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飛機餐 看改革開放首家中外合資企業

撰文︰華思齊

  1980年5月,中美建交後第一班美國航班於北京機場開出,航班上的飛機餐,由改革開放後第一間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提供。拿下「天字第一號(001)」合資經營許可的,是來自香港的商人──美心創辦人伍沾德和女兒伍淑清。

內地改革開放 邀港商北上投資

  1978年底,中國剛改革開放,新華社邀請伍淑清等十多名港商到內地考察,希望他們在內地投資。當時中美剛建交,中美直航開通在即,擁有飲食背景的伍沾德,被新華社社長王匡邀請回內地做航空食品生意。當時除了他之外,民航總局同時於日本、新加坡及歐洲物色夥伴,最終美心擊敗對手,贏得合同。

1978年底,新華社邀請伍淑清(右四)等約十名港商回內地考察,希望他們在改革開放政策下投資內地。(網上圖片)
1978年底,新華社邀請伍淑清(右四)等約十名港商回內地考察,希望他們在改革開放政策下投資內地。(網上圖片)

  然而,美心與民航總局的合約只是「談下來」,沒有白紙黑字簽訂,原因是中國當時還沒有中外合資概念,一切無例可循,沒有官員夠膽批覆這張創先河的合同。

  眼見通航日子將至,伍沾德與時任民航總局局長沈圖做了一個大膽舉動——他們憑信心「握手為憑」,由伍沾德墊資500萬添置設備,這筆錢絕非小數目,當年足以在中環買下幾層寫字樓;同一時間,沈圖默許工人在合同未批的情況下興建北航食品廠,以免耽誤中美飛機通航。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飛機工業一波三折 由中外合作到自主研發

北京航空食品的合資簽字儀式於1980年4月才辦理。由中方代表為夏衍與伍沾德簽署,圖左五為伍淑清。 (網上圖片)
籌備一年,北京航空食品的合同於1980年4月辦理,成為改革開放後,中國首家中外合資企業。簽字儀式由中方代表為夏衍與伍沾德簽署。由中國民用航空北京管理局及香港美心創辦人伍沾德合資。中方佔股51%,伍氏家族則佔49%。圖左五為伍淑清。 (網上圖片)

  計劃卒之起動,但還有另一難題。美國航班對飛機餐衛生要求嚴格,只有歐美生產的設備符合標準,但當時中國剛改革開放,歐美仍對中國實施禁運,即使伍沾德向美國商務局解釋,有關設備乃為中美通航而設,美方還是不予通融。

  最終他只好把設備運來香港,以「船駁船」的方式轉口至天津,再用火車運到北京安裝。及至通航前兩星期,一切才準備就緒,有驚無險。

改革開放初期,北京航空食品每日只能製作數百份飛機餐,如今每日配餐量已經超過10萬份,服務逾500班機。(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初期,北京航空食品每日只能製作數百份飛機餐,如今每日配餐量已經超過10萬份,服務逾500班機。(網上圖片)

港商引入資金技術 助國家改革開放

  由計劃經濟步向市場經濟,北京航空食品見證國家發展變遷。招聘初期,民眾對資本主義工作抱有懷疑;改革開放後,待遇佳的外資公司變成炙手可熱的筍工;隨着生活及教育水平提高,勞動工種變得難以招聘,需改由機器代勞。

伍淑清(右二)是北京航空食品的創辦人,由於公司是中國首間中外合資企業,因此她又有「001小姐」的稱號。(網上圖片)
伍淑清(右二)是北京航空食品的創辦人,由於公司是中國首間中外合資企業,因此她又有「001小姐」的稱號,成為改革開放的佳話。(網上圖片)

  當年中國資源匱乏,港商引進資金技術,帶領國家走向現代化。由閉關到開放,中外合資到自主創新,一頓飛機餐見證國家發展變遷;昔日中國航班膳食簡陋,麵包吃一口掉兩口,今天機上餐飲與地上無異,變化多端;1980年中國民航每年客運量僅300多萬,2019年數字已突破6.6億。改革開放40年,中國擺脫貧窮,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局面因而改寫。

圖為北京航空食品於改革開放成立初期的廠房。(網上圖片)
圖為北京航空食品於改革開放成立初期的廠房,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網上圖片)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images/cover/refo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李光耀破冰之旅鄧小平回訪取經改革開放借鑒新加坡經驗

李光耀破冰之旅 鄧小平回訪取經 改革開放借鑒新加坡經驗

1:58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省港杯-省港杯是廣東省和香港之間,每年一度的傳統足球賽事,由霍英東先生創辦。

改革開放辦省港杯 足球聯繫兩地情

朱鎔基訪美 幽默回應中美關係矛盾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大陸台灣汪辜會談後關係解凍

改革開放 汪辜會談後兩岸關係解凍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