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燒鬚

  聽「老貓燒鬚」的傳說,就知道中國文字的有趣之處。

  時下犯罪手法層出不窮﹐也多了「老貓燒鬚」的個案。例如知名收藏家買入仿真度極高的冒牌名錶、人稱股神的投資專家錯手收購帳目造假的公司,又或成功商人墮入商業騙案之類。

  具備豐富社會經驗、在自己的範疇上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士,竟然一時失手,在熟悉的領域中表現不出應有的水準,甚至招來損失,便是廣東話「老貓燒鬚」的意思了。

  有說以往農村家的灶爐是家貓取暖的好地方﹐晚上灶爐熄火後仍會很保暖,但家貓在早上要離開灶爐,否則農家點火煮食時,便會把貓燒傷。即使機警的老貓有時也被燒掉貓鬚呢!

  其實貓兒愛暖,現在冬天的日子,牠們更愛緊緊躲在電暖爐旁邊,一不小心,有時還真的會發生老貓燒毛的事件呢!

相關標籤

「劏白鶴」同飲酒有關?

  當有人喝醉酒嘔吐時,廣東話會稱為「劏白鶴」,為甚麼嘔吐跟「白鶴」有關?

  喝酒過量以致腸胃不適,嘔吐是自然不過的反應,但廣東人則以「劏白鶴」來形容,原來這是來自普通話「湯白喝」的諧音。

  北方有些地方稱酒為湯。天氣寒冷時,飲酒要用熱水溫住盛酒器皿以保持溫度。如《水滸傳》中林沖在風雪中夜宿山神廟一段:「那跟來的人討了湯桶,自行燙酒」;另外,在《紅樓夢·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一鑊熟」與 「一鍋端」  

  「一鑊熟」是廣東俗語,從字面看,就是將所有食材放在一個鍋中烹調,直至煮熟為止,實際卻有「同歸於盡」的意思。

  在電影情節裏,賊人被警察重重包圍時,為求自保,賊人將手槍指向附近的火水桶,大喊「唔好行埋嚟,否則同你哋一鑊熟。」賊人若是開槍射向火水桶,定必引發大爆炸,周遭的人可能也會葬身火海,同歸於盡。

  類似的詞語還有「一鍋端」,不過兩者意思有少許不同。

  「一鍋端」比喻一下子全拿出來,沒有剩餘,或一下子全...

八九不離十

  形容某事與事實十分相近,或者一件事差不多完成,一般會說「七七八八」,但亦有人形容「八九不離十」,為甚麼?

  「十」在中國通常被認為是代表圓滿的數字,「八九」就代表一件事接近完成、或猜測接近真相。

  古代典藉中,不少文章都出現過「八九」的用法。例如《紅樓夢》第三十回:「紫鵑也看出八九。」

  中國現代作家老舍的《柳屯的》則出現「八九不離十」的用法:「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

捉到鹿唔識脫角

  這個導演重金禮聘奧斯卡出爐影帝拍攝電影新作,但這名陽剛氣十足、身型魁梧的影帝卻要飾演一名文弱書生的角色,說服力欠奉,結果票房收入遜色,真是「捉到鹿唔識脫角」。錯失大好良機,便是「捉到鹿唔識脫角」的意思。

  鹿茸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帶有密生茸毛的幼角,是名貴中藥。雄鹿在生長至3歲時便可以取茸角,若錯過了日子,鹿茸會鈣化成鹿角,價值會大幅降低。

  「捉到鹿唔識脫角」在中醫學的角度,應該還包括不懂得在未骨化前拿取鹿的幼角,浪費取得珍貴中藥的機會。

  也有人說「捉到鹿,要識脫角」,意思正好相反,...

賣大飽

  「賣大飽」,很多人以為是「賣大包」,一個大包,大大個好吃又能果腹,好得「好飽」。

  「賣大飽」的意思很容易明白。有說茶樓點心中以大飽最飽肚,傳統以雞肉、义燒和鴨蛋做饀,一個大飽比手掌還要大,而且價錢合理,深受茶客歡迎。於是廣東話俗語亦以「賣大飽」來比喻價廉物美,或商家不惜蝕本推出貨品或服務。

  不過,要追溯其出處,可參考專家吳昊的《飲食香江》。

  話說上世紀20年代廣州有一家叫...

