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前海外業務負責人達尼:特朗普加關稅削補貼 亦難使製造業回流

編輯︰華思齊
導讀
  在全球化浪潮下,近年很多中國企業走出去,速度和規模都前所未見。根據商務部2025年1月公布的資料,2024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1,438.5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10.5%,反映企業出海趨勢迅猛。事實上,中國經濟近年步入調整關鍵期,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為求突破,紛紛出海,期望在潛力龐大的新興市場發掘新的業務增長點。華為是國內最早走出去的科技企業之一,擁有超過20年的海外營商經驗。本文整理自華為前海外業務負責人達尼在《觀察者網》的專欄。達尼著有《海外征程》系列商業小說,被譽為是「中企出海EMBA教材」,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具有切身感受和獨到見解。

  華為前海外業務負責人達尼在上文談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中國企業出海的影響和風險。本文續談他對於特朗普撤銷電動車優惠政策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及光伏等相關企業產生的衝擊,以及中國綠色技術出海企業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面臨的障礙。

達尼:綠色低碳技術是全球發展大勢 特朗普難阻擋

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的第一天便簽署行政命令退出《巴黎協定》
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美國總統的第一天,隨即簽署行政命令,再次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他同時又宣布國家進入「能源緊急狀態」,令能源以及相關基礎設施能更快生產和興建,並放寬對化石燃料的出口限制。(圖片來源:Getty)

  第一,我想先說,全球綠色是一個趨勢,某種程度上,這已經是人類的共識,特朗普很難徹底扭轉氣候議題上已經共同形成的這種全人類共識。

  第二,現在的科技水準到了什麼程度?我在加州的一個朋友在新能源領域做了20年,他做過一個家庭測算:就是在沒有美國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新能源技術產品比起市電,大概能夠做到在8年內回本。

  那麼經濟上,大家為什麼不用這樣的產品呢?既然8年我就能實現盈虧平衡,而我的產品總共有25年維保壽命,那麼後面十幾年相當於淨賺。

  所以在經濟上和道義上,大家都有理由去支援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趨勢。這是一種全球趨勢,我覺得特朗普很難擋住。

  延伸閱讀張維為:比較64項前沿技術 中國53項排名第一 美國僅11項

達尼:部分光伏企業或退潮 但整體產業還是能留下來

歐美始找到比中國更好的替代品
華為前海外業務負責人達尼認為,美國增加關稅及撤銷對補分產品的補貼,市場上汰弱留強,或會令部分企業退潮,市場收縮一點,但歐美始終難找到比中國更好的替代品,看好中國整體產業還是能留下。(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實美國的很多廠商,他們還是採購中國的面板和儀器,因為如果沒有中國的產品,他們自己也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

  現在無非說美國政府取消了部分相關補貼,增加了部分關稅,但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以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一部分企業在一個大潮中會自然地退潮,中國在2008年到2012年的時候就經歷過這種衰退,但無非就是市場和產能收縮一點,最終中國整體的產業還是能夠留下來的。

  因為中國的製造工業鏈太強,歐美企業他們自己非常清楚,製造業是基本回流不到美國的,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沒辦法回流的。(七之七)

  (轉載自觀察者網,作者達尼為華為前海外業務負責人,導言、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延伸閱讀全球最大市場 國產工業機械人如何加速「智造」?|機械人知多點

  延伸閱讀高志凱看美國對中國商品加收關稅 加劇通脹經濟惡化

中美領導人1972年歷史性會晤 毛澤東與尼克遜談了甚麼?

美經濟學家薩克斯:美國不在乎別人獨裁或民主 只關心權力和軍事基地

范勇鵬:聯邦制是封建半成品 歐盟制度實驗未完便陷危機

西方重磅學者解讀美國外交:試圖成全球霸主 按美國形象重塑世界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華為前海外業務負責人達尼談特朗普:中企沒了美國 還有其他新興市場

西方重磅學者對話 美國受深層國家機器掌控 民主共和兩黨半斤八兩?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