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奢侈品先要有它?僑匯券的獨特歷史

撰文︰潘少權

  40年前,即使剛推行改革開放,全國物資匱乏,差不多所有商品都憑票購買;但那時,卻有一地方可以購買到市場上沒有的東西,例如進口電視機、洗衣機,香煙等。那就是專為華僑或港澳同胞家眷專設的僑匯商店,又叫華僑商店或友誼商店,購買的人有一種特殊證:「僑匯券」。既稱特殊,背後自有其獨特處。

僑匯乃國家重要外匯資源

  廣東人早在秦漢年間,已放洋貿易,據歷史記載,廣東人開始移居海外約在唐末宋初。廣東省可說是主要僑區,1/4全省人口有歸僑、僑眷和港澳同胞家屬,位列全國最多。

昔日用來買舶來品的僑匯券,年輕人可能見也沒見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昔日用來買舶來品的僑匯券,很多年輕人可能都未必見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即使在1933年,廣東僑匯2.5億,佔全國僑匯額8成以上,成為全省經濟一大支柱。僑匯其實是華僑家眷和港澳同胞在內地親屬生活的來源之一;當然亦是國家重要外匯資源。

  1949年新中國成立,西方國家實施經濟封鎖,國家獲取外匯渠道有限;若要發展工業,需要外匯購買外國某些原材料和零件,即使一些醫療用品和藥物,也需要外匯,故此華僑寄回親屬作生活費的外匯,成為非常貴重的資源。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挑扁擔送物資回鄉探親

華僑商店或友誼商店說得上是昔日的奢侈品店,只有持有特別票券的人能在此購物。(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前已有 廣東率先推僑匯券 

  1957年12月,廣東在全國最先推行僑匯券,並在廣州市開了第一間華僑商店。僑眷收到國外或港澳親人寄來外匯後,依官方匯率兌換人民幣,再領取僑匯券,可在華僑商店購買進口商品。

  1962年全國統一僑匯物資供應,按規定,僑眷用僑匯兌換人民幣後,每100元可換購糧食80斤、豬肉3斤、糖油4、5斤、棉布20尺等。在當時物資條件差劣的情況下,這可是非常優裕了。

  文革前,有這些海外關係,像有了特權,人人羨慕;文革期間,有海外關係,卻不是好事,而且可能惹禍上身,人人敬而遠之。當時廣東省政府決定停止僑匯物資供應,僑匯券作廢,華僑商店關門。

文革期間,廣東省政府決定停止僑匯物資供應,僑匯商場關閉;改革開放後又陸續重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後 僑匯商店復營

  文革結束,改革開放,1978年各地逐漸恢復僑匯商品供應,並陸續恢復建立僑匯商店或專櫃,以吸納外匯。華僑商店和友誼商店成為當年最豪華的商店。

  在華僑商店和友誼商店商店可購買的商品,亦由進口電視機、電冰箱,進口香煙,發展成十分綜合性,五金家電、服裝鞋帽、針織百貨、文化用品、烈酒等。於是許多地方為賺取外匯大搞華僑商店和友誼商店,但又因價格太貴和經營不善等問題而舉步維艱。

改革開放後,國企大改革、民營企業興起,僑匯商店也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後來改革開放拓展至特區以外,國企又進行大改革,下崗工人無數,於是民營企業興起……具歷史特殊意義的僑匯商店和僑匯券敵不過改革大潮,最後走進歷史博物館。

  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僑匯商店和僑匯券的出現,反映了中國人應對困難時靈活變通的一面。

  延伸閱讀: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深圳市花簕杜鵑

深圳特區45年|市花簕杜鵑 為何「很像深圳人」?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菩薩與女鬼之間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談中美對帳 最令美國人震驚7件事是?

一鑊粥  

    「一鑊粥」是廣東方言,比喻一團糟、一個爛攤子。這個詞由來是怎樣的呢?

  「一鑊粥」源自歇後語「煲燶粥——大煲夾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漿糊。粥煲燶了,便更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這個形態,反映做事並未完成,半途而廢,一塌糊塗。

  如果有人把「一鑊粥」來個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鑊泡」,事態便更嚴重了。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