豆泥

  形容人或事的水平或質素較差,難登大雅之堂是廣東話俗語「豆泥」的意思。「豆泥」也真的與豆有關。

  形容人「豆泥」,例如這人半生潦倒, 一身破爛衣著,外表頗為豆泥。至於事物,例如現今手提電話日新月異,除了基本通話和高解像度拍攝,還有放大縮小的屏幕,難怪無論外型和功能都相當豆泥的上一代手機,不再受市場歡迎了。

  豆泥與糕餅饀料有關。話說南方的甜點中,以蓮子製成的蓮蓉價格最貴,其次是紅荳煮成的紅豆...

電燈柱掛老鼠箱

  哪怕是最厭惡、用來盛載老鼠屍體的事情﹐都可以變得浪漫。由以往香港一場大鼠疫而來的俗語「電燈柱掛老鼠箱」,現用來比喻人身高懸殊﹐沒有貶義,卻是有趣的畫面!

  例如一對情侶。身型矯小的她倚偎在昂藏七呎的男朋友身邊,看上去就如電燈柱掛老鼠箱。

  老鼠箱的出現沿於本港1894年開始的一場大鼠疫,逾2萬人受感染死亡,是本港有紀錄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瘟疫。老鼠為患,於是港英政府在電燈柱上,掛上一個黑色的老鼠箱,並鼓勵市民把撿到的死老鼠放進這些老鼠箱,以減慢疫情。...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沐猴而冠

  形容人虛有其表,沒有真本領,可以用「沐猴而冠」這個成語。

  沐猴指獼猴。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漢相爭期間,西楚霸王項羽率兵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後,屠殺城裡的百姓,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並且放火燒掉宮殿,然後帶着到處搜括而來的珠寶和婦女要回故鄉去。

  此時,有人跟項羽說:「關中這個地方,山河四面圍繞,是天然屏障,土...

五味雜陳

  形容人生,我們會寫「百味人生」,不過,「百味」可以說是由「五味」混合出來的,所以亦有人會說「五味雜陳」。

  五味,即酸甜苦辣鹹,是舌尖上最直接的體驗。

  「酸」代表人生中的辛酸與努力,如參加運動比賽前付出的準備和汗水;「甜」代表人生中的幸福感覺,如跟相愛的人組織家庭、新生命的來臨等;「苦」代表遇到的痛苦與磨難,面對失敗、困難、病痛、死別等;「辣」代表遇到的意外和令人激動的事情,有刺激的,也有興奮莫明的...

歇後語:外甥打燈籠

  「外甥打燈籠」這歇後語的謎底有兩個,其中「照舊」較廣為人知,另一個你又知是甚麼嗎?

  據說元代末年,朱元璋在回老家的街上與一名賣藝者比武,不小心打傷了對方,後來發現那人原來是自己素未謀面的姐夫。不幸地,朱元璋因為下手太重,姐夫性命垂危。姐夫在臨死前,叫兒子挑燈籠照看「舅父」朱元璋,一看竟是帝王之相,於是央求朱元璋登基後封他的兒子為官。後來,朱元璋真的當了皇帝,就讓外甥挑起燈籠,宣...

「一夜急白髮」原來是好事?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髮」除了是歇後語,比喻情勢兇惡;它亦被引入籤文,解為困難重重,但終究有驚無險,絕地逢生。一夜變白髮原是令人生怕的,但從它的出處看原來是一件好事。為甚麼?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其家族原在楚國薄有名聲,但後來遭奸臣陷害,父兄被殺,楚王更大規模通緝他。他一路逃到楚國邊境昭關,一心過了昭關便可直通到吳國,無奈戒備森嚴,只好躲進山林,恰好遇上東皋公,東皋公同情並收留了他,答應助他逃出昭關。

   然而,過了七天東皋公對逃走一事隻字不提,伍子胥...

「快刀斬亂麻」的下一句是甚麼?

  「快刀斬亂麻」出自《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故事說:一天,東魏丞相高歡為了測試兒子們的才智,每人各發一把亂麻,鬥快整理。 當其他兒子都全神貫注地抽出亂麻,高洋不慌不忙找來一把刀,三兩下便把亂麻斬斷了,並對高歡解釋:「亂者須斬!」高洋後來成為了北齊文宣帝。

  後人把這故事概括至一個成語:「快刀斬亂麻」,形容以果斷快捷的手段,解決錯綜複雜的問...

「女人心海底針」下一句是甚麼?

