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獨自生活120天?85後的北極科研之路

編輯︰紀小婷
撰文︰戴路雨

  沒有手機、無法與外界聯絡,獨自一人生活在北極,這種體驗對於大部分人來講不可想像對於從事北極科研「85後」劉楊來講是家常便飯。為了進行大氣高空物理研究,劉楊在北極一人生活了120個極夜,如此形容自己的感受:「高處不勝寒,又帶有人間煙火的味道」。 

北極科研小鎮 冬季僅有30人  

北極科研劉楊01
85後博士劉楊從事北極科研工作,獨自一人在北極生活數月。(網上圖片)

  2017年10月,劉楊來到挪威的新奧勒松,獨自一人駐守中國北極的科學考察站黃河站,負責北極空間環境的觀測,直到2018年3月才回國。 

  位於北緯78°55'、東經11°56’的新奧勒松是一座小小的北極科研城市,十多個國家的北極科研站都設在這,冬季大約有30個人左右,主要都是科學家和工程師。 

  黃河站是中國在北極設立的科學考察站之一,於2004年設立,門口有兩個頗具中國元素的石獅子,劉楊說它們是新奧勒松的「著名景點」,是專門從中國國內運過去的。因黃河站以黃河命名,站內還有一幅黃河壺口瀑布的畫 

  延伸閱讀:中國南極中山站落成

  延伸閱讀:南極插上國旗 長城站26天建成

北極科研劉楊03
為了做好北極科研工作,劉楊夜以繼日在黃河站觀測極光及空間情況。(網上圖片)

  從事北極科研的劉楊在黃河站的二層小樓獨自生活,他這樣形容自己每天的工作:「簡單地說,每天就是看極光、看極光、看極光,還有維護觀測極光的專業設備」。 

  實際上,劉楊從事北極科研期間,每天要負責3台全天空極光成像儀和1台極光光譜儀的儀器監測和數據檢查,要維護兩台磁力計和宇宙噪聲接收機的運行收集起來的數據日後會用於科學探索。 

  120個極夜,2,880個小時,幾乎與外界斷絕通訊聯絡。黑暗、寒冷,孤獨讓人心也陷入極夜之絕境。極夜和極光充滿浪漫色彩,然而對於生活在北極的人們,要經受過極冷酷的磨礪與等待,才能換來壯美的神奇景色。 

  生活偶爾也有熱鬧的時候,駐守在新奧勒松的科學家,偶爾在用餐和運動時間聚在一起2018年2月,劉楊教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一起包餃子,度過了農曆新年。在平淡無奇的生活工作中,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慰藉,去繼續克服北極科研期間遇到的種種困難。 

從事北極科研 監測地球環境變化 

北極科考劉楊04
黃河站位於挪威新奧勒松小鎮,劉楊就在此從事北極科研工作。(網上圖片)

  其實,這已經不是劉楊第一次去極地,2014年,他曾經作為中國第31次南極科學考測隊隊員之一在中山站生活了530天。完成北極科研工作回來之後,劉楊又去了一次喜馬拉雅山。雖然這次不是去科學考察,但算起來,劉楊已先後走遍地球的「三極」。 

  至於北極科研、環境監測為何如此重要?劉楊解釋說:「如果地球打個噴嚏,南北極就相當於患了重感冒」。南北極和青藏高原就像放大器一樣,如果地球環境有什麽變化,這三個地方會有最明顯的變化。另外,南北極和青藏高原的宇宙射線輻射量特別高,接收到的來自太陽或者宇宙的信息會更豐富。 

  「高處不勝寒,又帶有人間煙火的味道」,劉楊這樣形容自己的事業。他記得第一次見到極光時大腦一片空白,也記得聽見冰川融化的聲音時心裏的難受感覺。雖然不免感到孤獨,但為了自己的事業,劉楊說自己想再去極地很多次。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後闖入南極 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網紅-直播-俄羅斯小夥

俄羅斯小夥變身網紅 用直播推廣中國農村

中國新聞-雪雕交警

帥氣小夥變「雪雕」 成中國新聞焦點人物

中國文化-手工木偶

玩物不喪志 當手工木偶遇見中國文化

中國環保-青海愚公

「愚公」移走垃圾山 57歲牧民投身中國環保30年 ...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王珮瑜;京劇

王珮瑜:「揮着鬍子的女人」 她是推廣京劇第一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甄子丹,《殺神John Wick 4》,《葉問 》,《精武門》

甄子丹捲起葉問熱潮 創事業高峰 「宇宙最強」稱號如...

編輯推薦

40萬km²|最大盆地「塔里木」中國西部「聚寶盆」...

高83.4米|中國最高樹木 在這個西藏縣城!

天坑奇觀最多的地方 廣西何以成為「天坑博物館」?

1260km²|中國最大濕地——額爾古納

373米深|中國最深湖泊 水從天上來?

300公里|揭秘中國最長溶洞 探索30年仍未見盡頭

39萬平方公里|中國最大自然保護區 大過350個香...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一圖看清「十四五」規劃8大範疇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