4:发表新冠疫苗III期试验结果领先全球

  5月26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刊发论文,总结分析了中国生物两款新冠灭活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款新冠灭活疫苗两针接种后14天能形成有效保护,保护效力分别为72.8%和78.1%。这是全球首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灭活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也是中国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首次发表。

新冠疫苗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全球首个正式发表的相关试验结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大科学成就之5:中国首次合成全人工淀粉

  粮食不再需要耕种,而是在生产厂房中合成?这天方夜谭般的想像正在成为可能。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科学团队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刊发,该团队成功实现由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意味着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淀粉,可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生物与化学反应,通过工业工序而生产出来。

社会民生-人工淀粉1
简单来讲,该实验就是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图片来源:新华网微博)

  延伸阅读: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人工合成淀粉 粮食可以无中生有?

10大科学成就之6: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问世

  5月10日,中国成功研制出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其操纵的超导量子位元(内地称比特)达到62个,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程式设计的二维量子行走。

  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有望通过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问题方面,如密码破译、大数据、药物分析等领域,相比经典计算机实现指数级别的加速。它也是目前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战之一,已经成为欧美各发达国家竞相角逐的焦点。

祖冲之号
“祖冲之号”由中国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团队成功研制。(网上图片)

10大科学成就之7:“深海一号”能源站正式投产

  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6月底正式投产。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三亚市东南150公里,是中国迄今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能源站的投用,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从300米深水迈向1,500米超深水,所产天然气预计每年向广州、香港、海南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

深海一号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三亚市东南150公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大科学成就之8:观测到迄今宇宙最高能量光子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公布,观测并记录到1,400万亿电子伏特(1.4PeV)的伽马光子,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有助于进一步解开宇宙线的奥秘。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其起源是一个前沿科学问题,以往观测尚未发现银河系内有将宇宙线加速到1PeV以上的天体,而这次的观测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

  本次成果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观测并记录,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装置,目前尚在建设中,这次的成果是基于已经建成的1/2规模探测装置观测到的。 

宇宙线观测站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装置。(网上图片)

10大科学成就之9:“嫦娥五号”带回月壤 揭示月球演化史

  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2020年底带回珍贵的月壤样本,针对部分月壤的首批科研成果2021年10月面世。科研人员透过一类新的月海玄武岩,证明月球直到20亿年前仍然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认知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这个数据填补了美国和前苏联月球采样任务的空白,进一步还原月球演化历史,体现了中国科研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嫦娥五号-月壤03
2021年7月,“嫦娥五号”第一批月壤样本正式发放,17.4764克月壤被分为31份,发放给13个科研机构分头进行研究。(网上图片)

  延伸阅读:“嫦娥五号”月壤研究成果面世  还原月球演化历史

10大科学成就之10:“海斗一号”实现万米深海考察

  中国今年对马里亚纳海沟深渊展开科学考察,期间无人潜水器“海斗一号”取得世界级成果,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8米,填补了当前国际上无人潜水器万米科学考察应用的空白。

  “海斗一号”是中国研发的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既能大范围自主巡航探测,又能即时定点精细观测,还能够通过所携带的机械手采集样品。

  “海斗一号”打破了多项无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包括最大下潜深度超过万米,海底连续作业时间超过8小时,近海底航行距离超过了14公里等,在探寻目标物、探测海底地形地貌、实时影像直播等领域体现出明显价值,是万米深渊科学考察的有效装备。

海斗一号
“海斗一号”是中国研发的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可到万米深海进行科学考察。(网上图片)
2:10
当代中国-科学探索-磁浮空轨兴国号

中国首辆磁浮空轨车“兴国号” 悬于半空在城市穿梭

中国首条磁浮列车线 当年今日上海通车

“以石击石”撞走来袭小行星 中国提方案拯救地球

提前预警外星人入侵 “中国天眼”可以救地球?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中国种不了榴莲」魔咒被打破!国产榴莲「树上熟」 香甜饱满不输进口?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