  「女人心、海底針」這句俗語,從字面看,一根針掉進大海,當然很難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難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細密、感情細膩,喜好和情緒,有時候就像3、4月的天氣,驟晴驟雨,難以捉摸。雖然這句話出處已難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機會來自男性。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撈到還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撈到針,但這針仍是會扎人的。

   兩句話連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講道...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象征帝位,這個詞出自《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紫禁城內就有不少象徵九五之尊的地標,其中一個就是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有一座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該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條大龍,正中央是黃龍,兩側各四條行龍。 

  古人把數字分為「陽」和「陰」,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是為天子之尊的重...

北京話:裝墊兒台

  「趕快看『裝墊兒台』。」如果有一個北京人跟你說「裝墊兒台」,他的意思並非指裝上墊子的講台或舞台,而是指「中央電視台」。

  「裝墊兒台」這詞曾經在網絡上非常火紅。據說是因為有央視主持人在2016年奧運會直播當中,以極快語速把中央電視台讀成像北京口音的「裝墊台」,自此這詞便成為非北京人模仿北京腔的潮語。除了「裝墊兒台」外,還有「胸是炒雞蛋」(即西紅柿炒雞蛋,等同香港的蕃茄炒蛋)、「王五井兒」(即北京著名商業街王府井)及...

珍妃井

  說起北京紫禁城內的人氣景點,位於寧壽宮北端貞順門內的珍妃井必定入選。光緒皇帝與珍妃的愛情故事可算是家傳戶曉,珍妃的葬身之處也就添上神祕色彩。

  珍妃生前是光緒帝的嬪妃,1889年入宮被封為珍嬪,深得光緒帝寵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記載,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倉卒逃難。臨行前,慈禧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珍妃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溺死,珍妃就此斃命,而這口井就是現時故宮內的「珍妃井」了。1901年光緒帝回京,追封珍妃為貴妃,而珍妃...

小寒不寒 清明泥潭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在每年的1月5至7日之間,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部分地區,小寒可能比大寒更冷,因此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

  正常而言小寒天氣是十分寒冷,但若天氣有反常情況,便會有「小寒不寒,清明泥...

倍兒爽

  內地歌手大張偉 (原名張偉)曾於2014年發行一張音樂專輯,其中一首作品叫《倍兒爽》,當年不少樂迷都覺得夠接地氣。原因不少北方人,特別是北京人常常說這個詞。這個詞究竟是甚麼意思呢?

  倍兒爽是由「倍兒」和「爽」兩個詞組合起來,爽的意思就是痛快,感覺很好。至於倍兒,並不單是指加倍的意思,而是有極其、特別、非常等意思。所以,倍兒爽的意思就是特別痛快,感覺非常好。

  倍兒這個詞原是北京方言,由於北京的文化影響力強,所以這個用法在北方其他地方也流行開來。90年代中國牙膏品牌「藍天六必...

打書釘

  新的一年,祝願讀者身體健康,成年人工作順利,小朋友則學業進步。說起讀書,昔日愛閱讀的人都喜歡到書店「打書釘」。這詞語源起於香港,非本地人可能不太了解箇中含意,那便在今天談一下「打書釘」的由來。

  「打書釘」是指在賣書的地方翻看書籍,或長時間逗留看書而不付錢購買書本的行為。「打書釘」的人有些是為了打發時間,有些則是想看書卻又不想購買,當然也有些是希望透過「打書釘」來決定手中書本是否值得購買。

   為了吸引讀者,一些大型書店會在店內放置舒適的桌椅或沙發供讀者坐下看書。內地的一些大型書店或台灣...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

北京人不說「啥」?

  「啥」這個字在普通話中使用頻率甚高,特別是在北方生活的民眾經常都會使用到。

  「啥」意思就是甚麼,通常在直接或間接疑問句中用作疑問代詞,譬如說吃啥,意思就是吃甚麼;幹啥則是做甚麼的意思。遠在百多年前,大眾已用「啥」來代表「甚麼」的意思。例如在清代劉鶚所著的《老殘遊記》中,第14回便有這句話,老殘道:「送饅頭給誰吃?要這些船幹啥?」

  不過,老一輩的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說...

東北話:五脊六獸

  在東北話中經常聽到「五脊六獸」這個詞,人們常說:「看把你閒的五脊六獸的」。究竟五脊六獸是甚麼「怪獸」呢?

