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7-01
2013年,中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械人市場。十年後,中國工業機械人的數量與員工人數的比例躍居全球第三,超過德國和日本。如今,智能的工業機械人擁有了「最強大腦」,讓它們掌握不少亮眼的技能,這又如何推動工業發展呢?
全球最大工業機械人市場 向智能化邁進
自2013年開始,中國已經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械人市場。中國工業機械人與工人的比例,也由2013年的30台/萬名工人,躍升到2023年的470台/萬名工人,超過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三。2023年,中國工業機械人年產量達到43萬套,佔全球總產量的72.9%。

工業機械人,是現代製造業中重要的工廠自動化設備,它們一般有多關節、多自由度的機械臂,用於工業生産過程中的焊接、噴塗、零件加工、搬運等環節。
近年來,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工業機械人的加速融合,又進一步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傳統工業機械人只能根據預設的程序執行重複性任務;結合AI之後,機械人能從大量數據中自主學習,適應不同任務、環境或生產需求,自動調整動作和參數。工業機械人擁有「最強大腦」之後,正推動工業生產逐步向智能化邁進。
智能機械臂精準噴塗 人形機械人走上汽車生產線
汽車行業是工業機械人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佔工業機械人總需求約35%。汽車行業的智能機械人已經貫穿沖壓、噴塗、總裝、質檢等全流程,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精度。
中國創辦最早的拖拉機生產廠家一拖集團已經引入智能工業機械人,應用在拖拉機底盤噴漆操作上。智能機械臂可以自動生成噴塗路徑,根據現場溫度、濕度調整相關參數。它還能靈動轉向,漆膜厚度誤差被控制在毫米級,大大提高噴漆的穩定性和統一性。
汽車行業智能機械人的形態,除了機械臂以外,還有人形機械人。例如,一汽大眾與人形機械人企業優必選合作,位於青島的「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引入了優必選人形機械人Walker S。
該工廠最高日產超過1,400台汽車,平均每54秒就有一台裝配完成的汽車離開生產線。機械人則參與到了汽車製造的螺栓擰緊、零件安裝、零件轉運等環節。
進入工廠的Walker S人形機械人Walker S,搭載了41個高性能關節和多個感知系統,其視覺定位導航、手眼協調、步態控制等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自主運動和決策能力。除了基礎性工作以外,它還能與人類員工互相配合,完成汽車裝配和質素檢測工作。
目前,優必選是全球唯一一家與多家車企合作的人形機械人公司,Walker S系列也成為全球進入最多車廠實訓的人形機械人。
延伸閱讀:機械人能看診理療、養老陪護?它們正走進日常生活|國產機械人
「手眼協同」靈巧手——精細操作也不在話下
機械人不僅在汽車、船舶等重工業領域運用廣泛,在電子等精密製造領域也游刃有餘。
鄭州清智機器人創新中心的「智能輕焊機械人」配備了「最強大腦」,它焊接一條完美的焊縫只需要按下按鈕,視覺跟蹤系統就會精確定位焊縫位置,自動規劃焊接路徑,隨後開始自動焊接。
有了這款焊接機械人,1名工人能同時操作6台設備,生產效率提高了6倍,良品率達到90%以上。傳統焊接機械人編程過程複雜、耗時長、不能處理誤差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通過AI賦能,智能焊接機械人提高了動作靈活性,實現了「手眼協同」。機械臂猶如被賦予人的視覺和觸覺,擁有更高的感知決策能力,可以勝任微米級精密裝配工序。
延伸閱讀:盤點人形機械人新技能:後空翻、騎車、做家務各顯神通
全球首台氫電混合AI運輸機械人
物流運輸,也是與工業有重要關聯的領域。中國的全自動無人碼頭數量達到全球第一,無人碼頭的高效運轉也離不開智能機械人。但這些機械人的形態既不是機械臂,也不是人形機械人。
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集裝箱碼頭,全球首台「氫電混合動力」AI運輸機械人(ART)在這裏投入使用。
ART搭載了港口版「鴻蒙」操作系統,具有強大的「黑匣子」功能。貨船到港後,ART會按照指令全自動裝卸貨櫃、規劃路線。它將5G通訊與AI技術高度融合,通過多種技術實現整車高精度行駛,同時提高了裝卸效率和降低成本。
如今,智能工業機械人已經走入各個工業領域的工廠,未來還有甚麼發展趨勢?
值得留意的是,兼容多種工藝本領的「通用機械人」正在研發當中。機械人廠商會根據各工種的需求,推出相應工藝包,讓機械人從中學習經驗。研發團隊力求做到,讓機械人安裝工藝包就像手機下載軟件一樣方便,解決各行各業對「通用+個性」的需求。
未來,中國工業機械人市場有望迎來快速增長。隨着技術的不斷突破和製造業升級需求的持續釋放,中國工業機械人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