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姑娘等了他60年!中國文化泰斗季羡林的異國情緣

編輯︰許可

  國寶級學者季羡林一生與中國文化結緣,學術成就享譽中外。但這位中國文化泰斗在情感世界卻有着遺憾,他與「包辦婚姻」的妻子相伴一生,卻沒有共同語言;他留學時與一位德國姑娘兩情相悅,又因在故鄉有家室而含淚放棄,有情人未成眷屬。季羡林回國後,這位德國姑娘苦苦等待了他60年,終身未嫁。

 

中國文化:北大唯一終身教授

   季羡林1911年生於山東,曾入讀私塾,小學起學習經書詩詞等傳統中國文化,又陸續接觸英語和德語,1930年入讀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至1935年以交換研究生身份負笈德國,主修印度學,開始研究梵文、古印度語言巴利文,以及已經滅亡的新疆吐火羅文,終取得博士學位;期間他還自學了法、俄等多門外語。

季羡林1935年到德國留學,1941年取得學位,之後因繼續學術研究因戰火等原因,至1946年才回到中國。(網上圖片)

  1946年學成回國後,季羡林一直史北京大學任教,是北大唯一的終身教授。他除了教學外,還繼續在印度學、佛教學等領域作研究。他曾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了解印度文化,它對我們影響很深。」

  其實季羡林的學術著作或許一般人不易看懂,更多人認識季羡林,是因為他真摯樸實的散文作品,特別是記錄他文革經歷的《牛棚雜憶》和留學生活的《留德十年》。季羡林和德國姑娘一段感情,就是在《留德十年》中首次披露,出版這本書時他已81歲。 

中國文化:第一次真正戀愛 

  季羡林1935年到德國哥廷根讀書,認識了校友田德望的房東邁耶一家,當中就有邁耶的長女、比他小1歲的伊姆加德。風華正茂的季羡林和這位白皙可人的德國姑娘初時接觸不多,但互存好感。兩年後,伊姆加德開始協助季羡林用打字機製作博士論文清稿,他們日夕相處,互生情愫。在隨後多年間,季羨林在伊姆加德幫助下完成了數百萬字博士和其他論文;每當伊姆加德幫忙打印完一篇論文,季羡林就會兌現承諾,帶着她到哥廷根的某個地方散步,兩人的足迹遍及這個城市大街小巷。

伊姆加德是季羡林一生的牽掛,他在《留德十年》中說:「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了。」(網上圖片)

  季羡林兒子季承在《我和父親季羨林》中說:「這時父親真正嚐到了愛情的滋味,心裏充滿了幸福的感情。他們同時墜入了愛河。更重要的,這恐怕是父親第一次真正的戀愛,也可以說是初戀。」

  造物弄人的是,季羡林早在18歲時,已因父母之命,娶了比他年長4歲的妻子彭德華,且在出國留學前已育有兒子季承和女兒季婉如。這段婚姻雖沒有愛情基礎,彭德華又只讀過小學,和季羡林難言有溝通,但她默默為家庭付出,無怨無悔,季羡林對此又怎會不明白。 

中國文化:陰差陽錯未重逢 

  一番天人交戰,季羡林終於決定揮劍斬情絲,他告訴伊姆加德:「我要回到祖國去。」伊姆加德沒有說甚麼,擦乾眼淚,努力擠出一絲微笑。這一天是1945年10月2日,德國戰敗後不久。

  季羡林回國後把妻子接到北京,兩人的生活或許平淡乏味,卻白頭到老。他再沒給伊姆加德寫信,這段感情只長埋心底。1980年,季羡林率團赴德訪問時,曾特意到哥廷根那老房子打聽伊姆加德,但失望而回。

季羡林與妻子彭德華相伴一年,他在《我的妻子》一文中說:「對我們家來說,她真正做到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輩子勤勤懇懇,有時候還要含辛茹苦。」(圖片來源:中新社)

  直到2000年,香港一位女導演為拍攝季羡林傳記片,特意到哥廷根,卻意外地在當年的房子,找到已滿頭銀髮的伊姆加德。其實20年前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時,伊姆加德就住在那個房間的樓上,只是開門的新住戶不認識她。就這樣陰差陽錯,季羨林與伊姆加德擦肩而過。

  原來季羡林離開德國後,伊姆加德終身未嫁。她說:「我一直在等他回來,我的手指依然勤快靈活呢,我甚至還能打字!」。當得知季羨林尚在人間,而且還成為學術大師,伊姆加德欣慰地笑了。

  季羡林200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98歲。

季羡林和香港的饒宗頤(右)是當代國學泰斗,有「南饒北季」之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代中國-高錕初到香港

舉家離開上海 高錕初到香港

貝聿銘設計中銀大廈 暗與滙豐較勁

當代中國-傑出華人-高錕的童年回憶

高錕的童年回憶

當代中國-傑出華人-張五常

張五常:為父深情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TikTok周受資

冷靜應對美議員5小時刁難 TikTok周受資何許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廖啟智,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男配角,《籠民》,《証人》

懷念「配角王」廖啟智 擅演小人物 曽兩奪金像獎男配...

編輯推薦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1993年3月29日
包產到戶

「包產到戶」寫入中國憲法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