  其實,五脊六獸是用來形容閒着發慌,不知道該做甚麼好、百無聊賴的意思;也用來形容心煩意亂,忐忑不安。老舍曾在《四世同堂》中寫到,「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

  五脊六獸最初是中國建築用詞。五脊,指房屋的正脊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吞獸,四條垂脊則排列着五個蹲獸,是為六...

五迷三道

  五迷三道是北方人常用的俗語,用來形容人神志不清,或者沉迷某事不能自拔的樣子。譬如說:「你這個人怎麼整天五迷三道,丟三落四的」?狐狸精變的妲己把紂王迷得五迷三道⋯⋯

  雖然「五迷三道」此詞用起來駕輕就熟,但五迷三道是哪五迷,是哪三道卻未必人盡皆知。

  原來,這個詞來源自佛家語:「五迷是因,三道是果」。五迷指的是財、色、名、食、睡;三道則是「六道輪迴」裏的三惡道:地獄、餓鬼和畜生。

  所謂六道輪迴,是佛家認為人會按照生前因果進入不同的道。其中,三善道為天神、人間...

「飯圈」新解  

   早前看到一篇報道,標題是「為何『飯圈』戾氣這麼重」。「飯圈」不是吃飯的圈子嗎?為何會有戾氣?

   「飯圈」是指追星族組成的粉絲圈。粉絲是英文的「fans」的音譯而來,泛指一群熱衷於某一事物或者人物的人,當中的「fan」可音譯為「飯」,粉絲群體組成的圈子就被叫做「飯圈」。

   「飯圈」一詞在內地較常見,其以偶像為中心,依托各種網絡社交媒體建構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以「追星」...

「大馬猴」—北方小孩童年陰影?

  聽到「大馬猴」這話,很多北方小孩都會害怕。小時候,每當不肯睡覺或者不聽話,就會有大人繪聲繪色地說,再哭大馬猴就來把你抓走吃掉。大馬猴專吃小朋友的惡名便深深植入大眾腦海,成為了小朋友的「童年陰影」。

  大馬猴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紅樓夢》中,成年後生活在北京的曹雪芹寫「薛蟠行酒令」時,就用到「女兒愁,繡房躥出個大馬猴」。根據《紅樓夢辭典》解釋,馬猴是「嚇唬別人時常說的一種想像中的形如猴的動物。」除了嚇唬小孩,大馬猴還有一種「用法」,就是形容一個人長得或者穿着醜,醜得令人驚奇。

  還有人認...

聖誕鐘買滙豐

  聖誕節又到了,股壇有一句說話,就是「聖誕鐘買滙豐」,究竟滙豐與聖誕有甚麼關係?

  滙豐就是指滙豐銀行,是香港其中一家大規模的商業銀行,一直是香港金融及商業活動的重要支柱之一。

  早在70、80年代至2000年左右,滙豐收益及增長穩定,是香港優質藍籌股。每逢年底臨近,基金經理為了做好全年業績,都爭相買入滙豐以推高業績,恒生指數也因此在12月份多數會升。

  此外,滙豐一年派息四次...

潮汕沒有「打冷」?

  打冷是其中一種流行於香港的飲食方式,人們通常會去潮州菜館及大牌檔打冷,這也可說是香港非潮州人最常接觸的潮汕飲食文化。不過,吊詭的是,潮汕地區當地並沒有打冷這種說法,倒源自於香港。

  打冷的「冷」字讀平聲,即「lang5」。對於打冷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是打冷為中西合壁的用語「打round」,就是食客一輪一輪的選擇冷菜,猶如一個又一個回合一樣。以「冷」當作「round」字其實曾在「廟街歌王」尹光作品《十四座》中也有出現過,「兜多個冷,佢都未曾滿座」此句歌詞反映港人有將「...

特首都用的潮語:「世一」

  「世一奪金!張家朗亞錦賽再封王」、「MIRROR世一!」⋯⋯近年「世一」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的標題上,到底「世一」是何解?可以在甚麼情況下使用?

   「世一」其實是「世界第一」的縮略語,意指無與倫比,常用於粉絲對偶像的稱讚,亦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事物上,例如「世一咖喱魚蛋」,用作歌頌和讚美咖喱魚蛋的美味。除此之外,「世一」亦常被用作讚歎驚艷絕倫的美景。

   「世一」此潮語在香港廣泛使用,早在2021年度已榮登Google香港熱搜第一位,由此可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